仇保興:新型城鎮化 從概念到行動
低環境沖擊型的城鎮化
四、從高環境沖擊型的城鎮化轉向低環境沖擊型的城鎮化
(一)如何理解我國環境問題
1.城市與自然界最大的差別在于城市的降解功能過弱,生產和消費功能過強,所以城市對周邊環境的沖擊極大。發達國家城市的“生態腳印”一般比自身面積大出幾百倍甚至幾千倍,而發展中國家有些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其“生態腳印”只有10倍甚至幾倍。城市的生態腳印就是指一個城市需要多少大的空間資源來支撐它的生存與發展。生態腳印較小,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就小。
2.水危機是城市的發展模式不恰當導致對原有水生態環境沖擊過大,產生水生態危機。如我國流經城鎮的河流70%經常發生斷流,80%是劣五類水體,完全喪失了水生態的功能。
3.人類社會要學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前提是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低沖擊開發模式的理念。低沖擊開發模式是20世紀90年代生態學家與規劃師的共識。我國滇池、淮河是用單一“工程思維”來治理,反而損害了水生態。
(二)解決水危機和環境惡化的主要對策
1.從單向治理向水生態整體修復優化轉變。一是提高污水處理費。據測算,只要污水處理費達到0.8元/噸以上,政府就不需要為污水處理廠掏一分錢,污水處理完全可以實現產業化。二是加快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中央財政實行以獎代撥的政策,每公里補貼20~40萬元。三是年降雨量500mm以上地區,全面推行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四是采用生態修復技術,全面治理河流、湖泊的污染。
2.從重末端治理向側重源頭治理轉變。低沖擊開發模式的原則是城市建成后與建成前相比,地表水徑流的分布基本保持不變。為此,城市必須擴大可滲透的面積,多途徑進行雨水收集,多層次進行廢水的循環利用,采取“不連接”作業。首先,建筑屋頂儲存雨水,緊接著建筑、小區、道路都分級儲存雨水,一直到主干道底部儲存雨水,每一步都是雨水儲滿以后再流到下一步。這樣,一般30~50毫米的雨量,主街道不積水,只有大暴雨把各級儲水空間都裝滿之后,雨水才會流入河道。
3.從開發――排放單向利用向循環利用轉變。國際水協提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必須遵循16字方針:適度規模、合理分布、深度處理、就地回用。適度規模指的是污水處理廠服務人口規模一般為20~50萬,合理分布是指污水處理廠在城市中的布局要均衡,深度處理是指污水處理后要達到1級A的標準,出水就可達到三類水的標準,這樣就可以實現就地回用。垃圾處理方面,國際通行的是對垃圾進行分類以后,在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優先選擇焚燒發電。現在有了等離子焚燒工藝,使排放更清潔。
4.從簡單地對洪水截排向與洪水和諧相處轉變。我國對流經城市的河道“客水”的治理,已有一套較成熟的辦法,但是對“主水”造成的內澇治理仍面臨眾多難題。我國城市內澇頻發的主要原因,一是排水管網的標準太低;二是雨污合流,導致水中的雜質在管網中沉淀,加上城市表面的可滲透面積縮小,不能有效儲存雨水;三是缺乏交通和排澇的一體化設計;四是有的城市簡單地對流向河道的排污口進行封堵,或者截污納管,沒有進行雨污分流的管網建設。當暴雨來臨時,就會因排水不暢造成內澇。
5.從水環境低沖擊向綜合性低沖擊模式轉變。城市建設不僅應對水環境是低沖擊的,對任何生態、文化環境因素都應是低沖擊的。例如,采取“紫線管制”對傳統古建筑群、歷史街區、歷史文化遺產、古代墓葬群、古城鎮遺址等予以保護,減少城市發展的沖擊;采用“綠線管制”減少對森林植被、濕地、水源地和公園綠地的沖擊;采用“藍線管制”減少對水系、江河湖海景觀帶的沖擊;采用“黃線管制”將具有負外部性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如污水廠、污水泵站、垃圾場、垃圾焚燒站、公交場站等)所需的空間控制起來。本質上講,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就是從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產業等方面入手進行系統治理,減少城市對環境的干擾。
6.從城市低沖擊向區域整體低沖擊發展模式轉變。綠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綠道網作為城鄉、區域生態網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組成,集環保、運動、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是將保護生態、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完美結合的有效載體。這就形成了區域整體的低沖擊開發模式,并實現空間景觀化。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