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推行城鎮化戰略 土地財政進入最后狂歡
土地蛋糕日益稀薄
土地蛋糕日益稀薄
全國土地市場的總量數據,隱藏地區間的差異和更多的局部問題。大多數城市面臨的問題,并非政府延緩推地節奏,而是無地可推。
浙江省紹興市財稅部門一位官員表示,這些年紹興的城市建設任務很重,但由于可利用土地不多,來自土地財政的收入有限,只能另想他法。
“今年的稅收任務很重,支出壓力又大,各部門都在想辦法。”上述官員說。
與浙江其他大部分地區一樣,紹興的民營經濟比較發達,但現在可開發利用的土地太少,城市核心區的土地更是捉襟見肘,當地的一些企業開始向外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發展。
上述財稅部門官員說,由于可利用土地越來越少,尤其現在房地產形勢不好,土地無人競拍,土地收入更是見少。這也促使紹興的經濟發展走上一條“去土地依賴化”的道路。
針對這種現狀,紹興提出“回歸經濟”和總部經濟的口號,試圖創造更多條件吸引走出去的企業再回來。由于土地稀缺,紹興還提出騰籠換鳥,力圖把原來對稅收、就業、GDP貢獻不大的產業逐步淘汰,扶植貢獻更大的產業。
“經營城市”、賣地生財,曾經是江浙等發達地區津津樂道的發展“秘笈”,在運行幾十年后已漸至末路。而在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土地出讓收入規模雖然不大,但地方經濟對其依賴絲毫沒有減弱,賣地生財依然大行其道。
包頭市某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人稱,在包頭市的各個區,土地出讓金與政府財政收入的占比雖各不相同,但可以說都比較倚重。納稅大戶包頭鋼鐵公司所在的區稍好一些,但土地出讓收入仍占相當大的比重。
過去由于可用土地較多,開發區很看重土地出讓收入,而2012年上半年土地出讓減少,已影響到政府財政收入,支出出現虧空,無奈只能向上級政府申請財政補貼。該負責人說,2012年總體而言包頭市的財政收入情況不好,個別區財政收入減少甚至影響到教師工資發放。
土地“錢袋子”收緊造成的短期陣痛和可開發利用土地只會越來越少的遠景,開始倒逼當地政府謀劃長遠。“為了增加政府收入,目前能做的就是培養企業快速成長,使之更多地繳稅,但這至少也要等三五年的時間。”該負責人表示。
現行的土地出讓金支付方式是土地批租制,即開發商向當屆政府一次性支付幾十年的土地出讓金,從本質上說這是“寅吃卯糧”、透支未來。這一土地出讓制度的缺陷,也決定了土地財政不可持續,當屆政府越是大量賣地,越會導致下幾屆政府的“錢袋子”趨緊。
進入地方政府“錢袋子”的是土地出讓收益,即土地出讓總收入中扣除土地出讓成本后的盈余部分。市縣政府在征地和收購土地時,需要墊付征地和拆遷補償費用、對失地農民的補助、前期土地開發費等。剔除這些成本后的收益,約占總收入的四成以上,“貨真價實”地進入地方財政賬戶。
按規定,教育、保障房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支出,與各地土地出讓收益掛鉤,各自計提均不少于10%。2011年以來,各地區這一輪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勢必影響上述各項民生支出。
影響更大的是各地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土地財政”“土地金融”蘊含的風險。以土地為抵押品、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從而撬動銀行巨額貸款,便是公開的賣地生財秘密。
據了解,城市基礎設施投資70%-80%依靠土地抵押融資。由于土地成交量下降,土地出讓收入隨之減少,這又會導致地方政府融資和償債能力下降,財政、金融風險進一步凸顯。
安邦咨詢研究團隊認為,土地財政是一個無法循環玩下去的游戲,一旦土地儲備枯竭,游戲終結。可怕的不僅僅是金融系統壞賬的泛濫,更是產業結構畸形和貧富分化的進一步加劇。對于中國經濟和社會而言,過度依賴土地財政,最終是一個多輸而不是多贏的結果。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國特色的“土地財政”難題?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