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對話:民間資本與旅游業發展
話題4
民企能否保持旅游投資主力軍地位
主持人:今年,國家旅游局發布過一組數據:去年民營企業投資占39%,其次為政府和國有企業,分別占25%和13%。旅游投資主體逐漸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去年,山西省旅游工作會議也透露過一組數據:山西省民營企業對旅游業的投資已占全部旅游投資的60%以上,僅煤炭、焦炭、電力、房地產等企業轉型投資旅游業的資金就超過150億元。在未來十幾年內,民營企業會持久扮演旅游投資主力軍的角色嗎?陳總,您是在國有大型企業主管旅游投資的,可以比較一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旅游投資上的異同嗎?
陳文杰:近些年,很多來自能源行業、房地產行業的民營企業紛紛進入到旅游行業中,民營企業在旅游投資上確實扮演著生力軍的作用。剛剛主持人提到,民營企業投資占39%,政府跟國有企業分別只占25%到13%,這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性數據。當前,國家把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民消費能力不斷提升,旅游業有了比以前任何時代更好的發展環境和空間。這些民營企業進來以后,部分成功的企業會不斷發展、不斷成長起來,未來一定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成為主力軍之一。
至于說國企與民企的異同,僅從所有制性質對企業進行比較是一件難事,因為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優秀、平庸甚至低劣的,不可一概而論。
一般而言,國企政策資源、人力資源充足一些,資金實力相對雄厚,大多企業有社會責任感,與政府配合會默契一些,做事大氣一些;國企強調規范,追求穩健投資,瞻前顧后多,決策鏈條會更長,不少企業對市場反應相對遲緩,在敢拼敢搏、創新能力方面比民營企業總體略微遜色一些。
民營企業資金實力、人才儲備相對國企較弱,但他們市場觸覺敏銳,能夠抓住商機并迅速切入市場,咬住一個目標就持續做下去;他們最大的優點是機制靈活,決策迅速,敢拼敢搏,這是民營企業非常有活力的地方,也是希望之所在。
林峰:實際上,這30年的改革開放,大部分國有企業退出了旅游服務領域的競爭。原因很簡單,經營一個餐廳,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管理、監控成本過高,更適合交給民營企業甚至個體戶去經營,發揮其市場活力。但是,在旅游行業中,有一些問題是需要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共同面對的:
第一,在資源領域,國有化資源的開發是一個問題。因為土地所有權、風景名勝資源所有權是國家的,企業只有使用權。而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來說,使用權與所有權關系的處理是不一樣的。國有企業使用國有化資源的界限是比較容易處理的,民營企業使用國有資產的時候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國有資源、資產流失等等問題,所以非常謹慎。這本身來說國有企業具有天然的優勢,具有所有制上的更方便運作的條件。
第二,大型項目的可進入性問題。旅游發展到今天,有價值的資源、跨區域的大型項目開發對企業要求比較高,民營企業很難進入,因為這些有價值的資源開發和區域旅游區這類大型項目,不僅僅針對旅游,還需要有一些大型公共設施,比如,修一個機場,這類公共交通的開發,不可能讓一個民營企業去承擔重任,一定要國有資本去投入,有大型企業或者有政府的介入。
第三,區域綜合開發當中涉及的綜合性基礎設施和公共功能開發,比如大型區域的污水處理、防洪、道路、水電等綜合管網系統等,政府的開發平臺、地方投融資平臺在這里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目的地系統開發的是整個區域共享的一些資源和公共服務,不可能依靠某個企業去開發,必須由政府出面開發。
第五,涉及與城市化接口的一些大型土地開發,民營企業很難參與國有土地的征用及運作。
事實上,中國經濟正走向一個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互動結合、優勢互補的新發展結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要形成一種合作、并肩作戰的關系,發揮各自特長和優勢,從而形成資源共享、價值共享的合理化發展模式,也是未來中國旅游發展的一種長期模式。
陳文杰:旅游業發展到今天,整個社會需要轉變一下發展模式。未來產業發展,應該盡可能打破或淡化所有制概念,無論是民營的、國有的、外資的,都要一視同仁,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在區域開發上,跨區域發展與聯合發展,是一條正確的路。前幾天,我參加貴州省旅游規劃評審會,就建議他們要充分考慮地域因素跟周邊省份的聯合,整合更多的資源,走區域聯合發展的道路。因為不同區域各有優勢,組合在一起吸引力更大,也有更大的競爭力。在區域發展中,大的企業包括國有企業,應盡可能起“龍頭”引領作用;民營企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化程度高、機制靈活、投資決策快的特點,把不同企業的優勢結合在一塊兒,旅游業的發展就會更有活力。
主持人:林院長所言是一種中庸之道,面對中國國情,有很大的合理性。
高舜禮:是民進國退還是國進民退,還是要看市場。前一段時間,有關人士針對華僑城發展的實踐,就主張不要搞絕對化的國退民進,從去年的民間資本對旅游業投入看,占總投資39%這個數字高于全國的民間資本占全國投資的比重10%,這個趨勢在將來可能還會保持,也就是說民間資本對旅游業的投入,前景是比較好的。主要依據是什么呢?我認為有這幾點:
第一,相對其他行業、其他服務業來說,旅游業的開放程度比較徹底。現在對民間資本來講,旅游還是一個新興行業,它們不太熟悉。如果逐步理解、深入了,民間資本的投入還會持續加大。
第二,在國家調整產業結構的背景下,社會的投資會向現代服務業傾斜。今后像煤炭、電力這樣一些投資熱點可能會逐步受到一些限制或控制,而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應該說在吸引民間資本方面有其優勢。
第三,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在快速改善,包括中西部地區的交通、電信等基礎設施也在改善。現在二三線城市的賓館、景區投資出現了熱潮,與這個有關系,也為將來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提供了便利條件。
第四,相對來講,旅游業發展30多年,可以投資的空白領域越來越少,只是出現在一些新興領域。現在旅游投資基本上地盤越來越小,利潤也是相對薄了一些。
這種情況下,民營資本由于其靈活性,進入這些領域往往勝算更大。
所以,我判斷民營資本在旅游業方面的投資,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