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旅游景區的開發和文化造偽
景區的開發和文化造偽 src="http://www.dotour.cn/wp-content/uploads/2014/07/0701.jpg" width=715 height=474 data-bd-imgshare-binded="1" data-tag="bdshare">烏鎮西柵
2013年《旅游法》正式頒布,在中國旅游業界產生重大影響,其中關于景區也制定了相關法規,包括景區旅游配套服務、環境生態保護措施,門票漲價,旅游接待承載量等問題。實際上,國內景區一直是中國旅游領域的關注焦點,從民眾角度,景區門票漲價,旅游接待承載量過重以及旅游配套服務不足,是痼疾;從未來發展角度,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包括多元化投資,旅游經濟及盈利模式,環境生態保護等,是專家及業內人士探討的重點。據統計局公布的數字,現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有27個都提出把旅游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2014年是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機遇之年和革新之年,出境游利好,而國內游如何在“中國新旅游”的大趨勢下,取得長足發展,景區的革新和發展是關鍵。
問題1:您是文化領域的專家,也是一個普通的旅游消費者,在過去的一年,您去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景區或景點?有怎樣的感受?
朱大可:去年我去過的地方不少,除了云南元陽縣的哈尼梯田,談不上什么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哈尼梯田的魅力,在于它是一個歷經千年打造的人造景觀,氣勢宏大,完全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這樣奇妙的景觀,在中國實在是鳳毛麟角。
背景2:旅游景區的“文化造偽”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和(所謂的)“文化旅游”開發商非常熱衷于搞大型的“古鎮復原”、“古鎮重建”、甚至是“古鎮復制”項目(記者也曾經去考察過這樣的“假古鎮”)。
在發展“文化旅游”和“文化產業”的旗號下,商業化、同質化成了這些古鎮的通病,旅游是最有錢賺的“生意”。
問題2:您曾經斥責過各地造假景點、假古跡、假遺址的做法,能否從專業和個人體驗的角度來談談旅游景區里的“文化偽造”現象?如何尋找文化商業平衡點?
朱大可:文化造偽的問題,是一個延續許多年的老問題,但至今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如果我們對造偽案進行細分,就會發現它們大致有這樣幾類:移挪式造偽,此為上品,像烏鎮西柵,從浙江各地,尤其是塘棲鎮拆走了大量古民居,然后在當地進行還原,這種情況算是“造偽”中最好的,因為它除了地點不對,形制、結構和材料基本上都是真的,這種做法可以視為“逼真性再現”。第二種是細仿式仿造,此為中品,也就是在造型、結構和材料上做到“修舊如舊”,它也能部分地完成“再現”的目的;第三種我叫做粗仿式造偽,此為下品,其外立面看起來有點像,但結構、材料和工藝都極為粗劣,主要為水泥代用品。中國的仿古建筑,大多屬于下品,假得毫無章法意趣,根本無法傳遞古典名勝的氣息。在我看來,只要做到上品和中品,達成部分“再現”或“還原”的目標,就能部分地捍衛文化的尊嚴,形成文化和商業的共贏格局。
背景 3: 景區的多元化投資
從去年開始,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包括房地產、旅游業紛紛投資景區建設,無疑對景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包括萬達投資的長白山景區等。但是這種投資亦有弊病,單一的大企業投資景區,容易成為企業的附屬品,比如海南旅游島淪為海南房地產島。
一些業內專家認為,一個綜合性景區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化民眾的參與,而景區投資市場的理想狀態需要多元化經濟的參與。
問題3:景區在接受大企業投資的同時,如何保持其獨立性和原生態,并保證普通民眾的參與性?
朱大可:在中國特色的體制下,地方民眾對此類開發是毫無發言權的,他們基本上屬于任人宰割的一群。景區開發是否合理,只能取決于投資方和當地官員的良知或文化素養。有文化情懷和歷史責任感的甲方和乙方,必然會把呵護當地原生態作為首要目標。但在我的經驗中,這類人屬于珍稀動物,需要打著燈籠耐心尋找。
背景4:旅游型城鎮化與景區發展
在觀光旅游時代,一個地方發展旅游一定要依賴黃山、長城等自然文化資源,但是在休閑度假和商務活動主導的時代,每個地方都可以稱為旅游休閑度假地。
現如今“旅游型城鎮化”成為各地都在競相提出的時髦口號,隨著觀光向度假轉變后,旅游就不是強調看風景,觀光與度假結合,度假產品帶動觀光產品,市場是比較均勻地分布。
問題4:休閑度假主導的城鎮化是否能夠為解決景區發展的一些問題(如高價門票、人流集中、接待壓力過大等問題)提供新的解決途徑?
朱大可:中國旅游產品開發,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是以“門票經濟”為標記的景點旅游期,這方面的代表是黃山景區。第二是放棄門票,以景點加上休閑、度假、美食等綜合消費來支撐產品的休閑旅游時期(又稱慢生活旅游),這方面的代表是西湖景區;第三是以隱逸、養生、養老和養性為目標的深度旅游期,這方面的代表性產品似乎還沒有出現。毫無疑問,旅游應當從第一階段走向第二和第三階段,而更重要的是,應當讓旅游型城鎮從單純的旅游風景區,進化為文化生態旅游產業集聚區(綜合體),整合各種要素:像景點、服務業(餐飲、紀念品、客棧和交通)、小商品制造、居民日產生活、建筑規劃與管理、教育、公共衛生及生態保護等等,而不再是“圈地收門票”的粗鄙營銷。全國各地鄉鎮負責人的觀念培訓,已經迫在眉睫。
背景5:景區的旅游配套服務
國內景區旅游配套服務目前處于粗糙化和滯后狀態,有專家認為,在景區的設施和服務方面,關鍵做到細節化、科學化、人性化以及與環境的融合化建設,這也是目前國內景區最缺乏的。
問題5:站在一個游客的角度,您能否為未來景區配套服務和設施建設提出自己的意見?您去過很多國家和地方,國內外有哪些好的例子可供借鑒?
朱大可:僅就景區而言,一個成熟的、符合人性關懷標準的產品,至少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景點是獨特、美妙和令人難忘的,這是一個優秀景區的品質底線;2.門票價格合理,且之收取一次,而不能進大門后再反復收取;3.游客行走路線是科學的,有足夠的庇蔭擋雨的休息處和潔凈的廁所;4.提供受過良好訓練、善于溝通的導游,或者設計精美的導游圖、解說詞、足夠多且合理的路邊導游標示牌;5.所有建筑物,包括纜車和游樂設備安全可靠,不會構成任何人身危險;6.出租或免費提供各種便民設備,如自行車、雨傘、藥品、基本飲食等;7.有良好的緊急情況應對和處置能力,如急救、疏散人群和安全保衛等;8.商鋪出售的土特產是獨特的,值得回味的;紀念品是精美的,有長久紀念價值,而不是買回去即扔的垃圾。
背景6:景區的生態和環境保護
旅游景區的文化和生態需要得到傳承和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文化保護的需求與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是完全一致的。怎樣才能確保景區的生態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并針對景區的植被、地質、生態做專業研究,科普推廣,比如印刷當地動植物辨認手冊,這在國外很普遍,國內景區基本沒有。
問題6:對于景區的生態和環境保護,您有怎樣的建議?
朱大可:這本來是一個跟簡單的問題,但現在往往需要博弈和平衡。你說的印發動植物辨認手冊是一個好做法,還有,針對中國游客隨手拋擲垃圾的惡習,可以增設垃圾箱,并在售票的同時,發送環保袋,提醒游客把垃圾歸袋,然后再扔進垃圾箱;而對采折珍貴花木和胡亂涂寫文物的游客,則有必要加以嚴厲的罰款。
背景7:中國人的“旅游”概念
“旅游”這個詞匯其實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才被中國人逐漸認識和理解的,在此之前,很少有中國人有“旅游”的概念。而如今,旅游產業和旅游文化都在興起,并展現了強勁的勢頭。
問題7:如今,旅游產業在國家產業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您曾經寫過一本書《21世紀中國文化地圖》,您怎樣看中國旅游文化、景區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朱大可:景區旅游正在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它必然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對象。人是他自己一生的匆匆過客。人的一生都在行旅之中,唯一的區別是有的被成為旅游,而有的則被稱為生活,而那一部分之所以被叫做“旅游”,是因為你預定了回程的時間和車票,但你的大多數生活是沒有回程的,你將一直走進你的終局。從這個意義上說,旅游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它制造了關于人生的錯覺。而我們需要這種效應來改變生命的時間和節奏。
問題8:您所提到的哈尼梯田、烏鎮西柵(都是您比較欣賞的案例),能否展開講一講,哈尼梯田、烏鎮西柵作為景區,其文化審美的特征、或者形態?
朱大可:烏鎮西柵是江南民居木構建筑的典范,它的還原度、再現性和形態多樣化,都超過了其他所有江南小鎮。這使它更逼近歷史原貌,具有良好的博物館效應。而對于趣味優雅的游客來說,歷史的真實性,才是衡量景區品質的主要標準。從真實的建筑里散發出的,是活生生的明清氣息,足以啟動懷舊的夢想,并產生搖撼人心的美感。
哈尼梯田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它是人工打造的,卻不是為了“現代旅游”,而是哈尼族農民耗費近兩千年時間所營造的種植場所,也是南方稻作文明的最高典范。跟江南小鎮的貼身體驗不同,對它的觀看必須拉開遙遠的距離,由此體驗一種氣勢恢宏的氣象。在宏大、悠久和人工塑造等方面,它跟長城相似,足以形成“北有萬里長城、南有哈尼梯田”的對應性格局。
問題9:能否舉例談一談,景區建設中的“文化失誤”?
朱大可:這方面的例子太多,幾乎遍地都是。就以我家附近的“七寶古鎮”為例吧。這是是距離上海市中心最近的古鎮,90年代,當地政府不顧建筑保護專家和文化學者的反對,強行拆除全部明清建筑,然后在廢墟上重建一堆拙劣的仿古建筑。建筑物全部打造成商鋪,銷售來自義烏等地的小商品,不僅品質低下,而且同質化嚴重。從那些偽劣的建筑物里,散發出一片惡俗的商業氣味。地方政府甚至拿這個偽造的古鎮去聯合國申遺,一度淪為學界的笑柄。但這種偽劣仿古建筑加偽劣小商品的模式,至今都是各地政府喜歡復制的模式。
上海七寶古鎮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