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敏:門票經濟亂象 景區如何科學管理
十一前夕,景區門票價格的變動受到廣泛關注。一方面,多家知名景區宣布上調門票價格;另一方面,“一元票游大武夷”、諸多公園國慶節免費等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對比之下,人們對景區漲價大多持否定及批評態度,其實對景區來說,是有失公平的。那么,人們該如何正確評斷?景區票價又該何去何從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2013年我國4A、5A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所有5A級景區平均票價為109元,52.94%的景區門票價格在100元至200元之間,7.19%的景區門票價格在200元以上。面對不斷上漲的景區門票價格,民眾叫苦不迭,發出“玩不起”的感嘆。
然而,從理性角度來講,一味地反對景區門票上漲,則未免有些盲目甚至反應過度了。據估算,把全國100多家5A級景區全部走完,大約需要人民幣2萬元左右。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嚇人,可細想一下,這些景區分散在全國各地,就算每個黃金周去看3個,也需要至少40年的時間,而這基本是不現實的。更何況,對于大多數游客來說,到景區旅游主要目的是觀光,而主景區門票價格多在100―200元之間,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聲稱門票上漲導致“玩不起”,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因此,把景區的漲價“一刀切”,籠統地全盤否定,是不切實際、不負責任的,也忽略了景區門票漲價的前因后果。
景區門票漲價,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無奈。可以說,景區門票漲價的動力始終存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素:一是成本的上漲,二是管理的缺失,三是盈利的沖動。
其一,旅游業本來就與生活密切相關,在各行各業都出現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它沒有理由游離于大勢之外,所以物價上漲的壓力也會通過門票價格體現出來。因此,從宏觀上講,門票漲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二,管理缺失,即相關職能部門在管理上缺乏思考、缺乏手段,甚至缺乏能力,在制定和執行政策過程中,對執行層面考慮較淺,監管措施不到位,導致景區票價制定的隨意性較大,甚至玩兒“文字游戲”,最終損害游客的利益。
其三,關于盈利的沖動,需做深入分析。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旅游業有了相應的發展需求,但那時極少有人來投資景區,中央政府更沒有錢開發景區。所以,國家出臺的政策是國家、地方、集體、個人等一起上、“誰投資、誰受益”。漸漸地,有相當一部分景區的門票收益,成為地方政府的“搖錢樹”。作為主要財源之一,無論是用來“填窟窿”,還是開辟財源,政府都有動力來做景區的包裝,包括漲價。
綜上所述,景區門票上漲并非景區的“拍腦門”決策,而是有著體制、機制、成本、監管等多方面的動因。如果用靜態的眼光看票價上漲問題,顯然是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
換個角度,免費或低票價也不一定有利于社會發展和民生維護。旅游,是一項基本權利,但不是基本福利。福利通常來說有兩個層面:要么是全民普惠的,如果不是普惠的,就應該是向弱勢群體傾斜。然而,我們知道,旅游是富裕起來的人群才可能有的消費行為,如果大量景區免票或低票價的話,表面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福利,都可以免票,但本質上并非如此。如果景區免費或者低票價了,那必定由財政買單,而財政恰恰是來自于全體納稅人的。那么,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去景區,又怎么能享受到這份福利呢?所以,景區免費或低票價,就等于是用全體納稅人的錢去資助富裕起來的那一部分人,從而讓表面上的全民福利變成了少數富有階層的狂歡。所以說,真正關注民生,并不一定要把精力放在景區門票的調整上,而是需要透過門票問題,進行全面的謀劃和布局。
筆者主張,景區管理應該分為三類,即公益型、市場型和混合型。針對不同的類型,應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以利于全國景區結合自身特色實現長遠發展。
公益型景區指具有極大的、明顯的社會公益價值的“優中選優”的景區,如故宮、黃山、九寨溝、張家界、峨眉山、三峽大壩等,其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是自然壟斷產品,也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所有的財富。這類景區應免費或較少收費,力爭讓全民都能夠公平共享,避免壟斷利潤,避免對低收入人群不公正,同時門票方案要向未成年人、學生、家庭、學校等重點受教育人群和組織傾斜,以達到最大的社會公益效果。
市場型景區指不依托所在地傳統的旅游資源,依靠開發商投入資本、土地、文化創意等旅游發展要素,產生市場價值的“無中生有”的景區,如歡樂谷、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其中人造景觀、人造娛樂型景區占較大比例。此類景區的旅游資源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和風險性,是純市場化產品,門票價格決策完全是市場行為,就像美國好萊塢大片一樣,讓游客“用腳來投票”,門票采用“誰來就向誰收費”的方式,政府不承擔額外責任,只需做好備案。
混合型景區指依托所在地的森林、一般人文古跡等國有資源,同時也依靠開發商投入資本、土地、文化創意等旅游發展要素,產生市場價值的“平中見奇”的景區。這類景區占中國全部1.5萬多個景區中的大多數,其中四川的碧峰峽等景區最為典型。此類景區兼具公益性和市場性,因此門票定價必須部分考慮公眾的利益,同時又要面對供求關系的影響,政府又不能過度干預,一定幅度的價格升降屬于正常現象,應實行政府指導價。
在門票價格尤其是公益性景區門票價格問題上,應該看到,資源轉化為產品是需要投資的,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在我國,公益型景區目前還是地方政府在開發、建設、維護以及提供費用,不從中獲取利益,至少收回成本,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把這部分景區換成中央政府來投資,實行國家公園制度,這個問題就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現有體制下,在實現國家公園制的過渡期內,景區收費模式與“貸款修路,收費還貸”高速公路收費模式異曲同工――收費不是問題,漲價也不是問題,甚至漲多少也不是問題,關鍵在于是否基于“成本+合理利潤”的定價原則,且這個原則的執行,必須以財務信息的透明、可核查為基礎。這方面可以借鑒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制度,通過第三方審計的方式公布景區運營成本,在解決成本問題后,景區也可以保持合理的利潤以儲備未來發展資金。
景區票價無論上漲還是免收,都有其充足的動因。要徹底解決門票混亂的問題,還需結合上述三類景區各自特色進行統籌考慮,以期實現景區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