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勇:新型城鎮化應力避三大誤區
城市需尋回自我
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各地城市要力戒城鎮建設的“貪大”“求洋”和“追新”這三大誤區,找到失落已久的自我。過去的城鎮建設中,大廈、大道、大廣場成為本座城市現代化的標志,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的城市土黃化的鋼筋混凝土建筑。過于追求這種物質層面的“膚淺的現代化”,導致中國的一些傳統城市變得面目全非,“千城一面”已經成為對中國城市群中不同城市缺少自我因素的形象比喻。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 莫里斯所說的,“城市的成功不在于它的規模大小,而在于它的文化內涵”。一些小城如劍橋或者牛津,每個城市的人口都不超過十萬,但卻依然光芒四射,舉世聞名。
當前,一些地方在不斷復制假古城,力圖從過去的物質輝煌中找到如今的自我。譬如,缺水的西安再造“八水繞長安”,湖南再造“鳳凰古城”,河南開封重造“北宋汴京”,山西大同市大拆明清時代古建筑來恢復大遼盛世景象,等等。在各地政府的主導下,這種古城復建很有可能會以文化復興為名,而以經營城市為實,在制造出大量假古董的同時,卻難找回城市本來的精神面貌。
其實,苗家的吊腳樓,徽派的馬頭墻、小青瓦,侗族的風雨橋,客家的土樓,上海的石庫門,北京的四合院,草原之城,水鄉古鎮,邊貿之城,歷史文化名城……這些形象鮮明、令人心向往之的城鎮地方特色,要再覓蹤跡也并非難事。未來我們要所做的就是捕捉到本座城市真正的精神氣質,依這種氣質來開展城鎮建設。而這種精神氣質應當與本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傳統、自然區域特征、革命和建設時期形成的特色、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定位有關,尤其是以老百姓的意愿和喜好為準,因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城鎮化本身應當成為目標,而不再是發展的手段。
為此,在城鎮化進程中,應當至少要做到“三個不再”,即城鎮化不再是個別地方政府的盛宴,不再是無約束的資本狂歡,不再是對弱勢群體尤其是農民工和城市底層的系統性剝奪,而要以人為本,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為基本宗旨,以“群眾利益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小化、資本利益合理化”為追求目標,逐步實現整個城市的共容、共熔、共融和共榮。只有經歷這些理念的轉變,在新的理念指導下的城鎮建設才會脫胎換骨,不再迷失方向,城市也不會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繼續迷失自我。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