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區域綜合發展的重要新型動力.
旅游經濟綜合效應
旅游不僅僅是一種單一業態,也不單單是一個行業,而是一種社會經濟系統,即旅游經濟。在中國,旅游發展,不是景區與市場對接這么簡單,而是政府高度重視,駕馭區域整體協調規劃發展,并結合企業市場化運營的結果。可以說,領導不重視,政府不作為,政經文社不協調整合,旅游很難獲得持續高速發展。旅游將繼續深深打上政經文社混合模式的烙印。
我國的旅游產業發展,起于政府接待,在之后的發展中,市場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政府對旅游的扶持,也從政治角度,轉變為區域經濟發展、三農問題解決、城市名片與城市美化需求等等,旅游發展所表現出的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簡單的市場關系,而與政治、文化、教育、醫療、保障等不同領域,與居民、市民、農民等不同身份,與城鎮鄉村發展等等全部交織起來了。
旅游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形成了超越一般行業的特殊效應,特別是對區域運營中的產業集群化及新型城鎮化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綠維多年研究旅游的經濟社會效應后,將其簡單的概括為“旅游七大效應”,即三大動力效應與四大社會效應。
(一)旅游的三大動力效應
旅游產業的經濟本質,是以“游客搬運”為前提,產生游客在異地(或異住宅生活區域)進行終端消費的經濟效果。這一搬運,把“市場”搬運到了目的地,游客在此,不僅要進行旅游觀光等消費,還涉及交通、飲食、娛樂、游樂、運動、購物等等,進一步可能涉及到醫療、保健、美容、養生、養老、會議、展覽、祈福、培訓等非旅游休閑的延伸性消費。通過游客的消費,目的地的消費經濟及相關產業鏈發展就被帶動起來了。
(1)直接消費動力
旅游的直接消費,包括交通、餐飲、住宿、門票、娛樂、購物、休閑等等,成長極快。中國是人口大國,在人均GDP超5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后,旅游消費支出能力與意愿增強,旅游人口大幅度增長,這是世界旅游歷史上最大規模和最快增長的市場。旅游的直接消費,帶動相關產品供給,形成“出游型消費經濟”,帶來巨大拉動效應,對經濟、就業、稅收等有很大的貢獻。
據統計,近20年來,我國國內旅游消費及旅游業總收入的增長速度基本高于居民消費支出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11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消費達到了19305.39億元,占到了整個居民消費支出總額的11.7%;旅游總收入為2.25萬億元,實現20.1%的快速增長,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4.77%。
另外,旅游通過搬運將市場需求與市場供給做了很好的匹配,因此在一些偏遠地區,旅游業的經濟功能得到了更多的體現,在消除貧困、平衡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與此同時,旅游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層次多、涉及面廣、市場廣闊,對整個社會就業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目前,我國旅游直接從業人數已超過1350萬人,與旅游相關的就業人數約8000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10.5%(旅游發達國家均在10%以上)。據預測,2015年就業人數將達到1億人。旅游還特別在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居民、婦女、農民工、下崗職工、大學畢業生首次就業者等特定人群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產業發展動力
旅游不同于其他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長,能夠產生更加深遠的帶動作用。這主要在于其產業要素為復合型架構,包括了交通、餐飲、娛樂、游樂、觀光、購物等服務性以及旅行車船、旅行裝備、旅行服裝、旅游酒店配套用品、旅游紀念品制造等生產性兩種不同性質的產業類別及多種要素。每一要素,都能單獨構成一個很長的產業鏈,在泛旅游產業整合的架構下,形成產業集群化發展。據聯合國統計署的具體測定:旅游業拉動的相關行業達110個,旅游業對各行各業的貢獻率可以量化,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客運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產業的貢獻率達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
旅游引導的產業集群,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夠形成本地化產業的集聚。比如茶葉、竹筍、奇石、飾品等等作為旅游特產,基本都依托于旅游的帶動,形成優勢化的集群產業??梢灶A測,進入十二五后,中國旅游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將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成就一方經濟。
(3)城鎮化動力
以旅游為主導,整合農業、商業、文化、運動、會議、康療、養老等相關產業所形成的泛旅游產業結構,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了產業基礎,而旅游帶來的消費,直接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
1)旅游要實現市場搬運,除了核心吸引物的開發外,同樣需要交通、醫療、安全、行政管理等完善的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
2)旅游的產業化發展,必須為滯留游客提供大量的休閑項目,比如溫泉泡浴、游樂場、酒吧、餐飲、購物,從而在核心吸引物周邊,形成休閑集聚區;
3)旅游者要過夜,就會帶來以度假酒店(公寓)、周末休閑的第二居所住宅區、避寒避暑養生養老的度假住宅區(第三居所)等為主的土地開發,另外,還要為旅游從業者提供住宿、為拆遷居民提供安置社區等,由此形成了居住社區的配套開發。
可見,旅游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土地開發、基礎設施開發、公共配套開發、居住開發,從而與區域發展和城鎮化全面結合,形成了一個“旅游核心吸引區+休閑聚集區+綜合居住區+配套服務”的非建制的城鎮結構。
(二)旅游的四大社會效應
1、價值提升效應
旅游能夠提升產品的價值,一方面,旅游將消費者帶來了原產地,使得產品的銷售直接面向市場,省略了中間流通環節上的費用,能夠按照市場終端價賣出,從而獲得了比批發價出售更高的價值,我們稱這一部分價值為終端消費帶來的價值提升。另一方面,游客在進行旅游消費的同時,還能夠享受到不同于一般購物過程的新型體驗和服務,使得產品的最終價格高于一般市場上的價格,我們將高出的這部分價值稱作體驗性消費帶來的附加價值提升。
2、品牌效應
旅游作為一種體驗性活動,能將一個城市的文化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風情轉變為吸引物,使游客感受、體驗,并迅速的傳播出去,形成目的地品牌形象,吸引社會大眾前來,進行消費、留下記憶。另外,旅游的外向性和美好性,也能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帶動整個城市或區域的品牌價值提升,并最終使得城市里的人、商品、資產等的價值得到提升。
3、生態效應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并提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梢灶A見,今后我國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這對旅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大有可為。
因為旅游是一個審美活動,想要發展就必須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提升環境,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另外,通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旅游產業的能耗比重遠少于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等,是低耗能產業。在十八大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之后,旅游的生態效應將得到最大化的呈現。
4、幸福價值效應
當我們拋棄了“唯生產力論”的思維方式,站在科學發展觀立場,追求和諧社會發展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把旅游產業,納入幸福導向型產業中去考慮。旅游產業,不僅能增加目的地居民收入,還能給旅游者帶來視野上的開闊、生活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悅,從而提高生活質量。2009年末,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把旅游產業培育成為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2012年,廣東省在全國首個發布《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行動計劃》,并把“休閑旅游”納入八大幸福導向型產業之一。旅游的幸福效應已經開始慢慢被社會所認識到,并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上發揮著切切實實的作用。
綜上,我們的結論是:旅游不僅僅是一種產業經濟,一種城鎮化促進經濟,還是一種社會綜合協調經濟。第一,旅游產業,具備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巨大作用,在未來的5-10年內,旅游將會成為中國經濟社會保持中高速度增長的動力源之一。第二,旅游產業的帶動價值,不僅僅局限于動力源的經濟帶動,還以提升幸福指數、增加就業人口、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居民收入、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進城鄉統籌等綜合社會價值,成為中國未來發展中最具魅力的產業。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林峰視點:F+EPC+O模式是 文旅投資落地有效的方式2024-03-05
- ·林峰視點:2023年微短劇火爆 文旅微短劇如何做2024-03-05
- ·林峰視點:解讀春節十大火爆街區的 運作模式2024-02-29
- ·林峰視點:跟著微短劇去旅行,“1+N+1+N”怎么做?2024-02-26
- ·林峰視點:六大新勢力與八大新發展趨勢2024-02-26
- ·林峰視點:文旅微短劇的旅游轉化如何實現?2024-02-22
- ·林峰視點:從2024春節假期看文旅8大新勢力2024-02-22
- ·林峰視點:年度盤點2023年十大文旅新勢力2024-02-13
- ·林峰視點:文旅十大突破方向!2024年一號文件2024-02-06
- ·林峰視點:盤點345個國家級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2024-02-06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