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暢談廈門旅游“游”向產業化
關注島外景區
7月6日下午,本報特別邀請到五位嘉賓展開圓桌對話。他們分別就廈門景區發展現狀、交通、營銷及服務等方面展開激烈討論,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1
關注島外景區
提升軟文化 讓游客自愿前往
鄭健雄:提升客流,說俗一點就是“三騙”“騙人”、“騙錢”、“騙心”。先通過便捷的交通及品牌推廣將人吸引到此。然后用真材實料,如在地化飲食、文化或體驗項目 “掏”其腰包。最后才是“攻心”,即讓他們旅行中尋找有共同生活和出游理念的消費者,真正和旅游產品產生共鳴。
林德榮:發展城市旅游,首先要好客。如何去?我大體歸納了“五順”。首先,是否“順路”。這是考量交通,能否方便前往對景區的客流很重要。其次,是否“順延”。延續廈門島“花園城市”的概念,島外是否也有大景觀的花園吸引市民?接著,是否“順口”。吃得好不好,味覺體驗豐不豐富,很可能成為游客再次造訪的關鍵理由。然后,是否“順心”。這就要求景區必須提高服務水平,讓游客心懷感激。最后,是否“順手”,言下之意,就是你的伴手禮是否能讓客人留下滿滿的回憶。
戴斌:先問一個問題,廈門島為何吸引國內外大批游客?可以說,強有力的經濟基礎和閑適精致的生活方式共同構成了廈門島的休閑氣質。簡言之,就是氣質吸引人,游客希望到此感受到這種氣質,并融入其中。那么,島外四個區,無論是海滄、集美、同安還是翔安,哪個區具備這樣的氣質,哪個區又承載了游客對休閑精致生活的內心向往?沒有。所以他們承擔不起島內游客的分流。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將島外四區首先發展成為和廈門島差不多體例的休閑區域,讓島內市民能喜歡它、愛上它。
黃國彬:廈門不是觀光城市,而是一座商務休閑度假城市,它的氣質與生俱來,又是以現實富裕為支持。反觀島外,歷史的差異、產品主題文化的缺乏等造成了它們與島內存在必然的距離。目前島外市民都想進島內,又以何留住游客?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在系統研判國家旅游休閑產業和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已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廈門旅游產業提升的具體行動方案。我們會盡力做好島內既有資源利用、游客容量管理和休閑品質提升之間的動態平衡,盡快啟動大廈門特別是島外區域的鄉村旅游、海洋旅游和休閑旅游的發展規劃。這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和目標。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