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折射旅游文化貧瘠 專家稱有炫耀心理
【專家觀點】
刻“到此一游”有炫耀心理
劉思敏(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現階段,旅游消費是比較高的需求,特別是出國旅游,炫耀感在無形中會被加強。在年輕人群體中,攀比心理都比較強。外出旅游會成為人們炫耀的資本。很大程度上,因為攀比,才需要炫耀。
在名勝古跡上刻字留名,首先向世界表明了自我的存在,其次是想告知后來者,我先于你。
證明自我存在的辦法有很多,一些景點或公共場所設立的涂鴉墻,供游客發揮想象力表現個性,既不損害公共利益,又表現了自我的行為,值得推崇。
不文明行為多是習慣使然
葛磊(中青旅控股市場推廣部總經理):隨著近幾年出國游市場活躍,類似不文明行為也逐漸增多。國人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多是因習慣使然,這就需要游客出國時在遵守當地規定的同時也做到尊重當地的文化、風俗。游客素質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需要消費者自身、旅游企業及政府層面的多方面努力。
游客回國一般不會被追責
尹富強(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游客亂涂亂畫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要根據文物損壞的程度及能否恢復等因素來最終判定。亂涂亂畫的行為,按照中國的法律,只要毀壞程度不大,一般不會受到懲罰。
如果游客的行為觸犯了埃及當地的相關法律,同時也觸及了國內的法律,若在當地已被追究了刑事責任的,回到國內一般不會再追究法律責任。
[延伸閱讀]汪洋:游客素質不高損國人形象
“部分游客的素質和修養還不高,常常遭到媒體的非議,有損國人形象。”前段時間,國務院召開的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指出,新頒布的《旅游法》對旅游者的文明行為提出了明確要求,對不文明行為作出了禁止規定。
這部《旅游法》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
【他山之石】
印度:最高罰5000盧比
為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印度從1958年到1973年先后出臺了4項法案、法規。
1992年,印度政府又出臺一項修正案,嚴禁在歷史古跡周圍100米內進行開發、建筑活動以及從事經營活動,并對遺址100米到300米以內地區的經營活動加以限制。
根據印度古跡保護法規規定,損毀古跡將處以最高5千盧比(約合人民幣550元)罰款,或
判處最長3個月監禁,或兩項處罰并行。
俄羅斯:罰款擬大幅提高
2013年5月7日,普京簽署了《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法典》修正案,第13次對該法典進行修改,大幅提高了違反歷史文化古跡保護規定的罰款數額。
根據最新獲得簽署的《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法典》修正案,違反文化遺產保護規定的行為發生時,對個人的處罰將由最高1500盧布(約合人民幣300元)提高到20萬盧布(約合人民幣4萬元)。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