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門票經濟不可持續
中國旅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89.2%的網友認為我國目前的景區門票太貴,影響了旅游的熱情。針對該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記者:“五一”臨近,多個國內景區門票相繼漲價,除了涉及淡旺季差價外,這是否與國家政策提倡的景區降價相背離?
戴斌:從國家政策上看,不管是此前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還是相關部委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舉措,都是在引導景區降價或免票,至少是特定時間段對特定群體免費。
在景區門票漲價問題上,游客有旅游的權利,當地百姓有發展的權利,兩種權利之間要取得均衡,希望分類進行指導。另外,對市場化景區和人文自然景區也要分類。在此過程中,出現極個別將整個城市當做旅游景點收費的地方,需要從倫理和法理上進行重新思考。
記者:日前公布的多家旅游景區上市公司年報顯示,其景區主營業務利潤率超過70%。你怎么看待相關數據?
戴斌:對于最近幾次門票提價,一些景區多將原因歸結為建設投入增加,提價提得還很理直氣壯。
其實,大部分景區資源屬于優質公共資源。不管是文化遺存,還是自然風景,都承載著一個地方歷史和文化的基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理應為人們所共賞、共享。目前,很多景區都承包給企業進行市場化運作,這樣雖然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但卻很容易損害其公益性和公共性。實際上,少數旅游公司或是跑馬圈地粗放式發展,或是巧立名目亂收費,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記者:門票提價不斷,可相應的旅游服務體系建設卻很難令人滿意,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戴斌:當前,中國旅游業的供給仍然不足,但這一供給不足并非體現在景區數量的缺乏上,而是體現為旅游產業鏈條的缺失。這表明,中國旅游投資存在結構性的投資過熱傾向,往往過多追求高端化和大項目,面向散客服務的體系沒有建立健全。
推進旅游經濟的理性發展應依靠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從政府層面上推動產業融合;要適當跨越“門票經濟”的低級發展階段,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優化游客情景體驗等環節,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從而使旅游經濟獲取更大的整體效益,緩解景區門票漲價的沖動。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