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醫療旅游為何發育不良?缺乏成熟產品
在日前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新聞發布會上,我國首個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戰略規劃出臺的消息引發業界強烈關注。據了解,這一項目將分為“保健養生”和“醫學治療”兩大部分,先期將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引進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逐步打造成世界先進的醫療旅游產業集聚區,將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休養以及旅游觀光相結合,推動海南發展成為醫療旅游目的地。
“醫療旅游”,這一概念并不新,它最早是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為讓更多的人到發展中國家就醫而想出來的補償對策。近年來,隨著赴海外觀光外加體檢、美容、療養等項目的產品日漸走入市場,“醫療旅游”再次興起。相比之下,國內的醫療旅游市場卻遲遲發育不起來,具有特色,且具有高性價比的醫療旅游產品尚未形成,原因何在?南方日報記者日前展開調查。
醫療旅游是“燙手山芋”?
提到“醫療旅游”,近年來東南亞掀起的醫療旅游熱讓這個新鮮事物越來越為國人所知,但是對于主攻大眾市場的旅行社而言,醫療旅游更像是個“燙手山芋”。
“涉及到醫療的部分太專業,旅行社介入始終顯得不妥。”廣之旅市場推廣中心總經理溫前坦言,醫療旅游仍然屬于較新的領域,目前真正做起來的,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中介組織,到瑞士、新加坡、韓國、臺灣等地進行體檢、美容、療養等項。之所以一般旅行社甚少涉足這一塊市場,溫前解釋道,一方面,關于醫療旅游的“治療項目”是否符合資質,是否具有獨特優勢,旅行社很難判定,難以做出專業產品。從操作層面而言她指出,如果是針對少量的個人,此類旅游的費用則特別高,倘若是團體游,為每位游客制定醫療計劃工作量非常大,不易操作。另一方面,事關醫療項目,專業性非常強,旅行社要負有連帶責任,更何況術后保養及后續治療并不是一次性可以解決。另外,醫療效果方面的評定容易出現糾紛。這也是醫療旅游在大眾旅游市場受阻的原因之一。
深圳某醫訊公司的負責人付小姐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捕捉到海外醫療旅游的先機,但目前針對的仍然是小眾市場。這群消費者看重的是國外先進的醫療技術和一條龍式的全套服務,而這些和國內普遍意義上的“醫療+旅游”的模式大相徑庭,畢竟邊旅游邊治療聽上去很美好,但操作起來并不太現實。
“保健養生旅游”不靠譜?
“看見打著保健養生旗號的旅館、度假地,或是療養所,我總會對它抱有懷疑的態度。”市民陳小姐說出了自己的顧慮。盡管“醫療旅游”在國內還未流行,但帶有保健養生理療性質的場所越發多了起來,其中不乏具有旅游功能的度假村。
溫前表示,實際上,保健養生旅游的市場需求并不小,比如公司企業為優秀員工安排的旅游,也有一部分和保健養生有關,為的是讓人們在這種體驗式的旅程中放松、充電、減壓,而并非專業治療;又如“候鳥計劃”,即冬季時向北方游客推介南方暖冬旅游,也和保健養生沾邊。
記者調查發現,提供此類服務的度假村和休閑場所越來越多,掛著“養生保健”的招牌,提供針灸、按摩或食療等相應服務應接不暇。甚至還有在郵輪旅游的行程中摻雜練太極、開展保健講座、練書法等和“養生”相關的項目,溫前表示,這樣的產品對中老年人而言頗具吸引力。
但類似的保健養生旅游是否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廣東決策研究院旅游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勞毅波對此表示懷疑,在他看來,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或是具有慢性疾病的人,才會對“醫療旅游”或是“保健養生旅游”產生興趣,但目前來看,僅僅幾天至半個月的療程,并不見得能夠起到消除病根的作用,這種短時間的放松、休閑,外加理療性質的項目,或許只能幫助人們調整心里狀態,愉悅身心,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慰藉。他直言,也不排除人們在經過這段旅程后,回到原來的生活中又被“打回原形”。
國內缺乏成熟產品
醫療旅游難以在國內興起的另一個原因,還和供應鏈斷層不無關系。溫前表示,旅行社難以沖入專業醫療旅游領域,很大的原因在于國內缺乏相應產品。
“國內最好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國營醫院中,但這些公立醫院所要擔負的主要責任就是看病救人,連這個都顧不好,哪還有功夫做醫療旅游。”還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的小劉目前正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習,他和周圍的同學一樣,一心想進“三甲”醫院,因為這里擁有最先進的設備、強大的人才隊伍,以及最多的機會。小劉說,很少在“三甲”醫院中的醫生會自立門戶,或是到私營醫療結構中工作,因為這等同于離開了優越的生存成長環境,來到一個欠保障缺少發展機會的空間中,風險之大可見一斑。
中國旅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分析道,沒有良好的醫療設施設備、沒有一流的醫生,想要將醫療旅游的產品做好,機率是微乎其微的。他直言,并非只有一個簡單幽靜的場所,就可以隨意套上“醫療”、“保健”、“養生”等名頭,稱其為所謂的“醫療旅游”。
中醫藥旅游市場潛力大
不可否認的是,醫療旅游的需求十分龐大,其中,中醫藥旅游已經作為重點開始進行培育階段。記者了解到,2009年9月,廣東省旅游局、廣東省中醫藥局、廣州中醫藥大學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關于發展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產業的實施方案》;2010年8月,又聯合制定了《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評定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同年12月,省旅游局、省中醫藥局又印發了《關于開展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申報單位考評工作的通知》,并且分批組織了有關專家前往粵東、粵西、粵北等地按照《標準》對申報單位進行考評。經過實地考察、專題調研、座談交流等程序,進行論證考核,于2011年5月評選出廣東省首批19家養生旅游示范基地。梅縣華銀雁鳴湖旅游度假村就是一家以養生旅游為主題的目的地,它依托生態資源、自然環境及養生文化,在餐飲中融入中藥膳食的理念,制作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的菜品,建設中醫藥博物館、療養度假地等項目,或是用艾做成保健艾灸、香囊、枕頭等,不斷深化游客對旅游購物的需求,開展養生文化節,運用度假村內梅花、楊梅、金柚等資源,開展互動活動,提高參與性。
溫前表示,將中藥養生產品和旅游結合,中醫藥養生旅游大有可為,旅行社值得嘗試積極探索,將這塊市場培育起來,甚至可以推向國際。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