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崛起 探尋城鎮化新模式
各路資本搶灘 強化結構轉型驅動
各路資本搶灘 強化結構轉型驅動
如今,在國家級的“金字招牌”下,包括舟山、南沙等布局在各地的新區建設儼然成為企業搶灘進入的投資熱土,新區引領城鎮化的趨勢正在形成。
按照舟山市經濟合作與投資促進局的不完全統計,新區獲批后的一年內,舟山在各類重大經貿活動中簽訂重大項目約50個,協議投資金額超1500億元。目前,新加坡吉寶海事集團、新奧集團、殼牌(中國)集團、深圳科聚、浙江富通、中奧能源等中外企業已相繼進入舟山市招商引資的談判名單之中。
“不差錢”的資金環境同樣是南沙新區效應的真實寫照。10月31日,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國家開發銀行承諾未來5年間對新區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600億元金融支持。根據戰略合作方案,國家開發銀行將從融資規劃的編制,中長期信貸支持,重點項目資本金籌措,金融產品研發創新,信貸計劃、資源、政策傾斜以及設立國開南沙新區發展基金等六方面對南沙新區開發建設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并聯合其他金融機構以組建銀團等方式組織和引領社會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新區投資方向正在發生轉變,以地域特色產業為主的“結構轉型驅動”發展模式逐漸顯現。以需求結構導向來做產業布局為例,舟山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的建設正是基于本地港口資源匯聚,大宗商品交易需求上升。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總經理任春青介紹,目前交易所首創商品交易、公共信息、口岸通關、航運綜合、金融配套和行政審批六大服務于一體的功能定位,進而提高現貨交易效率、整合各類市場資源。自今年1月投入運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已引進近50家專業做市商、貿易商等重要客戶,截至今年6月,交易所總成交額達到540億元。
馮飛表示,目前不少地方區域建設往往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與傳統產業格局相比,新的產業集群方式更傾向于創新型要素集群,即以人才、創新平臺等要素實現產業集聚,進而形成產業間協調發展的經濟效益。“傳統依賴生產要素的產業集聚,無論在投資模式上,還是投資體量上都比較粗放,只關注生產能力的提高,而新的創新型要素產業集聚在這方面會有所改變。”馮飛說。
“新區建設,一方面是開展城市新區域,一方面是培育新的增長引擎,比如沿海的新區就是產業升級的領頭羊角色,在結構調整方面,南沙可以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范本,因此需要有一定的高端和超前的產業選擇特點。”陳耀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區建設要符合未來幾十年發展趨勢和國際技術浪潮,產業層次整體上要高端,產業規劃和產業選擇要體現科技創新、搶占未來產業制造點。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A股6家山岳景區中報披露,轉型刻不容緩2019-09-25
- ·「脫貧攻堅」江口: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2018-12-06
- ·嶗山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出爐 提出四大核心產業2018-11-23
- ·打造“錦繡兩岸·創新皖都”合肥繞城運河段 低空飛行等旅游值得2018-11-16
- ·雪峰山:將廁所作為風景來規劃和建設2018-07-13
- ·海南無人島旅游開發 商機與風險并存2018-07-06
- ·激發城市民宿活力 共享+體驗是條好路子2018-07-06
- ·萬億體育旅游市場漸啟,熱潮背后暗藏隱憂和挑戰2018-07-06
- ·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聯合發出“嘉興倡議”2018-06-29
- ·老年旅游市場亟待規范2018-06-2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