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子女入學難 留守還是隨遷的兩難選擇
隨遷子女入學難問題日益突出
隨遷子女入學難問題日益突出
和絕大部分居住在雞村的外來務工人員相比,周平是幸運的。在這個紅磚樓林立的城中村中,大部分外來租戶最終都沒有等到公辦學校的報名通知,只能將孩子送到附近的民辦學校就讀,或者送回老家上學。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人員對下一代教育的日益重視,使得近年來,國內不少大中城市,每到6月底、7月初中小學報名的日子,常常會出現外來務工人員為送孩子讀公辦學校擠破頭的狀況。今年6月30日,在南寧市民主路一所小學,進城務工人員家長為了給孩子報名不惜接力熬夜;同日,南寧市江南區南鄉小學(公辦)只有60~70個外來務工子女的名額,卻迎來了260多名家長報名。
流入地的教育資源接納性不足,對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不斷提出挑戰。
興寧區教育局基教股工作人員藍春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往年雞村第一小學都是可以安排一二十名隨遷子女入學的,但隨著今年學校附近的金禾灣小區、暢春湖小區等幾個大樓盤的落成入住,地段生人數明顯增多,留給隨遷子女的名額就更少了。
雞村在興寧區屬于城鄉接合帶,由于靠近快環,交通便利,加上周邊房價相對較低,近年來新落成的商品房住宅小區不斷增多,雖然新建了華強路小學澳華分校等公辦學校,但遠不能滿足適齡學生就讀公辦學校的需求。
“雞村附近有的開發商把住宅樓建好了,卻沒有按要求配套建設學校,加上歷史原因造成土地權屬關系復雜,政府在劃撥教育用地,處理一些教育欠賬時存在不小的困難。”興寧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員說。
對于雞村本村居民來說,這幾年外來人口的急劇膨脹,是他們從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以前村里全是平房,現在密密麻麻蓋滿了樓房,一棟樓租出去,多的能住一二十戶人。”雞村村委會副主任宋紀說,他家是從2007年開始有外地人上門求租房子,短短5年,雞村的外來人口就達到3萬多人,數量是本地常住居民的10倍。而雞村一小總共只有12個班的編制,滿打滿算一個年級能容納兩個班100人,公辦學校的教育設施跟不上,所以外來的租客給孩子報名一年比一年難。
宋紀房客的兒子也是今年上學,開學前那名房客跑來問他,能不能幫忙想辦法把孩子搞進雞村一小?宋紀苦笑著說,他兒子也是今年讀一年級,就算是本村人也得提前去報名。“你說就那么點名額,安排你兒子進來,把誰踢出去合適呢?”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