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專:走符合湘西實際的旅游扶貧之路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書記 葉紅專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湘西州視察,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近年來,湘西州始終牢記習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持把生態文化旅游業作為湘西發展的最大門路和富民強州的主導產業,大力推進旅游扶貧,初步探索出了景區帶村、能人帶戶、跨村聯合、產業融合、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雙帶雙合雙加”的旅游扶貧好路子。全州接待游客、旅游總收入由2012年的1256萬人次、64億元分別增加到2017年的4450萬人次、32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8.8%、38.4%,旅游直接從業人員6萬多人、間接從業人員30多萬人,帶動全州9萬人脫貧。
優化旅游格局,推進“景區帶村”
以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載體,把州域1.55萬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全域生態、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康健的大公園來整體規劃、建設和管理,以鳳凰為龍頭、吉首為集散中心,圍繞鳳凰古城、芙蓉鎮、里耶古鎮、矮寨大橋4大核心景區,加快旅游精品景區和配套設施建設,串聯高山峽谷、烽火苗疆、土司遺產、酉水畫廊、土家源流、沅水民俗6大村落集群,保護開發300個左右特色村寨,打造“土家探源”“神秘苗鄉”2條生態文化村鎮游精品線,構建全州1小時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努力把湘西州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和旅游目的地。目前已創建“國字號”生態文化旅游品牌236個,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0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17個。依托精品景區的輻射帶動,積極引導當地村民發展農家樂、民宿等業態,售賣原生態農產品、特色小吃、手工藝品等土特產品,分享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全州27個國家等級旅游景區,輻射帶動78個村寨,帶動3738戶15117人脫貧。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景區大力開展旅游扶貧,景區吸納就業70人,公益崗位安排就業75人,民俗文化表演就業20人,開辦農家樂自主創業50人,培育引導村民進行土司農產品開發,打造“老司城”特產品牌,輻射帶動周邊4個村寨,288戶1112人脫貧,老司城景區入選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
突出示范引領,推進“能人帶戶”
制定實施湘西州《鄉村旅游脫貧工程指導意見》《旅游產業發展獎勵補助暫行辦法》等文件,先后評定鄉村旅游示范村45家、星級鄉村旅游區點29家、星級農家樂10家、特色民宿10家、“湘西有禮”旅游商品27種,獎補資金350萬元,激勵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在州內舉辦全域旅游培訓班、鄉村旅游培訓班,組織旅游扶貧村村官、鄉村旅游帶頭人外出考察學習,提升旅游發展帶頭人綜合素質,更好地發揮能人示范作用,引領更多村民參與旅游發展。鳳凰蠟染傳承人姚六菊在政府支持下創辦湘西蠟的世界蠟染有限責任公司,研發、銷售蠟染特色旅游商品,在廖家橋鎮、千工坪鄉建立蠟染原料生產基地,帶動當地1000余名貧困戶脫貧。吉首市坪朗豆腐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石清香,帶領村民從事豆腐制作、加工、銷售和農家樂經營,將“坪朗豆腐”做成了產業, 2017年實現純收入80余萬元,為村民分紅8萬元,帶動19戶建檔立卡戶脫貧。吉首市矮寨鎮坪朗村石清香、龍山縣洗車河鎮牙龍灣村田邦文入選全國“能人帶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
連片開發,推進“跨村聯合”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管理,推進6大村落集群、300個傳統特色村寨保護開發,打造6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2條生態文化村鎮游精品線路,實現跨村聯合、串珠成線、抱團發展。2016-2017年全州整合資金5.74億元,推進鄉村旅游連片開發,建設游客服務中心16個、旅游停車場23個、旅游廁所250座、鄉村旅游標識牌120塊。鳳凰縣以銘城公司為平臺,對50多個苗族古村落實行統一開發建設、統一宣傳營銷、統一經營管理,整體打造“鳳凰苗鄉”鄉村旅游品牌,成為該縣繼鳳凰古城后又一張旅游名片。龍山縣撈車河、六合、黎明、樹比四個村充分發揮土家民居規模集中、保存完好的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聯合打造“惹巴拉”鄉村旅游品牌,2017年帶動1000多人脫貧。近年來,十八洞、惹巴拉、呂洞山、馬王溪、墨戎苗寨等村寨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鄉村旅游扶貧效應顯著提升。
做好“旅游+”文章,推進“產業融合”
大力推動旅游與文化、農業、工業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發展,發展銀器、茶葉、姜糖、土家織錦、苗族蠟染扎染等一批銷售過億元的特色旅游商品,打造保靖呂洞山黃金茶海、古丈牛角山萬畝茶海、永順那咱萬畝獼猴桃園、瀘溪獅子山千畝葡萄園等一批觀光農業園區,建設杜家坡帳篷酒店、紅石林森林木屋、烏龍山大峽谷度假木屋等中高端民宿和一批生態景觀、農業景觀、創意景觀交相輝映的田園綜合體,全州培育發展21家重點旅游商品企業,帶動就業19374人,旅游“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綜合效應不斷凸顯?;ㄔh十八洞村形成了以鄉村旅游為核心,以獼猴桃種植業、湘西黃牛養殖業、苗繡手工業為主的“旅游+”扶貧發展格局,先后榮獲“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等殊榮,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脫貧摘帽,2017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0180元,成為全省首批退出村和全國精準扶貧的一面旗幟。吉首市隘口村是湘西黃金茶原產地和核心產區,茶園面積1.5萬畝,人均5畝茶園,通過大力發展茶旅融合產業,實現人均年收入近萬元,茶產業脫貧故事陸續登上央視《朝聞天下》、湖南衛視《新聞聯播》、新湖南客戶端等各大主流媒體,2016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十條茶鄉之旅特色路線”,2017年被評為“全國茶旅融合帶動精準扶貧示范村”。
推進“公司(合作社)+農戶”
通過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旅游的活力,成功引進華夏集團、秀蘭集團、匯邦集團、消費寶集團等一批戰略投資者,年經營收入過千萬的旅游骨干企業發展到20多家,有力帶動了旅游產業提質增效和當地群眾就業增收。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旅游合作社,以古村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引進公司開發鄉村旅游,實現村寨變景點、村民變股民、變旅游從業者,走出了“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旅游扶貧模式。湘西山谷居民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吉首市、鳳凰縣、花垣縣、龍山縣成立了4家民族工藝合作社和3個苗繡基地,簽約手工藝者300余名,間接帶動手工藝者1000余人,年文化旅游產值達到2000萬元,帶動農村就業人口500人。永順縣西那村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等形式,成立了生態旅游專業合作社,帶動87戶貧困戶351人脫貧。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