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講述國家記憶 構建旅游形象
源于延安電影團的“皇家攝影隊”用了八十年的時間,既保存了國家影像,也建構了幾代人的記憶。說句不怕暴露年齡的話,小時候看露天電影,每次搬個小板凳早早地去占位子,就是為了有個好的角度看正影前面的《新聞簡報》、《今日中國》和《世界見聞》。正是從這些黑白或彩色的影像中,我知道了毛主席在書房會見了尼克松總統、外交部長姬鵬飛到機場迎接西哈努克親王;知道了陳竟登頂的珠穆朗瑪峰、周恩來總理訪問的非洲十國;也知道了紅旗渠、成昆鐵路、南京長江大橋,這些可與金字塔、胡佛大壩、阿波羅登月相比擬的“Mega”,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個詞標志著紀錄片的內在精神和共同價值。
隨著時代的變化,廣大城鄉居民的休閑娛樂從看露天電影到“給我一座房子,讓我看電視”,新影人迎來了歷史轉折期。1993年,新影整建制劃入中央電視臺,轉向風景名勝、動物世界、證券資訊和老故事等主題的電視節目創作。盡管輝煌不再,但是一代又一代的新影人仍然在堅守著,連同42000本膠片、42萬分鐘長度的紀錄電影資料,已經成為國家歷史影像檔案館。去年來梅地亞中心錄楊導的《新三峽》,看到花白頭發的攝影師、燈光師和道具師,在簡陋的攝影棚里專心致志地工作著,一時百感交集。
在中國夢不斷成為現實的今天,人民需要中央新影記錄時代的影像,重建國家的記憶。“一生太短,一瞬好長”,所以我們用影像來記錄個人和時代的歷史,來構建國家和時代的記憶。紀錄片,特別是生活紀錄片的宗旨是關注歷史,記錄人文,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每一位講述者都會有自己的立場與價值觀,以至于J·格里爾遜宣稱“我把電影院看成一個講壇,并以宣傳家的身份來利用它”。當代中國的休閑、旅游、體育、電影、電視、戲曲、文學都已經完成了大眾化轉型和消費主義重建的歷史進程,或者處于不可逆轉的大眾化進程之中。我們需要商業電影,需要自己的“夢工廠”來滿足廣大人民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訴求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要,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新時代的紀錄電影運動,需要中國自己的《飄網漁船》、《交接點》和《深海探奇》、《遷徙的鳥》,需要當代的《四萬萬人民》、《延安和八路軍》。
當然,無論是時代的記錄,還是國家的記憶,都不可能只是主色調的宏大敘事,還要是國民的、大眾的、多元的微觀感知。前幾年在各大視頻網站熱播的紀實電影作品《遠去的城市》,以張平導演對社會最底層的真實人物進行跟拍,講述了賣煎餅的劉阿姨、建筑工人老陶以及收廢品的王軍,三個人物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群體的真實生活。因為他們,南京之于我才不再只是中山陵、秦淮河、夫子廟的南京,不再只是天下文樞、青奧會、國家跨境電商試驗區的南京。也因為他們,南京對于國際國內的游客才是一座有溫度也有質感的城市。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今天,人民需要中央新影講述旅行的意義,傳播目的地形象。值此網絡社交平臺日益成為旅游資訊傳播主渠道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忽視紀錄片,特別是電影紀錄片在重大事件、重要場景和大尺度空間的形象傳播方面的重要作用。從早期的報刊雜志、電視、戶外、地鐵和電梯廣告,到微博、微信和抖音等線上媒體,旅游目的地宣傳和形象傳播方式已經高度多元化了,并催生了一些網紅景點??墒菍τ趭W運會、冬奧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樣的大事件,對于大運河、長城、故宮、小蠻腰、兩江新城,乃至一座城市和一個國家這樣宏觀尺度的目的地來說,紀錄電影和故事電影仍然是必不可少、最為有效的價值載體和傳播媒介。我們需要著眼于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新視角的《大黃山》、《新絲綢之路》,需要著眼于優秀傳統文化挖掘的《舌尖上的中國》,更需要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那些承載人類共同價值的當代生活。高峽出平湖的新三峽、南水北調的南陽樞紐工程、探索浩渺星空的天眼(FAST),還有京滬高鐵、318國道等既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價值,又滿足國民休閑和觀光游覽需要的人文訴求,如果這些能夠進入當代電影紀錄片的創作視野,該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事實上,地方政府和相關機構出于文化建設、城市形象和目的地宣傳推廣的多重需要,是有這個訴求,也愿意加入到這個進程中來的。
在品質和調性重歸日常的今天,人民需要中央新影傳承工匠精神,引領服務水準。朱自清先生說,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有風味的??墒强偢杏X抖音這樣的“小睡”有了,活躍豐富了國民的日常生活,《三峽人家》這樣的影片卻少了。沒有關關雎鳩、蒹葭蒼蒼的“風”,固然成不了《詩經》,可是沒有了“雅”與“頌”,《詩經》還是承載中華文明之源的《詩經》嗎?需要關注的是,在市場化和商業化大潮沖擊下的今天,工匠精神也好,服務品質也好,都是需要市場和預算支撐的。相對小眾、面向未來的國家紀錄片的市場在哪里?資金從哪里來?如何吸引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和電影工作者加入到紀錄片事業中來?不可能都像吳天明導演那樣為了《百鳥朝鳳》而下跪吧。在此,我們鄭重吁請國家電影基金向紀錄片傾斜,旅游業支持當代電影紀錄片創作發展,也衷心希望新影人面向市場,面向旅游,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嘉陵江》。
今天,無論是《探索(Discovery)》,還是《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其所紀錄的黃石公園、胡佛大壩、帝企鵝、非洲動物大遷徙,均已成為人類共同的記憶,以及中產階層的探險、度假和研學旅行的目的地??傆幸惶欤覀冋f起中央新影,腦海中會浮現出嘉陵江兩岸的壯麗風光,會思想起絲綢之路的多彩人文,會跟著紀錄片去旅行。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