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成: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時代旅游業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九大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歷史判斷,指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我國旅游進入大眾化、日常生活化歷史新階段,從以觀光和追求新、奇、特等滿足一般心理和精神需要為主,轉變到休閑度假與游覽觀光和專項旅游相結合、以追求健康快樂幸福為目的的更深度、更高層面的體驗感受為主,旅游休閑成為新時代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渠道,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新時代我國旅游業的根本任務。
一、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目標是健康、快樂和幸福
關于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內涵,十九大報告做了明確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可見,新時代我國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二是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要。這是我們黨根據人的需求層次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從我國社會發展實際出發,對新時代人民生活需要所進行的豐富和發展,即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基本滿足以后,人民對政治、社會、安全和環境等方面的需要不斷增長。
如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新時代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目標到生活需要的內容和質量標準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此之前,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以溫飽為基本目標,衣食住行用等都是以維持基本生存為主要目的。進入新時代,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以健康、快樂、幸福為主要目標,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都要以科學、合理和品質好、感受好——文明、時尚、有品位——為主要目標,還要特色化、個性化,大致可以概括為“五化”即科學化、品質化、特色化、個性化和有文化。
二、旅游是新時代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途徑
從本源看,旅游是人民解決了生存問題后所產生的享受型生活消費,其基本功能就是通過觀光游覽、娛樂休閑、參與體驗等活動,讓旅游者放松身心、強身健體并加強交往、增加知識、深化感情,達到增進健康、產生快樂和提高幸福指數等目的。在國家總體實現小康、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溫飽問題全面解決后的新時代,在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的同時,人民生活需要的水平也顯著提高??繂渭挛锖腿粘I钕M已很難讓人產生比較長久的快樂和幸福感,而必須靠經常改變日常生活方式、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來讓人民產生快樂和幸福感。
從實現途徑和方式看,旅游休閑是通過組合資源、項目、產品和服務,組織開展專門活動并提供專業服務,讓人民在時間和空間上開展集中性、整體性、專門化的享受型、體驗性生活,簡言之,就是為人們提供一種不同于日常居家過日子的全新生活方式——套用“藝術源于生活,藝術高于生活”的說法,可以說“旅游即生活,但旅游生活高于日常居家生活”。進一步考察,旅游休閑所整合的資源、項目、產品和服務,基本都可以直接讓人消費,但通過旅游產業整合成整體性旅游休閑度假產品以后,不僅更方便享用,而且往往因整合而使其功能作用和效果得到強化、放大、延伸,即產生“1+1>2”的效應,也就是將外出到餐館享用由別人制作并提供全套服務的餐飲、在賓館感受由別人提供全套接待服務的住宿以及娛樂、購物、運動、交往,更重要的還有優美環境、清新空氣、好客氛圍、舒緩節奏、浪漫氣息等,整合疊加到一起,使得人們從中獲得的快樂和幸福感更強烈、更長久。
各個國家、民族、地區都越來越重視通過發展旅游來更好地滿足人民對健康、快樂、幸福生活的需求。在我國,黨中央和國務院2016年制定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旅游作為醫療、體育之后的第三大健康產業。國務院辦公廳2016年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更是將旅游作為首要的幸福產業,體育、文化、健康、養老和教育培訓等都列在其后。再就三大健康產業的功能特性看,醫療主要是治病防病以維護身體健康,體育是通過運動來強身健體增進健康,而旅游則主要是通過在心理上產生快樂、幸福感來增進健康,而且是身心兼修、心神合一、預防為主的綜合性、整體性健康促進方式。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上醫醫心,中醫醫身,下醫醫病”健康理論,那么旅游就主要是“醫心”的“上醫”,而體育是“醫身”的“中醫”,醫療是“醫病”的“下醫”——當然,這里只是功
三、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旅游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途徑
能作用及其實現途徑不同,不存在檔次水準高低和層次高下。就快樂和幸福來看,旅游被定位為首要的幸福產業,不僅是因為其主要功能就是直接給人民帶來快樂和幸福感受,而且還因為旅游可以在給旅游者個體帶來快樂感受的同時,讓群體產生幸福感受(團體旅游活動);體育是通過運動使個人內心產生快樂感受然后再傳導給家庭、同伴,從而間接增加團體幸福感受,與他人共同開展的競技、對抗性體育活動則更是要在活動結束且獲得勝利時才能產生快樂并使相關人群產生幸福感受;除了游戲、相聲、小品、笑話、幽默等能實時、直接給消費者帶來快樂感受之外,文化、教育、培訓對個體和群體快樂、幸福的產生、增加主要是溫和、漸進、間接的,如影視、音樂、戲劇、文學等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浸潤方式;健康和養老則主要是通過解除傷病痛苦、老年生活困難——這些與快樂、幸福相對立的感受的解除和減輕是產生快樂、幸福感受的前提,或者說本身就是病人、老人的快樂、幸福感受,因而也是家庭幸福、親友快樂的基礎。
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我國旅游業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圍繞人民的健康、快樂、幸福需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旅游供給的內容、時間、空間等結構。
旅游產品供給的內容結構調整,主要是在對觀光旅游深化內涵、豐富內容、創新方式的同時,加快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養老以及各種專項旅游的發展,以便讓旅游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增進健康、增加快樂、增強幸福感的根本目標。其中,觀光旅游要從以一般觀光為主加快向深度觀光發展,主要是讓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從以“看熱鬧”為主的層面和階段,進入到以“看門道”為主的層面和階段。一方面,要全面豐富參觀游覽項目的文化、歷史、科學內容并采取合適方式向游客展示、詮釋或者讓游客感受、體驗到,不斷增強觀光旅游內涵和內容的吸引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觀光旅游的質量和效果,讓游客更好地實現學習知識、深化認識、陶冶情操、增加閱歷、提升素質等目標。另一方面,要努力創新觀光旅游的方式,通過發展低空旅游讓游客升空鳥瞰和俯視全景,通過水下和深海觀光讓人們了解未知世界,要讓人們對很多景觀、景物、景色能夠高低遠近和360度觀賞、晝夜24小時和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全時全天候觀賞,要使用多媒體、聲光電和VR、AR等技術設備形成立體、多維、動感和身臨其境的觀光感受,進一步增強觀光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讓觀光旅游給人們帶來更多更大更強烈的快樂和幸福感受。
增加休閑、度假、健康養生、旅居養老等旅游供給,主要是針對大眾化和日常生活化旅游消費需要,以增進健康和為老年人及其家庭等人群解除煩惱、增加快樂和幸福為主要目標。與觀光相比,這類旅游對人民增進健康的作用更大更直接,因此在我國的需求更是量大面廣且增長迅速,因為它們主要是在居住地附近實現,時間、費用、體力等耗費彈性很大,可分可合、可長可短、可高可低,目前從游客量看已經大大超過觀光和專項旅游,而且與日常居家生活關系密切,在資源、項目、服務、基礎配套、綜合保障等各方面與日常生活交叉重合度高。專項旅游是針對特定人群、特別需求、特殊偏好所提供的旅游產品,就消遣性旅游來說,中老年人愛閑坐靜思而青少年則活潑好動,女性都愛美而男性要健壯,有人癡迷書畫、攝影、觀鳥、垂釣而有人喜歡徒步穿越、探險登山、潛水蹦極,諸如此類,不可勝數。專項旅游既然主要是針對特定目的所開展的,就必然是以追求快樂、尋求刺激為主要目的。隨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人民對旅游供給的內容和形式要求都將不斷提升,有特定目的、特殊要求的旅游需求會持續不斷增加,專項旅游家族成員也必然會持續不斷增加。
總之,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旅游領域的表現,首要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度假、休閑、健康、專項旅游消費需求與旅游產品仍以一般觀光為主、旅游供給發展在內容結構上不匹配和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因此,加快調整旅游供給內容結構,是我國旅游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
旅游供給時間和空間結構不合理不平衡是各國和很多旅游目的地、旅游項目都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我國當前更為突出,主要表現在很多地區和旅游項目淡旺季差別過大,這既有客觀自然原因,也有制度和服務等經濟社會方面的原因??陀^自然原因方面,主要是度假、休閑、養生、養老所依托的自然氣候資源相對稀缺,如冬季避寒的低緯度熱帶陸地國土面積非常有限,冬季可以開展冰雪旅游的中高緯度和中度海拔的國土面積廣闊但降水又嚴重不平衡——我國地形西高東低,降雨東南多西北少且大部分區域在時間上過于集中,形成適宜休閑度假氣候和環境條件的山地、草原區域也相對有限。就制度、產品和服務、基礎配套等經濟社會因素來說,一是公認的休假制度不合理,主要是帶薪休假制度落實不到位,全國統一放假,導致休假安排集中在少數時段尤其是時點,絕大部分在城市和第二三產業就業的社會成員還很難、很少自行自主安排休假和旅游時間;二是在一年四季根據旅游
四、新時代我國必須堅定走好全域旅游發展道路
消費需要、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和經濟社會資源條件開發、對淡旺季發揮調節和平衡作用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產品線路和項目、設施、服務仍很不足,在消費培育引導、旅游宣傳推廣等方面進行時間、季節、區域、點線等調控也還沒有成為普遍和自覺自愿行為;三是適應各個區域人民就近方便舒適休閑度假、健身健康、養生養老、參與體驗的旅游項目建設剛剛起步,例如老少咸宜的溫泉體驗養生和冬季避寒旅游項目,參與人數越來越多的汽車自駕車體驗旅游線路及旅居房車、度假營地等設施和冬季戶外冰雪運動旅游目的地及設施、項目,適應日益增長的養生養老需要的康養旅游地、度假村鎮,利用醫療健康和傳統中醫藥資源開發養生養老健康旅游地、旅游區,利用山地、林地、草原和農民閑置房舍、農業生產、鄉村風貌開發鄉村體驗度假旅游等,都需要加快進度、豐富內容、增強能力、提升水準、擴大容量和覆蓋面;四是大交通等基礎配套、大區域開發戰略、大的經濟社會政策等基礎保障方面,如何按照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其對旅游提出的要求來進行調整、因應、創新,也面臨很多、很重和很緊迫的任務。
旅游業要承擔起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任,必須從新時代人民旅游消費需要的性質特征出發,統籌謀劃,精準施策,不斷增強生產供給和服務保障能力。
從需求主體范圍及其決定的需求數量看,當一種或一類產品只是少數人偶爾需要時,一般性的生產供給和管理服務保障即可;成為部分人的生活需要時,就會形成一個產業來提供供給和保障服務;當越來越多人需要時,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鏈條逐漸拉長、涉及面日益增加;如果成為人民大眾日常生活必要和重要組成部分,生產供給和服務保障必然要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企業和社會各方面來共同負責。從需求內容和質量看,一般性的需求普通方式即可滿足,重要需求則必須重點保障,成為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需求就必然要國家、政府和社會各方面來保障。
就我國旅游來說,改革開放以前,接待數量極為有限的外國游客來我國從事一般自然和人文觀光,供給和服務保障是“局社合一”的事業模式。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入境旅游快速發展,但仍以一般觀光為主要內容,生產和服務供給模式從“局社分離”開始,由事業轉型為產業并逐步形成以旅行社及導游、涉外飯店等為主的旅游行業。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興起并快速增長后,旅游行業規模持續擴張,產業面不斷擴大,產業鏈條逐步延伸,產業地位日益上升,由“旅游局+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織產業群來滿足生產供給和服務保障需要。今天,旅游進入大眾化和日常生活化階段,需求主體達到每年數十億人次,需求量達到每年幾萬億元規模,需求內容日益多樣化、品質化,供給和服務保障——亦即旅游發展——的模式和道路必然要轉變和創新。
如前文所述,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對旅游提出的要求,一方面是以健康、快樂、幸福為主要目標,普遍重視旅游項目、設施、服務的科學性、便捷性、舒適性、感受性,旅游供給要科學化、品質化、特色化、個性化和有文化,需要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方式等來全面提高旅游供給質量,需要科學技術、文化創意、規劃設計、加工制作、運輸配置、管理服務等全行業和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不斷創新并有機結合、密切配合,生產供給所投入的要素數量和類型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涉及的部門和行業領域大為擴展。另一方面是在旅游生活內容和形式上,深度觀光、參與體驗、休閑度假和專項旅游相結合,旅游者普遍追求自身感受和實際體驗,不僅對旅游產品、項目、服務的要求如此,對自然生態和人文社會環境、對旅游活動組織管理和基礎保障等各個方面的要求也都如此,這就要求政府、社會、市場、行業等各方面在各負其責、各盡所能的基礎上,密切配合、共同保障,其中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社會環境等公共產品或準公共產品供給保障更是必須由政府和社會為主,不是單一廠商所能夠承擔的。因此,新時代的旅游,隨著目標、內容、方式的變化和旅游消費主體規模的大幅擴張、類型的不斷增加,旅游供給和綜合保障服務,特別是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保障,加上其他各方面的生活消費需要滿足,人民旅游生活涉及因素的數量和類型范圍不斷擴展,直至等同于和超過居民居家生活需要,而其檔次水平又明顯高于日常居家生活,可以說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在這種背景下從事旅游供給保障就必須進行區域統籌協調,包括統籌協調當地居民生活需要與旅游消費需要,統籌消費需要和生產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建設和法制建設,統籌安全、發展和綜合治理等,在城鄉建設目標上實現“宜居宜游宜業”,整體優化旅游消費環境和建設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旅游目的地,實現當地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外來游客旅游消費需要、所有人的休閑健康需要共同滿足的目標。
要實現上述目標,在體制機制上就必須形成黨政統籌、綜合協調格局,在資源利用和生產供給上必須統籌配置區域內外資源要素,在環境、秩序和服務監督上必須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在基礎保障和公共服務上必須全面覆蓋、科學精細,等等。總之,就必須走全域旅游發展道路,實施全區域統籌、全要素整合、全產業融合、全方位保障、全社會參與、全時空和全民覆蓋。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