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打造旅游產業新動力 催生后門票經濟時代
五一小長假將至,假期出行倒計時模式開啟,一些知名景區的門票價格早已隨著假期的到來 “應聲而漲”。如何破解逢節必漲的怪圈,旅游業如何借力“互聯網+”的東風重新起航?
全國各地景區進入旅游旺季 門票價格 “應聲而漲”
五一假期未至,國內景區已經進入旺季,門票已經從4月1日起執行旺季價格。蘇州16個景點調整為旺季票價。其中,拙政園由70元上調至90元,虎丘由60元調至80元,留園由45元調至55元,獅子林和網師園都由30元調至40元,耦園由20元調至25元,滄浪亭由15元調至20元。
此外,今春福建、新疆等地部分景區上調門票價格。比如,福建清源山景區門票從原來的55元/人調整到70元/人,新疆喀納斯景區門票價格由150元/人調整為185元/人,天山天池景區門票價格由100元/人調整為125元/人。
也有個別景區整合后開始執行更高的價格。例如,秦皇島景點長壽山、五佛山森林公園、角山景區的門票價格,原來旺季每張30元,淡季每張10元。在長壽山•五佛山森林公園資源整合為一個景區后,按新景區重新核定門票價格。長壽山•五佛山森林公園景區與角山景區聯票價格擬定為旺季每張120元,淡季每張漲至60元。
每當假期臨近,總有知名景區的門票價格隨假期的來臨“應聲而漲”,無論是何種原因的價格調整,在游客看來,都意味著要多掏一部分旅行費用。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上半年趨勢預測,綜合考慮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和旅游經濟先行指數等因素,預計上半年,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為20.6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萬億人民幣。
單靠收入驅動缺少多元動力 景區發展舉步維艱
一項市場調查顯示,45.21%的受訪者認為5A級旅游景區的門票價格“比較高”,25.41%的人認為“非常高”。
普通游客更難以接受的是,景區只漲門票價格,服務品質無實質改善。有業內指出,逐步降低門票在總體收入中的比例,采取門票降價甚至免票的方式,會倒逼景區走上發展和創新的道路。
有數據顯示,西湖景區施行免費10年,杭州游客人次增加2.1倍,旅游總收入增近4倍。杭州西湖景區成功轉型的經驗可以借鑒。門票降價或者免費,服務還要跟得上,通過文旅產品延長游客停留的時間,時間長了消費能力就長。
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院長林峰在接受中新網生活頻道專訪時表示,國有的自然或者文化資源基礎上打造的景區,這些是公共資源,不應該僅僅屬于這個地區。從這個角度講,這些景區收費越來越高是不合理的。從發展目標來講,作為公民都應該享有更加低的成本。旅游業需要頂層設計,旅游不僅是個行業、產業,也是民生和剛性需求。解決方案還是要從制度設計上下功夫,比如說形成國家基金,轉化過來作為保護資金。形成全免、低票價、中票價的收費結構。
中國國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日前在《2015勁旅景區峰會暨中國景區發展新動力高峰論壇》上指出,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會有一個問題拋出來:景區門票貴。國內景區今天賴以運營、賴以安全、賴以發展的就是門票,國家一頂一的景區門票收入是絕大部分,甚至于是全部。這種情況下門票實際上是旅游景區發展的支柱。旅游能不能有一個多元化的發展,能不能適應今天的需求是一個問題。如果僅僅需要門票,旅游很難發揮出更多的社會效益,也很難真正取得屬于自己的經濟效益。目前而言,缺少多元動力的情況下景區發展是舉步維艱。
信宏業繼而認為,景區還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發展和保護,很多景區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有了人場,但實際上經濟效益有限的問題。景區如何能夠在持續發展,游客需求持續多元化,旅游資源競爭最激烈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住門票能夠維持運行。流量能夠維持生存的同時,也面臨著流量下降、門票收入下降,這是是打造新動力的實際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也在論壇上表示,景區要走出門票經濟,要進行多元化經營,就要解決景區的外部性最大化問題。這幾年“景區+”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各種跟景區有關的延伸性項目,“景區+度假村”、“景區+表演”等等。如果能在這方面探索出既符合法律法規,同時又具有創新商業價值的模式,應該是未來的動力所在,至少是動力之一。
后門票經濟時代 旅游產業借力互聯網平臺
隨著國內旅游人數的快速增長以及各地大規模的景區開發建設進入新階段,中國景區經營管理正面臨轉型升級的歷史轉折點。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各地智慧景區、智慧旅游開始如火如荼的建設起來。
信宏業指出,景區的發展在動力、思路和方向上需要有一些新的思考。我國旅游景區的先天稟賦舉世難找,但是旅游創意少很少。智慧旅游不僅是要讓服務、營銷、管理上一個臺階,做整合。更重要的是拓展旅游文化的疆域,用新的疆域為大家提供新的服務。
信宏業還指出,旅游要做智慧化、要做信息化、互聯網化。旅游產業借助于互聯網這個平臺實現和社會發展的真正同步,大數據要想有用就必須得落地。通過大數據可以把游客分門別類地分成個別的受眾,進景區的游客沒有一個是捂緊錢包不想花錢,但是苦于沒有花錢之路,通過大數據分析,通過游客需求分析、游客的分類才能進行。如果大數據真正能夠落地,旅行社也好、景區也好,分門別類根據自己的特點為特定的游客服務,不僅滿足了社會化的需要,更重要的又開啟了一扇非主題的營收。旅游跟社會所需要的融合,尤其是跟文化產業融合,希望旅游與文化融合,能夠成為產業融合的一個先行者,能夠帶給旅游業實實在在增值的服務。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王功權、李一兵、張曉軍談“民宿熱”背后的殘酷商業真相2019-09-29
- ·王興斌:冬天要來了,多少城市的夜經濟還能繼續火爆?2019-09-26
- ·文化和旅游部李金早:當今中國旅游五大關鍵詞2019-09-19
- ·故宮在改變,文旅融合也應該做出改變2019-02-18
- ·無創新,不未來,旅游業未來創新四大重點!2019-01-21
- ·未來十年旅游業八大猜想2019-01-21
- ·全國著名產業專家到東安考察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發展情況2019-01-10
- ·特色小鎮要“特而強”2019-01-10
- ·文旅融合打破景點同質化競爭僵局2019-01-09
- ·戴斌:繪就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藍圖2019-01-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