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創新的三大路徑與八大模式。
對于新型城鎮化來說,產業發展是基礎,也是帶動就業聚集從而實現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前提。以產業為引領,選擇合適的核心產業,圍繞核心產業形成產業鏈,形成就業能力、人口聚集能力和城市消費結構,進而通過政府的規劃推進、招商推進、服務推進、配套推進,構建城市發展的循環結構,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一體化發展,是中國特色城鎮化建設中一種廣泛被認可的模式,也可概括為“產業聚集帶動的產城一體化發展”。從產業發展方向和整合手段角度考慮,可將新型城鎮化的創新發展概括為三大路徑、八大模式。
一、新型城鎮化創新的三大路徑
(一)工業聚集帶動產城一體化
工業仍然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工業的發展,能夠帶來大量的就業,促使農村剩余人口向城市轉移,進而帶動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及生活配套的發展,促進城鎮化進程。我國的城鎮化一直都是伴隨著工業化而發展的,工業化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但我國原有的以工業為主導帶動的城鎮化模式,在產業選擇以及產城融合方面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在促進城鎮大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布局不合理、環境污染、有產無城等問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需要新型工業化來推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選擇未來型持續成長產業,是新型城鎮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城市發展中的產業選擇,成為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國正處于“穩增長、調結構”的發展階段,能源重化工和傳統制造業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新型城鎮化要想實現與工業化的協同發展,在產業選擇上,應搶占產業先機與制高點,發展信息產業、生物藥業等高新科技產業以及環保節能新材料產業等國家重點支持的新興戰略型產業,以低污染、高就業、高附加值、本地資源優化、產業集群化五個方面作為選擇產業的標準;
第二,在產業發展上,要因地制宜。我國整體城鎮化速度雖然發展很快,但極度不平衡,不同區域應區別對待。比如,對于一般中小城市以及中西部比較落后的區域來說,高科技產業因其人力資源限制,難于成為突破方向,而先在中東部發展起來的加工工業在這些區域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可以作為城鎮化的引擎;
第三,進行產業有效聚集,實現產城融合發展。在我國發展如火如荼的產業園區、國家高新區都是產業聚集發展的代表。但很多地方當時發展時并沒有按照“產城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去規劃設計,導致產城分離,成為了城鎮化失敗的案例。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這些產業聚集區的升級勢在必行,這將是中國未來20年中一個重大的題目,空間巨大。產城一體化發展,關鍵是要解決好產業選擇、產業鏈整合發展模式、產業聚集模式、產業集群化發展路徑與戰略,并同時形成城市土地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城市公共服務規劃、拆遷安置居住、新進人口居住、商業業態發展與商業地產開發、休閑度假地產開發等等,將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有機融入園區發展中,構建起產業運營與城市建設的統一藍圖。
以浙江省桐鄉市洲泉鎮為例,作為浙北工業第一鎮,有著很明顯的產業優勢。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洲泉鎮一手抓大企業,圍繞優勢產業,實現橫向做大、縱向拉長;一手抓小企業,以“兩改兩創”促轉型,讓小者更活。在強有力的工業背景下,近70%的農村人口可通過進企業打工逐步轉化為產業工人。同時,洲泉鎮還不斷加強現代農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產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逐步成為一個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下、有尊嚴”,“宜居宜業”的幸福小城市。
(二)市場聚集帶動產城一體化
無論是因“城”而“市”還是因“市”而“城”,“市”即商品交易中心,都在城市的產生及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古代有因中歐之間的“絲綢之路”而形成的諸多特色城市,今有因商品貿易而獲得發展動力的義烏模式、華南城模式等。隨著國家政策“以內需消費為第一促進要素”的基本導向,擴大消費需求、培育新的消費業態、加快釋放消費紅利,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而與消費密切相關的商貿市場必然也會成為城鎮化發展中的一股重要引擎力量。
隨著城市空間布局及功能的不斷完善升級,原來多分布于各城市市中心的商貿市場正在逐漸外遷至城市新區或城鄉結合部,并在政府的引導下形成市場聚集區。市場聚集區在引導生產、搞活流通、聚集配套產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并不是單純的商家聚集,還需要有居住區、學校、醫院、銀行、通信、超市等生活配套,來滿足落戶商家的各種需求;需要有餐飲、物流、旅游、賓館等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就形成了一個產城一體化的帶動模式。
以享譽全國的華南城模式為例,圍繞“綜合性專業批發市場”這一基礎業務,形成了“合商業配套、倉儲物流配套、物業管理配套和生活配套”四大配套業務,并在此基礎上,搭建電子商務和會議展覽兩種營商平臺,通過商貿物流的產業升級,進行資源整合,進而推動一個地區的城鎮化建設。十年前的深圳龍崗區還是一片被雜草覆蓋的荒地,華南城的落戶,已把這里變成了一個朝氣蓬勃、漸顯繁華的城市新區。華南城依托各城市將分散專業市場外遷集中的發展戰略,已在南寧、南昌、西安、哈爾濱、鄭州、合肥、重慶等城市建設了一個又一個的綜合商貿物流城,這里的各種業態融合發展,推動著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并助力城鎮化發展。
(三)逆城市化聚集帶動就地城鎮化
隨著城鎮化的飛速發展,交通擁擠、環境惡化、住房困難、工作壓力大等一些“城市病”也日益凸顯,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城鎮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以城市群的大規模形成為特征的逆城市化正在形成。在這些區域產生了一部分人回流到城郊、鄉村等自然環境良好、適宜休閑居住的地區的現象,這就是“逆城市化聚集模式”。與“以生活、工作、居住為主體的長期居留型聚集的城鎮化”相反,我國現階段的逆城市化以短期流動為特征,是以養生、養老、商務、會議、休閑、度假等消費活動為主,向非中心區、非大城市的旅游度假區、特色資源區、養老區、鄉村衛星城區發展,這帶動了旅游小鎮和衛星城的發展,也形成了中國就地城鎮化的重要創新方案和突破點。因為就地城鎮化的發展目標,就是要解決農民的生活和生產問題,而短期聚集就是“就地城鎮化”的重要發展模式。未來,隨著我國收入的整體增長、消費趨勢的變化以及健康老人人群的增長,這種趨勢將更加明顯。要充分利用逆城市化結構,把生產、工作和居住這種長期型的聚集和旅游、度假這種短期流動性的聚集結合起來。
以綠維創景規劃的西盟佤族自治縣為例,在一個典型的邊地小城鎮,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發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泛旅游產業理念及旅游帶動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提供了一種創新思路。在產業發展上,以旅游產業為第一戰略支撐產業和特色產業,發揮其綜合帶動效應,配備合理的產業鏈,帶動旅游相關產業的綜合發展,推動城市旅游一體化發展,并借助景城一體、景城融合的空間特點,形成資源集聚區,休閑度假資源組合開發。在城市空間結構上逐漸擺脫單核模式,形成以旅游產業集聚為核心的西盟西城和行政中心東移形成的城市生活核心的西盟東城,在生態與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下形成“雙城生活,雙城故事”的雙核格局。在城市風貌規劃上,將城市環境與城市功能相聯系,在不同的城市功能區通過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來體現,塑造具有西盟特色的城市空間環境:老城――圣城秘境;新城――和諧之城。整體形成“現代城市風貌區、傣族風情風貌區、城市文化風貌區、狂歡佤城風貌區、民族特色居住區、生態綠色核心區”六大分區,搭建基于風貌建設的靜態與動態交通體系。
二、新型城鎮化創新的八大模式
在以上三種路徑下,形成了八種引導新型城鎮化的引擎模式。他們以產業方向或整合手段為主,實現產業聚集效應,帶動產城一體化發展。
第一,高新科技產業引導的新型城鎮化:高新科技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范圍很廣,主要以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為主。信息產業分為信息技術和設備制造業、信息服務業兩種類型,發展速度非??欤簧镝t藥產業是21世紀各國競爭的焦點,發展前景也十分樂觀;新材料產業是最大的創新方向,在綠色建筑推廣執行、環保治污工程上馬,能源資源開發持續提升的推動下,發展機會極大。
這一模式受限于知識、技術及人才的制約,一般適合于在知識與技術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實現大學研究機構及大型企業的聚集,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帶動產城一體化發展。前幾年的第一批高科技產業區,現在都已經向外擴張,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區域,完全和城市融為一體,比如北京的中關村。
第二,加工工業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基于中西部在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水資源、能源、材料等方面的優勢,以及在運輸條件、市場條件、經濟條件等方面的改善,在產業布局調整中,中西部面臨著新的產業發展機遇,加工工業將進一步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并由此形成產業聚集的新機會,帶動中西部的城鎮化;
第三,產業鏈整合帶動的新型城鎮化:產業鏈整合與產業結構升級密切關聯,圍繞市場聚集、運輸便利、能源節省、原材料獲取方便、人才聚集、配套集約等六個方面,進行以產業鏈為主線的延伸與整合,可以實現產業區的聚集效應與延伸發展,并由此帶動產城一體化發展;
第四,批發市場帶動的新型城鎮化:批發市場與城鎮化的發展息息相關,特別是在一些小城鎮,以本地特色產品為主的批發市場不但成為了當地的一個名片,也成為了當地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國、各區域、各地區等不同層級、不同產品的批發市場,形成了多樣化的市場聚集模式和聚集區效應,并進一步引導以生產為主的工業聚集以及以物流、金融、會展、旅游、文化等為主的服務業聚集,引導城市聚集效應;
第五,物流產業引導的新型城鎮化:物流產業與市場和交通是緊密結合的,物流產業本身就包括產品的運輸、儲存、配送、流通加工、客戶服務等環節,具備聚集發展的空間布局和產業聚集效應,可以進一步整合商貿、餐飲、旅游、觀光農業、金融、電子商務等產業,引導產業聚集與產城一體化發展;
第六,綜合商業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商業本身正在成為聚集人氣、聚集消費的核心,原來銷售商品的購物中心,正逐漸走向包括購物、休閑、文化、教育、體育、健康等城市服務功能一體化的商業綜合開發,轉化為城市休閑消費客廳、城市休閑聚集場所以及游樂、文化、養生的聚集場所,成為城市新區的引擎,帶動城市化聚集效應;
第七,大健康產業引導的新型城鎮化:隨著我國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以及人們對健康的注重,養生養老需求不斷增加。以城市郊區、旅游景區、生態環境區、療養區為依托,以養生養老為主要功能,整合了醫療康復、療養、美容、休閑度假、教育等多種產業的養老養生基地,形成了逆城市化聚集,并帶動區域城鎮化和就地城鎮化;
第八,文化旅游產業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旅游以人的搬運實現消費,以文化旅游資源為依托,以旅游休閑度假為功能,通過旅游吸引核,將人和消費搬運到旅游目的地,通過消費的釋放,以其強大的引擎效應和綜合帶動效應,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形成引導區域經濟發展和就地城鎮化的基礎。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林峰視點:F+EPC+O模式是 文旅投資落地有效的方式2024-03-05
- ·林峰視點:2023年微短劇火爆 文旅微短劇如何做2024-03-05
- ·林峰視點:解讀春節十大火爆街區的 運作模式2024-02-29
- ·林峰視點:跟著微短劇去旅行,“1+N+1+N”怎么做?2024-02-26
- ·林峰視點:六大新勢力與八大新發展趨勢2024-02-26
- ·林峰視點:文旅微短劇的旅游轉化如何實現?2024-02-22
- ·林峰視點:從2024春節假期看文旅8大新勢力2024-02-22
- ·林峰視點:年度盤點2023年十大文旅新勢力2024-02-13
- ·林峰視點:文旅十大突破方向!2024年一號文件2024-02-06
- ·林峰視點:盤點345個國家級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2024-02-06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