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院長林峰博士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產業支撐是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問題之一,從農業到工業再到第三產業支撐,選擇什么產業作為區域內的支柱性產業,是新型城鎮化面對的最大難題。中國的城鎮化正在探索一條更和諧、更高效的發展之路,在這過程中產生了不少新的發展模式。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為基礎,引入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是目前一些地區正在實踐的新型發展路徑。
新型城鎮化中的“新”該如何實踐?第三產業怎樣引導城鎮化,有什么優勢?我們來看一下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的實踐者,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m.copantips.com)院長林峰博士的深入解讀。
記者:林峰博士您好,您提出過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模式,請問它的含義到底是什么呢?
林峰博士:這個概念我們2011年就開始提出,2012年形成了有關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專題報告,對新型城鎮化到底如何推進做了一個探索。
新型城鎮化的目標,涉及到城市化質量的提高和數量的增長,實現這個目標要依靠增量經濟。如果沒有消費經濟帶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那么新型城鎮化是不正常的。
消費經濟中什么樣的產業能在新型城鎮化中發揮最大作用,我們認為旅游大有作為。我一直強調“泛旅游產業”的概念,這不是傳統的觀光旅游,而是以“旅游搬運”形成的休閑度假,包括會議會展、養生養老、運動、娛樂、游樂和休閑農業等各種活動。這些活動不完全屬于旅游,但是在旅游的大概念下與旅游交叉,呈現出共同的特點:依托旅游,把游客從客源地搬運到或輸送到目的地。
前不久出臺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是把旅游休閑作為國民基本生活要素來制定的國家發展戰略。也就是說旅游和我們的吃住行一樣,是基本的國民需求。整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生活結構等所有社會公共設施配置,都要考慮符合國民旅游的基本需求。
為什么將國民旅游提高到這個程度?首先是為了提高每個公民的權益,進一步是為了釋放內需,將旅游需求轉化為市場,進而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產業聚集在一定區域內,可形成旅游小城鎮、旅游綜合體等發展結構,也會形成大量的酒店聚集,進一步形成旅游帶動的養生養老產業聚集,形成養生養老度假社區。
在這個過程中,由旅游聚集產生的消費形成產業聚集,產業聚集進一步帶動城市聚集,最終形成城市化。這種城市化的產業帶動因素,以及隨之形成的城市特征,都是新型城鎮化所要求的。
記者:那么請您解讀一下,旅游是怎樣引導新型城鎮化的?
林峰博士:旅游的特點是使旅游目的地成為消費的場所,形成旅游產業鏈發展的基礎。旅游產業帶動泛旅游消費聚集,形成產業聚集區,并與城市化發展結構相互融合。
張家界就是由于旅游的搬運,形成消費聚集,帶動產業聚集,形成的城市化發展。九寨溝也是一個典型案例,本來是一個村,由于旅游發展,形成了九寨溝縣,后來成了九寨溝市,最后形成了區域結構。
為什么?因為去九寨溝旅游的人多,就需要更多的酒店食宿、商鋪、基礎設施配套、土地開發、小型城鎮,晚上需要娛樂休閑夜生活,這些就形成產業發展及內需拉動效應。另外,旅游的發展,還需要建設公園、綠地、休閑聚落等來改善環境,吸引更多的人,形成第二居所,第三居所。同時這么多人來,需要更多的服務接待、各種產業的服務人員,由此形成大量的人口聚集。原則上說能夠吸引百萬人口的旅游景區就能夠形成一個旅游小鎮。由此,有旅游發展的地方,就有形成城市化發展的基礎。
旅游帶動城市化原則上說它是低污染的,是宜居的,又有很好的基礎設施開發及其配套,形成城市化發展的基礎。對于農民來說,其物產賣給旅游者的附加價值很高,同時旅游發展也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總體上來說,產業聚集,形成城市化的基礎,產業的基礎設施和城市的基礎設施實現共享。這個基礎上形成的城市化是就地的城市化,能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符合新型城鎮化要求。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符合新型城鎮化的導向基礎,在內需帶動的消費發展的階段,成為了當前新型城鎮化中最具有可行性的最具有特色的主力軍之一。
記者:那么,什么樣的地區適合發展這種模式呢?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又該如何發展呢?
林峰博士: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 “因地制宜”。在實踐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時,同樣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開發和建設。我們在研究報告中,總結了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的七種模式。
第一是中心旅游城市。比如,成都、杭州等超大型城市。通過旅游環境的提升,如,西湖之前是景區,與城市之間是割裂的。當西湖開放后,它就不僅僅是個景區,而是整個城市的生活環境了。中心城市的旅游化成為新型城鎮化非常有利的方法。除了杭州,很多地方都如此。城市旅游化大大提升了城市品牌與城市服務產業發展的空間。
第二個模式:旅游衛星城。例如房山,打造休閑聚集區,形成周末休閑娛樂的聚集結構。人們在城里工作,在房山休閑。這種在大組團中間構建小組團的發展模式,形成了大城市的良性擴張。
第三個模式:旅游小城鎮。旅游小城鎮的核心是特色化發展,包括建制鎮、中心鎮,如何有效的轉化成具有特色的鎮。拿城市風貌規劃設計來說,我們在做普洱市西盟佤族人居住地時,看到佤族人的舞蹈、習俗都非常有特色。在新城建設時,我們就用民族風情元素進行設計,用傣族風情做傣村、用佤族風情做佤村、老城主要展示傳統的民族文化,這樣形成三個不同風情的小鎮,最終共同構筑一個城市結構。這個地方非常偏遠,能夠依托的資源不多,如果能通過旅游發展起來,整個城市的生活水平就會大有提升。這里最適宜的打造概念無疑是民族風情。由民族風貌、民族風情、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民族工藝加工、民族活動等,構成了“泛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城市化。這是由特色化旅游發展帶動城市發展的一套模式。
第四個模式:旅游小城。旅游小城依托于縣級城市的中心鎮,不屬于小城鎮。它有一定的規模,有比較好的資源,可以形成旅游集散中心,但不能像大城市一樣形成旅游集散地。比如九寨溝縣,由于九寨溝旅游的發展,其規模逐漸擴大。當這類城市的人口達到20~40萬,就已經形成了旅游城市的規模,但它既不是大城市,也不是中心城市,它是旅游目的地。黃山市就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
第五個模式:休閑小鎮(旅游小鎮)。它不一定是建制鎮,也許就是個一兩千畝區域上發展起來的聚集社區,我們稱為旅游小鎮,典型的是彝人古鎮、長壽古鎮等。按照這種模式建設的新型小鎮,往往以古鎮的概念或民俗風情的氛圍做,規模一般是兩到三千畝。它是景區,又是消費產業聚集區和旅游小鎮。這樣的休閑小鎮在新型城鎮化中,易于形成鮮明的主題性特征,與產業聯系極為密切。
第六個模式:旅游綜合體。這個類型我們做的項目就很多了,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種開發模式。舉例來說,中坤集團在普洱做了一個普洱養生部落,總共6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面積一萬畝,包括度假、高爾夫、運動、養老和很多休閑項目,形成產業聚集區、景區和城市聚落。全國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模式,離塵不離城,從城里出發半小時就能夠達到。它有很好的社區結構、配套設施與服務。
第七個模式:新農村社區。從村莊到新農村社區,概念上有一個變化,社區是城市的概念,村莊是農村的概念。這種新農村社區沒有搬到鎮里,是就地城鎮化,可能還是鄉村戶口,是未來村鎮聚集的方式。農民通過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形成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農民沒有離地,但是他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新農村社區以及大城市郊區旅游化發展,是解決農村就地城鎮化的有效途徑。
以上這些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的核心,還是產業的需求。城市化,必然和土地開發聯系在一起,新型城鎮化的模式除了發展消費產業外,還結合了土地、房產的財富效應和增值結構,從而把土地經濟、房地產效應和不動產效應結合在一起,形成良性發展。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林峰視點:F+EPC+O模式是 文旅投資落地有效的方式2024-03-05
- ·林峰視點:2023年微短劇火爆 文旅微短劇如何做2024-03-05
- ·林峰視點:解讀春節十大火爆街區的 運作模式2024-02-29
- ·林峰視點:跟著微短劇去旅行,“1+N+1+N”怎么做?2024-02-26
- ·林峰視點:六大新勢力與八大新發展趨勢2024-02-26
- ·林峰視點:文旅微短劇的旅游轉化如何實現?2024-02-22
- ·林峰視點:從2024春節假期看文旅8大新勢力2024-02-22
- ·林峰視點:年度盤點2023年十大文旅新勢力2024-02-13
- ·林峰視點:文旅十大突破方向!2024年一號文件2024-02-06
- ·林峰視點:盤點345個國家級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2024-02-06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