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演藝項目開發模式探討
中國旅游演藝項目的發展歷程
應該說,旅游演藝項目最早的雛形是古已有之的集市雜耍,即通過音樂、舞蹈、魔術及博彩游戲等手段來營造氣氛、吸引顧客。那究竟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個旅游演藝項目呢?關于這個問題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是大多數人傾向于認為,是深圳華僑城集團創造性地將藝術演出與旅游文化完美的結合了起來,開創了旅游演藝的新模式,即中國民俗文化村1995年7月推出的“中華百藝盛會”和世界之窗1995年12月推出的“歐洲之夜”。
1995年,在景區客源量基本呈現下降趨勢的背景之下,中國民俗文化村于1995年7月8日推出了 “中華百藝盛會”,它以民俗文化為主線,配合燈光、音響,在景區的中心廣場上采用歌舞雜技表演與彩車隊列大游行相結合的形式,展現了中國豐富多彩的民間雜技及民俗文化。當時參演人數達500人,總投資達800萬元,氣氛歡快、熱烈、隆重。
同年,為了迎接圣誕和元旦,充分發揮歐風街的效益,爭取歐風街對外開放經營,深圳世界之窗投資400多萬元對歐風街進行改造,于12月22日起推出以“歐洲之夜”為主題的大型新年慶典活動,每晚自17:00至24:00在歐風街上演18項豐富多彩的節目,世界廣場也在藝術游行之后推出“圣誕夜”歌舞晚會,參演400多人。
但我們更傾向于認為中國的第一個旅游演藝項目是陜西省歌舞劇院古典藝術團于1982年9月在西安推出的《仿唐樂舞》。這基于以下的理由:第一,符合中國旅游發展的脈絡。中國旅游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發軔,而旅游演藝從屬于旅游六大要素中的“娛”,理應應運而生,《仿唐樂舞》于1982年推出,在時間上吻合;第二,陜西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內涵深厚,是我國旅游業起步較早的省份之一,對于旅游演藝項目的需求也必然更早更迫切;第三,“樂”這種表演藝術形式古已有之,它融音樂、舞蹈、詩歌于一體,其特色就是載歌載舞、聲情并茂,既可抒情,又可敘事,表現手段自由靈活,題材選擇比較廣泛,有較為強烈的審美感染效果,向來深受我國人民群眾的歡迎,在此基礎上創作的《仿唐樂舞》具備了旅游演藝項目的特征。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低空旅游研修班即將開班,還差一個你!2018-10-18
- ·自然有約:露營地創新設計要點2018-09-03
- ·兒童節 | 聚焦優質家庭旅游新需求2018-06-01
- ·現代生態智慧田園綜合體實例解讀2017-10-27
- ·綠維創景:溫泉項目能否再次迎來“印鈔機”時代2012-12-31
- ·科學發展生態旅游,共同建設美麗中國2012-12-28
- ·綠維創景:創新是旅游規劃生產力的首要素2012-12-24
- ·景區提升與開發新高潮即將到來2012-10-19
- ·傳統觀光型景區的轉型升級之路-太白山旅游區策劃及概念性設計2012-07-26
- ·旅游產品策劃的人本主義方法2012-06-14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