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PPP立規是必然之舉
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日前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資產證券化PPP項目的范圍和標準。另據報道,國務院法制辦先行計劃出臺PPP領域的條例,然后積極推動PPP立法。經歷了3年的探索與實踐,PPP模式的政策體系逐漸顯現。
隨著新預算法實施,傳統的地方融資平臺被剝離政府融資功能,PPP模式日益成為政府債券之外重要的舉債通道。特別是在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的基礎設施領域,PPP模式解了很多地方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局。據財政部PPP中心的數據,截至2016年10月底,PPP項目數量達10685個,總投資額超12.7萬億元。
隨著PPP模式推進,一些問題暴露出來。少數地方政府只是將PPP模式視為融資途徑,重引資輕運營,缺乏清晰合理的盈利模式和運營管理標準,政府回購、明股實債等變相融資問題突出。這些變異的項目,既影響了PPP模式的規范推廣,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正是由于這些原因,PPP模式在社會資本那里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度。盡管國家發改委批復的PPP項目超過1萬個,但從公開報道看,已簽約或開建的項目不足兩成,顯現了社會資本對其的疑慮、觀望態度。
可見,構建PPP模式的制度體系已成必須。要使PPP模式良性、可持續發展,就要突破有形、無形的障礙,明確PPP項目的投資辦法、退出機制、運營模式、管理標準,以及民資占比與權利關系等,給予社會資本明確、有力的投資保障。日前,我國首條由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鐵——杭(州)紹(興)臺(州)高鐵在浙江臺州開建。作為國家首批鐵路PPP示范項目,“民營投資聯合體”在該項目中占51%的股份。該項目股權比例清晰,采用“使用者(乘客)付費+政府可行性缺口補貼”模式確保“民營投資聯合體”的合理回報,同時設定了民資退出渠道和退出時限。與此相呼應的是相關部門制度設計的加速。據報道,由財政部主導的PPP全國運作標準和透明度管理以及PPP稅收優惠政策即將公布。前者是以明晰的制度保障PPP模式規范化發展,后者旨在建立與PPP發展相適應的稅收政策體系,將給投資者以明確的保障和支持。
PPP項目大多建設周期偏長,延續數年甚至數十年,拿出真金白銀的投資者會有很現實的擔憂,比如產業政策是否變化,地方政府換屆是否會換張藍圖等。消除這些疑慮,根本之道在于完善法律。期待“先條例、后立法”的步伐加速,能使PPP模式運行更加規范。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中央發重磅文件(附解讀)為PPP項目保障:嚴禁地方政府違約毀約!2016-12-19
- ·PPP項目流程應如何走?2016-12-19
- ·史耀斌:PPP改革步入深水區要全力打好改革攻堅戰2016-12-19
- ·兩部委聯手發文推進農業PPP2016-12-19
- ·2017年PPP重點有哪些?2016-12-19
- ·林業五大領域試水PPP模式 將選近10個試點項目2016-11-28
- ·國務院加大PPP模式激勵力度 明年起列激勵支持名單2016-11-28
- ·養老項目PPP發展進行時2016-11-02
- ·特色小鎮+PPP必須把握的五大關鍵點2016-10-31
- ·財政部:PPP項目總投資額已超12萬億元2016-10-3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