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指標解釋
2008-09-27
綠維創景
標簽:
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有所區別,一是核算范圍不同,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都只計算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而國民生產總值對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都進行計算。二是價值構成不同,社會總產值計算社會產品的全部價值;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增加的價值,即增加值,不計算中間產品和中間勞務投入的價值,國民收入不計算中間產品價值,也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價值,即只計算凈產值。
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可以計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率)。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凈增或凈減)+出口與進口的差額;(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凈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
社會總需求 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1年)由社會可用于投資和消費的支出所實際形成的對產品和勞務和購買力總量。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國內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由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和流動資產投資需求組成。消費需求由居民個人消費需求和社會集團消費需求組成。二是國外需求,即產品和勞務的輸出。
測算社會總需求有兩種方法:一是從需求形成角度測算,就是在生產指標基礎上,按影響總需求的因素作出調整,以得到社會總購買力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總需求=本期國內生產總值-本期儲蓄+本期銀行信貸收入
+本期財政赤字+本期出口
二是從需求使用角度測算,就是把社會總購買力可能使用去向的各個項目加總在一起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社會總需求 = 本期投資 + 本期消費 + 本期國外
需求總量 需求總量 需求總量
上述需求總量和供給總量比較,反映著以貨幣支付力所代表的需求與實物(包括勞務)供應之間的平衡狀況。
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長期經濟建設的實踐表明,總需求過大,投資膨脹,經濟增長過快,超過社會財力、物力、資源的承受能力,各方面都繃得很緊,這種狀況難以持久,最終會引起經濟上的大起大落,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因此,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注意調控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
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需要。為了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及產品質量的提高,提高社會經濟效益,也要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
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是保證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的需要。搞好經濟體制改革,必須有一個比較穩定和寬松的社會經濟環境。總需求過大,往往會引起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往往導致企業生產行為和居民消費購買行為的混亂。由于企業無法依據正常的信息進行生產和引發的居民的搶購行為,社會經濟秩序難以穩定。因此,為保證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也必須保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
總供給與總需求差率 是指總供求差額與需求總額之比。在我國總需求一般大于總供給的情況下,就是未實現的需求量占總需求量的比重。其計算公式為:
供求差率= 供給總額-需求總額/需求總額×100%
在進行社會總供求的平衡統計分析時,供求總量平衡的統計分析是主要內容之,即將總供給和總需求雙方加以對比,就可以得出總供求差率和總供求差額、總供求比率、總供求平衡波動率。需要指出的是:供求差率與供求差額、供求比率都是以反映需求的經濟量作為對比基準的。這種指標構造主要是為了適應我國經濟運行中“需求大于供給”的基本格局而形成的。
社會總產值 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以貨幣表現的農業、工業、建筑業、運輸郵電業和商業(包括飲食業和物資供銷業)五大物質生產部門的總產值之和,也稱社會總產品。它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物質生產總成果的重要指標。
在實物形態上,社會總產值可分為生產資料(第一部類)和消費資料(第二部類)兩大部類。在價值形態上可分為:(1)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轉移價值(物質消耗c);(2)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其中包括相當于勞動報酬的那部分必要產品價值(v)和為社會創造的剩余產品的價值(m)。
社會總產值不同于國民生產總值。除了理論基礎不同外,計算的范圍和方法不同。社會總產值是包括物耗在內的社會產品的總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只是新增加的價值。社會總產值只包括物質生產部門,而國民生產總值則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在內的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總投資 是指一定時期內固定資產投資與流動資產投資之和。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對固定資產的全部投資,包括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與工程項目有關的地質勘探和勘察設計的支出等。流動資產投資是指各部門占用的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和商品庫存,以及戰略物資儲備等的增加額。
總投資不同于MPS(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中的國民收入積累。主要區別在于,積累是擴大再生產投資,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而總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折舊,是包括擴大再生產投資和簡單再生產投資在內的全部投資。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擬入選名單2024-03-05
- ·《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等保護提升項目建設指南》“六不”要求2024-03-05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 1月11日發2024-01-12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2024-01-11
- ·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的杭州方案(8大措施)2023-10-30
- ·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六大經驗2023-10-30
- ·關注!2024年文旅創建申報項目匯總2023-10-17
- ·重點關注!2024年12個鄉村振興創建申報項目2023-10-16
- ·一文了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政策、名單與創建流程……2023-09-26
- ·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申報工作開始(含評價細則詳解)2023-07-25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