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加快產業產品結構調整體方案
發展重點
按照省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依托我省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市場等優勢,以擴大開放、承接產業轉移為主要途徑,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培育優勢產業,壯大優勢企業,擴大優勢產品,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
(一)大力發展高成長性產業。重點推動市場空間大、增長速度快、轉移趨勢明顯的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工、建材等高成長性產業加快發展,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1000億元,新增7000億元。
1、汽車產業。依托重點產業基地,抓整車、上改裝,以整帶零、以零促整,推動整車與零部件的集聚發展和互動發展。重點推進鄭汴汽車產業集群和焦作等6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形成100萬輛的汽車生產能力,力爭全省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增加500億元。
――鄭汴汽車產業集群。依托鄭汴新區,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建設生產基地,重點推動鄭州日產、鄭州海馬、宇通客車、開封奇瑞等整車項目和開封、中牟零部件產業園建設,整車生產能力達到70萬輛,在建項目規模達到80萬輛,主營業務收入超過600億元。
――焦作、新鄉、鶴壁、南陽、許昌、安陽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重點推進焦作與金龍客車、中國兵器,新鄉與中航工業、天津汽車,鶴壁與華晨汽車,安陽與中國一汽的戰略合作,積極發展改裝車、專用車,加快骨干零部件企業產業園建設,推動形成一批百億元產業集群。
2、電子信息產業。發揮富士康示范帶動作用,面向臺灣和東部沿海電子企業,打造承接平臺,強化人力資源支撐,努力把電子信息產業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重點培育鄭州千億元和鶴壁、漯河、南陽百億元產業集群,發展手機、筆記本電腦、新型顯示、半導體照明等產品,形成產業集聚協調發展格局。力爭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增加800億元。
――鄭州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依托富士康產業園,吸引關聯配套企業,積極發展手機、數碼播放器和新型顯示,年內形成1億部手機生產能力,推動“五五專案”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為富士康戰略生產基地。推進臺灣友旺、旭飛光電等企業加快發展,開工建設鄭州聯合大功率白光LED晶片等一批項目,積極引進惠普等優勢企業及配套產業,拓展軟件及外包等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00億元。
――鶴壁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依托金山產業集聚區,推動科王等企業擴大規模,加強與深圳、東莞、北京等地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合作,加快建設鶴壁電子科技園,開工建設中科諾年產10萬臺數碼電子產品等項目,積極發展信息家電、汽車電子等產品,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億元。
――漯河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依托光華、科年達等企業,以商招商,重點引進臺灣、昆山等地的臺資企業,推進圣華電子年產700萬片OLED顯示器等一批項目建設,發展平板電視、數字視聽、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加快電子工業城建設。
――南陽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依托中光學集團、首控光電等企業,發揮產業配套優勢,重點建設富士康科技園,力爭半導體照明、投影儀、數碼相機鏡頭等項目年內開工。
3、裝備制造業。引進優質資本和先進技術,重點發展壯大整機制造企業,積極承接關聯產業和配套產業轉移,培育壯大工程施工機械、大型成套設備、輸變電裝備、精密基礎件等4個千億元產業,推進洛陽動力谷、中原電氣谷和鄭州、新鄉、南陽等產業集群發展,力爭全省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0億元,增加1800億元。
――洛陽動力谷。依托伊洛和洛陽工業集聚區,深化與國機集團、中船重工等企業的戰略合作,引進國內外成套裝備制造商,重點推進一拖工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大功率發動機、現代農機、工程機械、發電裝備等產品優勢,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700億元。
――中原電氣谷。依托許昌和平頂山市,加強與國家電網、日本東芝等優勢企業的合作,推動許繼和平高加快發展,積極承接江浙電氣產業轉移,打造智能電網裝備產業鏈,提高輸變電裝備的規模和水平,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600億元。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依托鄭州和洛陽市,深化與南車集團、中鐵隧道、中船重工等央企的合作,強化產業聯盟和基地建設,打造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
――鄭州、新鄉、南陽、安陽、焦作、開封和濟源裝備產業集群。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推進鄭州煤礦機械、紡織裝備、工程機械發展,形成超300億元的產業集群;提升新鄉起重機械、振動機械發展水平,形成200億元的產業集群;重點實施一批龍頭型項目,加快建設以防爆電氣、石油鉆采設備為主導的南陽裝備基地,以機床、煤礦機械、輕工機械為主導的安陽裝備基地,以工程施工機械為主導的焦作裝備基地,以空分裝備、基礎件為主導的開封裝備基地,以大型鑄鍛件、礦山安全裝備為主導的濟源裝備基地。
4、食品工業。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新形勢,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和產業資本,推動食品工業和現代物流業互動融合,促進優質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體化發展,提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功能食品比重,壯大食品產業集群規模。重點發展主食工業化產品、休閑食品、飲料、果蔬和乳制品等高成長行業,新增米面制品、肉制品和速凍食品100萬噸,力爭全省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300億元,增加1700億元。
――漯河綠色食品集群。鞏固提升雙匯集團龍頭地位,加快樂天澳的利、南街村、北徐、龍云等骨干企業規模擴張,積極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國內行業龍頭和上海、福建、廣東等地優勢品牌企業,壯大臨潁休閑食品規模,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
――鄭州、許昌、商丘、周口、駐馬店食品產業集群。提升三全、眾品、科迪、益海、徐福記等骨干企業的規模和競爭力,積極引進中糧、華潤、卡夫等國內外龍頭企業建設生產基地,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力爭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400億元。
――乳制品產業集群。推動沿黃地區和豫東、豫西南“一帶兩片”奶源基地建設,重點發展專業化奶牛場和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加快良種奶牛推廣改良,提高奶站標準化水平,力爭全年奶類產量達到320萬噸;大力引進優勢乳制品企業,推進行業整合重組,發展壯大商丘科迪、焦作蒙牛、平頂山伊利、鄭州花花牛、新鄉三元、洛陽巨爾、南陽三色鴿等骨干企業,擴大乳制品加工規模,提高品牌集中度,全省乳制品產量超過100萬噸。
――其他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安陽休閑食品、三門峽果蔬制品、鶴壁禽肉制品、信陽茶葉加工等特色食品產業集群,突出產品特色,提升集群品牌影響力。
5、輕工業。著力吸引行業龍頭企業和沿海產業鏈整體轉移,重點發展現代家居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培育家用電器、家具廚衛、皮革皮具、包裝印刷、塑料制品等5個高成長行業,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力爭全省輕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600億元,增加1100億元。
――鄭州家電產業集群。建成投產格力電器鄭州產業基地一期工程,積極引進海爾等龍頭企業,重點承接廣東等地家電產業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家電產業集群。
――周口制鞋產業集群。依托西華、扶溝、商水產業集聚區,推進美國瑋倫鞋業壯大規模,重點承接廣東、福建晉江、浙江溫州等地制鞋產業集群式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制鞋產業集群。
――商丘制冷電器產業集群。依托民權縣和商丘經濟開發區,積極承接沿海制冷家電及配套產業轉移,重點推動香雪海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濮陽燈具及家具產業集群。依托濮陽縣、清豐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家具及燈具產業集群式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許昌箱包產業集群。依托鄢陵縣產業集聚區,重點承接浙江溫州、海寧、桐鄉、平湖、瑞安等地箱包產業集群式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信陽小家電產業集群。依托信陽工業城,重點承接廣東、江蘇、福建等地小家電產業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6、建材產業。搶抓城鎮化加快推進機遇,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綠色建筑材料,積極引進沿海家居建材龍頭企業,重點發展中高端建筑陶瓷、衛生潔具陶瓷、化學建材、高檔石材、石膏輕質復合板等新型建材,形成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力爭全省建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300億元,增加1100億元。
――安陽和鶴壁陶瓷產業集群。依托安陽內黃和鶴壁山城,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重點承接廣東、福建、山東等地陶瓷產業集群式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焦作塑料建材產業集群。依托沁北產業集聚區,發揮昊華宇航PVC原料優勢,強化與沿海下游企業的合作,發展塑料管道、塑料門窗等保溫隔熱、裝飾裝修材料,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南陽石材產業集群。依托內鄉產業集聚區,強化市場物流支撐,吸引福建、山東、廣東企業轉移,大力發展裝飾石材、石雕、板巖等高附加值產品,建設名優石材基地,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二)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制約,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工藝技術,延伸產業鏈條,推進企業整合、精深加工、降本提效,推動化工、鋼鐵、有色、紡織等傳統產業在優化調整中加快發展,在發展壯大中增創優勢,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700億元,新增1900億元。
1、化工產業。推動現代化工基地建設,重點促進煤化工、鹽化工、石油化工融合發展和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加快產業鏈向高端延伸,提高高端石化產品規模。力爭全省化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800億元,增加500億元。
――提高煤化工產業競爭力。深化與中國石化的戰略合作,依托鶴壁、濮陽,建成中原石化60萬噸甲醇制烯烴示范項目,加快推進鶴壁18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前期工作。重點突破煤制烯烴和乙二醇產業化關鍵技術,加快發展醋酸、聚甲醛等產品,新增120萬噸甲醇深加工能力,推動煤化工產品多元化和精細化發展。加快推進化肥企業與煤炭企業重組整合,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平頂山煤鹽化工基地。依托中平能化,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實施聚氯乙烯及PVC型材、尼龍66鹽等深加工項目,促進煤化工、鹽化工與尼龍化工產業一體化發展。
――洛陽石化基地。推進與中國石化、東方希望合作,開工建設14萬噸聚丙烯,推進90萬噸PTA和40萬噸聚酯項目前期工作,帶動上游洛陽石化45萬噸PX項目實施,面向江浙地區引進一批聚酯加工企業,推動下游深加工產品集群發展。
2、有色產業。強化骨干電解鋁企業煤電鋁一體化發展優勢,提升合金化水平,吸引鋁加工企業集聚發展,形成鋁工業上下游聯動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鎂合金板帶材、高精度銅板、專用銅管、鈦板帶和鉬鎢加工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力爭全省有色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500億元,增加600億元,鋁加工產能超過500萬噸。
――提升骨干企業競爭優勢。鞏固提升骨干電解鋁企業產業鏈優勢,加快推進神火集團、伊川電力、焦作萬方大型自備發電機組建設,參股煤炭企業,形成完整的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鏈。加快推進骨干企業與浙江鼎盛、吉林麥達斯、臺灣恒源、廣東興發等沿海企業合作項目建設,發展軌道交通、電子、汽車、建材等領域高端鋁加工產品。
――加快發展鋁加工產業集群。發揮電解鋁產業基礎優勢,積極承接廣東、江蘇、浙江等地鋁加工產業轉移,推動鋁加工企業集聚發展,培育電解鋁、鋁合金和鋁加工銜接配套的產業集群。依托鞏義產業集聚區,形成160萬噸板帶箔產業集群;依托新安、伊川產業集聚區,形成130萬噸箔材和工業型材產業集群;依托焦作、商丘、三門峽產業集聚區,形成40萬噸建筑型材、板帶材和汽車鑄件產業集群。
3、鋼鐵產業。推動骨干鋼鐵企業裝備大型化、工藝現代化改造,擴大高強度建筑和機械用鋼規模,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加快與國內大型鋼鐵集團的戰略重組,彌補原材料供應短板。推動鋼鐵企業與下游用戶合作組建產業聯盟,實現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提高區域市場占有率。力爭全省鋼鐵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200億元,增加200億元。
――安陽優質鋼生產基地。提升安鋼集團新產品研發能力,加快裝備大型化改造項目建設,推進與國內特大型鋼鐵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鳳寶與一汽集團、林鋼與萬向集團的合作,發展精密鑄造產業集群,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
4、紡織產業。加快突破織、染等瓶頸制約,壯大服裝、面料和家用紡織品規模。優先在鄭州、安陽、南陽、商丘、周口等紡織集中區,布局建設高水平印染項目,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大力承接中高檔面料和服裝產業轉移,培育和引進一批知名品牌,推動服裝產業高速增長。推廣清梳聯、細絡聯等先進工藝,擴大高品質紗線比重,增加純棉針織品、服裝及裝飾面料的品種和規模。力爭全省紡織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增加400億元,其中服裝產業達到600億元,同比增長35%以上。
――鄭州服裝產業集群。依托區域市場優勢,積極引進杉杉服裝等品牌企業,吸引浙江、廣東、福建等地服裝集群式轉移,推動產品設計、品牌營銷、產品展示、建立區域總部,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
――安陽和商丘針織產業集群。依托針織服裝產業基礎,積極引進紅豆集團等品牌企業,吸引沿海針織童裝、內衣、運動休閑裝企業集群式轉移,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南陽、周口、許昌、開封棉紡織產業集群。依托棉紡產業基礎,積極引進江浙等沿海地區面料及下游加工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三)積極培育先導產業。以最有基礎、最有條件的領域為突破口,選擇新能源汽車、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4個先導產業,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強化產業創新平臺建設和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大力推進產業化。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新增400億元。
1、新能源汽車。以示范運營促發展,培育動力電池及材料產業鏈,提升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推動混合動力、純電動客車、電動乘用車產業化。重點推進鄭州、洛陽、新鄉、三門峽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開展鄭州、新鄉等市的公共交通電動汽車示范線路運營,力爭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60億元。
――新鄉電動汽車產業集群。依托環宇、金龍、科隆、新能等骨干企業,深化與中汽工程、蘇州天成、上海電驅動、上海同濟同捷等整車及零部件設計生產企業的合作,強化與國內外知名電動工具生產企業的產銷銜接,加快一批動力鋰離子電池及材料項目建設,形成年產動力電池2億安時的生產能力,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2、生物產業。重點推進生物醫藥加快發展,實施生物育種專項,提高生物制造水平,加快建設鄭州生物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以及新鄉、焦作、周口、駐馬店、南陽省級生物高技術產業基地。力爭全省生物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增加200億元。
――鄭州生物產業集群。依托安圖生物、太龍藥業、農科院種業公司等骨干企業,深化與國藥集團、北科生物等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北科生物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工程產業化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
――新鄉、南陽、周口、焦作和駐馬店生物產業集群。依托骨干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優勢企業的戰略合作,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積極發展疫苗及診斷試劑、現代中藥、創新藥物、生物制造、生物育種等產業,開工建設金丹乳酸年產10萬噸材料級L-乳酸等一批項目,力爭新鄉生物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南陽、周口分別超過100億元,焦作、駐馬店分別超過50億元。
3、新能源產業。鞏固提升多晶硅生產優勢,大力發展太陽能電池,積極發展纖維乙醇、2兆瓦以上風電整機、核能發電設備關鍵部件等產品,重點推進南陽新能源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以及洛陽、鄭州、安陽光伏產業基地。積極創造條件,推動高水平建設香港協鑫、中硅高科多晶硅產業基地。力爭全省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50億元,增加100億元。
――洛陽光伏產業集群。發揮中硅高科、洛陽尚德、阿特斯、上海超日等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引進光伏電池組件制造等產業鏈關聯配套企業,重點實施高純硅材料、晶體硅電池片及組件、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項目,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
――南陽新能源產業集群。依托天冠集團、利達光電等骨干企業,深化與兵裝集團、首控集團等企業的戰略合作,突破物理法多晶硅、纖維乙醇的產業化瓶頸,積極發展聚光太陽能電池、纖維乙醇等產品,加快培育百億元產業集群。
4、新材料產業。突出提升品級和增加品種,發展高強輕型合金、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大力發展超硬材料、電池隔膜、特種玻璃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開發芳綸、碳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關鍵技術。加快建設洛陽新材料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以及鶴壁鎂合金、鄭州和許昌超硬材料等特色產業園區,力爭全省新材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億元,增加100億元。
――洛陽新材料產業集群。依托725所、洛耐院、黎明化工院、有色院、洛鉬集團等優勢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鉬鎢合金、鈦合金、工程塑料、特種耐火材料等產品,力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億元。
(四)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把發展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支撐,堅持以重大項目、龍頭企業、特色園區建設為抓手,以創新體制、擴大開放為保障,推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擴張規模、優化結構、提升水平,形成新的戰略性支撐產業。力爭全省金融、物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400億元,旅游總收入超過2600億元。
1、金融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體系,創新融資工具、金融產品和服務,重點在地方銀行、保險、股權投資基金、擔保發展上實現重大突破,3家以上地方銀行設立異地分支機構、啟動合作金融機構重組、完成120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組建,設立2家地方保險法人機構,組建3支以上產業投資基金和1家大型擔保公司,爭取全省金融業增加值突破650億元,增加100億元左右。
――建設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制定出臺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和鄭東新區金融產業集聚發展規劃。依托鄭東新區金融商務區,積極引進華夏銀行等股份制銀行、漢口銀行等省外城市商業銀行和2家外資銀行到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整合省農村信用聯社金融資源,組建中原農村商業銀行。爭取中原財險公司批準籌建和推動農業保險公司前期組建工作。扶持中原證券加快向集證券、直接投資和基金管理為一體的大型證券金融集團發展。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甲醇、乙二醇,全年累計交易額達到50萬億元。支持中原信托和百瑞信托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PE信托和信托型產業投資基金。推動中原、文化和戰略新興等產業投資基金的設立。推動省投資集團成立規模30億元左右的擔保公司,服務政府融資。整合全省產權交易機構,組建聯合產權交易所。爭取我省進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支持鄭州區域性金融總部和金融后臺服務產業園區建設,促進金融集聚發展。
2、現代物流業。以積極引進國際知名物流企業為重點,加快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建設,重點發展食品冷鏈、醫藥、鋼鐵、汽車、家電、郵政等行業物流,推動重點制造業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聯動發展,加快實施國藥物流中心等80個帶動性強的超億元物流項目,建成一批專業物流園區、區域分撥中心和配送網絡,力爭全省現代物流產業增加值超過950億元,增加150億元以上。
――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加快建設新加坡物流園、綜合保稅區、中南郵政物流集散中心、富士康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鄭州國家公路干線物流港(一期工程),引進UPS、中外運、安得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積極承接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物流產業鏈式轉移,鼓勵發展陸空多式聯運,力爭增加值突破230億元。
――食品冷鏈物流。加快雙匯物流中心(鄭州)、眾品冷鏈物流園(許昌)等項目建設,支持龍頭冷鏈物流企業完善國內冷鏈物流網絡,開展與英格蘭、三井物產等國際知名冷鏈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引進中鐵聯集建設鐵路冷藏集裝箱物流基地,壯大冷鏈物流產業規模。
――鋼鐵物流。引導中儲鄭州、華豐鋼鐵拓展增值業務,完善配送網絡,加強與寶鋼、河北鋼鐵、太鋼等生產企業戰略合作,積極承接沿海、沿江鋼鐵物流產業轉移,形成與我省裝備制造及汽車產業聯動發展格局。
――汽車、醫藥、郵政、家電及電子產品物流。依托海馬、日產等生產企業,積極吸引嘉里大通、安吉天地、長安民生等汽車物流企業建設物流基地。引導國藥集團、華潤愛生、省醫藥公司逐步完善物流配送網絡,積極吸引北京醫藥、上海醫藥建設醫藥物流中心。引導順豐、圓通等龍頭快遞物流企業建設區域性快件分撥中心。積極吸引海爾、格力等企業建設區域分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支持豫鑫、萬里、鄭州交運等本土物流企業拓展省外集配網絡。
3、文化產業。大力吸引海內外戰略投資者,重點發展廣播影視制作、出版傳媒發行、動漫游戲、文化創意、演藝娛樂等產業,加快推進軒轅圣境黃帝故里文化產業園區等30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園區、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力爭2011年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800億元,同比增長15%。
――建設文化產業園區。繼續推進十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開封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加快“天地之中”文化旅游城、中華姓氏文化園、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河南基地)、中視新科動漫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合作開發《白云之帆》少林武術表演、《太極》舞劇等精品劇目。開展與央視、浙江中南集團的合作,積極吸引沿海地區文化創意企業入駐發展。
4、旅游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旅游企業戰略合作,進一步開發文化體驗、山地度假、城市休閑、鄉村休憩等旅游產品,提升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要素功能,完善旅游產業鏈條,加快推進60個超億元旅游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強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品牌,力爭2011年全省接待海內外游客2.92億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4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3%和20%。
――建設旅游精品景區。加大旅游引資力度,推動云臺山旅游休閑度假區、龍門文化旅游區、開封宋都古城旅游區、殷墟大遺址公園旅游區、欒川國家級山地旅游度假區等對外合作開發,加快推進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省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深化與港中旅戰略合作,加快推進嵩山、堯山、雞公山等一批合作項目建設。推動大連萬達商業綜合體、鄭州環球美食城、綠地雙子塔城市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建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加大旅游宣傳和區域合作。借助與加拿大、德國、俄羅斯、韓國、新馬泰等國家簽訂的旅游合作協議,搭建對外交流平臺。加大旅游宣傳推廣,著力培育國際精品線路。進一步整合營銷資源,強化營銷手段,鞏固擴大境外旅游市場,努力提高入境旅客人數。重點抓好第三屆世界旅游城市市長論壇、三門峽黃河國際旅游節以及“中華文化游”主題年相關活動。
(五)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把解決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技術瓶頸和突破先導產業發展關鍵技術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壯大創新主體,建設創新平臺,完善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提高技術創新對產業產品結構升級的支撐能力。
1、突破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技術瓶頸。圍繞促進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以關鍵技術突破,節約高效利用能源資源,拉長產業鏈條,發展高端產品,帶動煤化工、有色、鋼鐵等行業工藝技術進步和產品結構升級。
――傳統優勢產業領域。依托省內骨干企業,推進產學研合作,重點開發煤制乙二醇、甲醇制烯烴、聚甲醛及精細化工產品,突破現代煤化工、甲醇深加工工藝技術瓶頸;大力開發低溫低電壓鋁電解新技術和高性能鋁合金新技術,形成中高端鋁加工新優勢;開發鋼鐵可循環、節能流程工藝技術,積極發展超高強度鋼、機械專用鋼、冷軋取向硅鋼等產品,提升優化鋼鐵產品結構;加快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重點突破低品位鋁土礦生產氧化鋁、大型干法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有色多金屬綜合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
2、突破先導產業關鍵技術。搶占新興先導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開發先進技術及高端產品,加速產業化,以核心技術突破,帶動形成和壯大一批新興先導行業和產業集群。
――先導產業領域。重點推動骨干企業與國內外優勢科研機構的合作,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研發攻關,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實現新型顯示、新一代信息技術、動力電池、新型疫苗、核能發電設備關鍵部件、碳纖維等產業核心技術突破。
3、加快創新體系建設。推進以企業為主體、以研發中心為載體、以重大科技專項為抓手、以企業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創新體系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優化創新環境,實現產業共性技術和產品核心技術的突破。
――壯大創新主體。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發揮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的創新主體作用,推進產學研結合。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擴大知識產權規模,力爭年專利申報量超過2萬件。
――建設創新平臺。依托行業骨干企業,加快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新建100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5家國家級研發中心。加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建設,引導其面向我省產業發展的技術需要,開展應用基礎和應用開發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力爭新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30家,其中國家級10家。
――豐富創新載體。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鏈、產業集群為目標,推動鄭州、洛陽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支持新鄉、平頂山等有條件的省級高新區爭創國家高新區,新建3-5家省級高新區,培育發展10個左右規模大、實力強、創新能力突出的創新型產業集聚區。積極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發基地,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積極發展其他各類科技園區和科技企業孵化基地,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成果轉化。
――構建創新聯盟。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直其他科研機構的戰略性合作,共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發展以省內骨干企業為龍頭,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重點推動新能源汽車、光伏、智能電網、風力發電、精密超硬材料、軌道交通、物聯網、花卉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深度合作,在新型疫苗、半導體照明、現代中藥、礦山裝備等領域新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重點產業基地、重大工程項目,培育一批以兩院院士、“中原學者”為主的科技領軍人才、一批高水平創新團隊和一支創新型人才骨干隊伍。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人才及團隊的交流合作,大力引進高水平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支持省內企業與國外、省外優勢企業和科研院校共建研發機構,提高產業產品結構升級的人才支撐能力。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河南】鄭州市城鄉規劃管理條例2013-10-25
- ·洛陽市城鄉規劃條例2013-01-06
- ·鄭州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2012-08-28
- ·周口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周口市重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2012-08-28
- ·洛陽市邙山陵墓群保護條例2012-08-06
- ·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信陽市城鄉規劃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2012-08-02
- ·關于進一步加快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的決議2012-07-20
- ·河南省關于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有關問題的決議2012-07-11
- ·鶴壁市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內容和標準(試行)2012-07-04
-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2011年加快旅游業發展工作方案的通2012-04-18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