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時期首都城鄉環境建設規劃綱要

    2012-03-17 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標簽:

           主要任務-推進環境建設


      二、主要任務
      為實現首都城鄉環境建設目標,堅持規劃先行、標準完善、責任明確、機制到位的工作原則,有步驟、有重點、分年度推進市民生活區域、進京第一印象區域、重點區域和薄弱區域四大區域環境建設,努力提升首都城市形象。
      (一)大力推進四個環境建設
      1、營造干凈、整潔的市容環境
      以提升城市形象為核心,開展“精細管理、美化市容”工作,優化景觀設計,綠化美化城市公共空間,努力營造干凈整潔的市容環境,塑造大氣、優雅的首都形象。
      城市景觀
      繼續加強重點大街、重點地區等區域景觀建設,建立健全標準和規范,逐步擴展景觀建設工作覆蓋面,因地制宜推進特色街區和標志區域景觀建設,提升景觀品味。
      拆除違法建設;拆除廢棄線桿、煙囪;拆除檔次低、質量差的建筑小品、雕塑、花壇;清洗粉飾建筑物外立面;清除建筑物頂部、外走廊堆放物品和積存垃圾;完成多層樓房“平改坡”;規范窗外護欄、室外空調機設置;規范施工圍擋。
      環境衛生
      總結、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運行經驗,繼續推進“零廢棄”管理試點,促進垃圾減量;提高清掃保潔水平,清除衛生死角、積存垃圾、白色污染;開展掃雪鏟冰;清理非法小廣告,治理亂堆亂放、亂涂亂畫。
      戶外廣告
      提高戶外廣告、牌匾標識的管理水平。細化戶外廣告規劃,調整和提高戶外廣告設置標準,嚴格管理,梳理廣告設置點位,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照明體系
      實施《城市道路照明專項規劃》和《城市景觀照明專項規劃》。編制《北京城市道路照明技術規范》,建設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城市照明管理系統。積極開展節能工作,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城市架空線
      有計劃地實施城市架空線入地工作。完成五環路內主次干路、重點地區和遠郊區縣中心地區通信架空線、10千伏及以下電力架空線入地。實施城市道路上空臨時架設管線許可。加強對架空線梳理、規范。
      地下通道、過街天橋、鐵路涵洞
      對五環路以內地下通道、過街天橋、鐵路涵洞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確保整潔、有序、安全、暢通。在保障安全通行功能的基礎上,提高地下通道周邊和內部的美化亮化水平。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權屬單位負責地下通道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維護,屬地政府負責日常環境保潔和監督檢查。
      標識系統
      建立和完善統一的城市標識系統。加強路牌、行人指引標志、門牌、郵政編碼等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做好標識維護;繼續規范公共場所英語標識,著力提高城市標識的整體性、連續性、可識別性和傳達效率。
      2、營造清新怡人、富有魅力的生態環境
      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著力提高城市環境容量,建設綠地系統,完善公園體系,持續改善大氣質量,繼續加強水系環境治理,努力營造清新怡人、富有魅力的生態環境,使人與自然充分親近。
      綠地系統
      依托生態屏障建設,建成“山區綠屏、平原綠網、城市綠景”的綠地系統。結合太行山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繼續實施荒山綠化工程,努力控制水土流失,提升防護林功能,著力提高森林碳匯功能;推進平原地區防護林改造,加強重點綠色通道建設,提升平原綠化水平;加強城區楔形綠地、道路兩側綠化帶以及公共綠地等綠化工作,完善生態廊道系統。
      加大濕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建設和保護力度。增加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和數量,保持生物多樣性,再現水清葦茂、野趣充盈的自然風貌。
      做好城市綠化攻堅工作,能種則種、宜綠則綠。推進城市立體綠化,實施公共建筑屋頂綠化、建筑墻體垂直綠化,完成10%可綠化建筑屋頂綠化。實施立交橋和停車場綠化。完成2000公頃代征綠地綠化任務。
      城市公園
      逐步完善全市公園體系。依托自然特點、人文景觀和歷史積淀,提升公園品質,完善市(區)公園設施,規范秩序管理;利用空間集中、規模較大的城市綠地建成一批開放式休閑公園;推進四大郊野公園、新城濱河森林公園和城鎮休閑公園建設。
      大氣環境
      持續推進大氣環境治理。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使全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的比例達到80%。加大揚塵污染管控力度,提升工地和運輸車輛管理水平,推進“綠色施工”。繼續進行風沙源治理。努力突破大氣污染防治瓶頸,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探索碳捕捉等先進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環境。
      水系環境
      山區水源地,構筑“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平原水源地,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
      加強五大水系的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推進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整治。堅持由無害化向資源化轉變的治水理念,控制和減少排污量。在完善河道防汛體系的基礎上,建設宜人濱水綠廊,挖掘古都歷史水文化,重現盧溝曉月等歷史文化水景觀。
      加快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對生活污染源、工業污染源、農業面源和生活垃圾進行綜合治理。推進再生水在市政、環衛、園林綠化等領域的應用;利用再生水補充河湖環境用水,實現有水則清、無水則綠。
      3、營造高效、完備的設施環境
      以改善生活居住環境為核心,加快建設和完善環境設施,提高設施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努力營造布局合理、智能高效、完備的設施環境,打造舒適、方便的生活空間。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增能力、調結構、促減量”。超前研究,嚴格落實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推進一批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
      到2015年,基本實現城市生活垃圾零增長,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3萬噸/日;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5%;垃圾焚燒、生化處理和填埋比例達到4:3:3;基本完成全市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工作;建筑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000萬噸/年,建筑垃圾循環利用率達到60%。
      公共廁所
      繼續推進公共廁所建設、改造和維護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做到布局合理、文明衛生。加強引導標志建設。到2015年,公廁密度達標率城區95%、郊區90%。
      地下管線
      加強城市地下管線管理。建設城市地下管線及井蓋物聯網和管線更新數據庫,建立市政管線綜合協調管理系統,發揮城市基礎設施服務保障功能。
      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
      優化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系統。每年完成100條大街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編制,建設、改造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做到設置合理、規范,與首都城市風貌相協調。
      排水設施
      加強污水/再生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完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新建污水處理廠按再生水廠標準一步建成,到2015年,中心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8%,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75%。完善管理措施,提高工藝水平,避免對外部環境造成污染。
      改造城區雨水舊溝和雨污合流管道,完成地下雨水管網消隱改造。因地制宜建設集水池和透水路面,提高雨水利用率。
      公共交通
      改善乘車環境。軌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種方式換乘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運行,建設5處綜合交通樞紐、5處公交中心站、25個公交首末站和80座五級郊區客運站,方便乘客。整治五環路內公交站臺,實現站牌設置合理、標識清晰準確、設施功能完備、站臺環境整潔,為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乘車環境。
      改善步行、自行車設施條件。重點排查并完善中心城及功能區的行人步道和自行車道系統,建設完善一批立體人行過街設施;在重點大街、重點地區建設一批步行、自行車示范區;在主要公交車站、軌道站點及客流集中地區設置自行車停車設施。
      增加停車設施數量。嚴格規范標準,建立停車場建設管理新機制,規范配建停車設施,將公共停車場納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范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經營性停車場建設。同步建設新建線路駐車換乘(P+R)停車設施,增設既有線路P+R停車位,使P+R停車位達3萬個以上。
      無障礙設施
      完善無障礙設施體系。繼續推進無障礙交通設施建設和管理,基本建成中心城無障礙交通出行網絡;加強公共建筑、休閑娛樂等設施無障礙化,為所有人提供行動、休閑方便。
      應急避難設施
      完善應急避難設施建設指標,繼續建設各類應急避難場所及配套設施,加大區縣和新城應急避難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市應急避難設施總體布局。
      4、營造和諧、有序的秩序環境
      統籌考慮城鄉居民對公共環境和公共服務的多元化需求,以完善城市環境秩序管理體系為核心,持續開展市容秩序、市場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治安秩序五大環境秩序的整治工作,形成政府主導推進、部門協調聯動、社區密切配合、社會廣泛參與、公眾自覺維護的和諧環境氛圍。
      加強對環境秩序問題嚴重區域的管控
      繼續加強對城鄉結合部等環境秩序問題嚴重區域的綜合整治。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強化基層社區對來京人員和出租房屋服務站的服務管理功能,對社會治安擾序、制假窩點、違法建設等,實行堅決治理,逐步解決環境秩序熱點難點問題。
      全社會參與源頭治理
      市、區、街(鄉、鎮)三級要齊抓共管,從源頭治理環境秩序問題,確保環境秩序綜合整治取得實效。發揮街道(鄉、鎮)、社區(村)的力量,實施入戶宣傳、分片治理,動員居民參與環境秩序整治工作,形成環境治理的合力。
      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
      建立和完善環境秩序運行指揮工作機制,完善信息溝通和反饋機制、巡查和監督機制、預警和處置機制、協調和聯動機制,使城市環境秩序突出問題得到高效、順暢解決。
      充分發揮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效能,加強隊伍建設,創新執法手段,繼續推行聯合執法、捆綁執法等執法方式,加強綜合執法與專業執法的協調,加強部門聯動和執法監督力度,對影響環境秩序的突出問題,如非法小廣告、非法營運、無序停車、無照經營、非法露天餐飲、非法一日游、流浪乞討等持續開展專項治理,逐步解決影響城市環境的痼疾頑癥;繼續對全市重點大街、重點地區開展人盯車巡執法,實行長效管控。
      重大活動環境保障
      有效調配執法力量,根據公眾訴求以及城市管理階段性特征,做好重大節日、重要時期、重大活動期間環境秩序綜合保障。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四甲廣告
    數字文化館
    鄉村振興
    主營業務

    旅游運營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劃
    第一, 精準的定位旅游景區定位,是景區開發的第一步,也是為旅游景區開局找魂的[詳情]
    特色小鎮如何運營
    1,運營體系一定要走在小鎮實施的前邊。只有將運營工作前置,小鎮的生命機能才[詳情]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
    十四五應該如何編制?
    為編制好地方“十四五”規劃綱要,綠維文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編[詳情]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雜志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電子期刊

    專題導航:旅游規劃|旅游策劃|景區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溫泉規劃|景區規劃|旅游小鎮|主題公園|度假區規劃

    掃一掃 訂閱“綠維微信電子刊”
    旅游·小鎮·鄉村振興
    收藏干貨,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賬號:綠維文旅lwcj2005

    中國旅游規劃四甲級資質單位-北京綠維文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絡營銷支持:北京綠維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咨詢熱線: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郵編:100007 綠維創景聯系方式,策劃、規劃、設計等項目咨詢QQ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北大街107號科林大廈D座 京ICP備12033662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1731號

    国产欧美综合视频二区_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_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中文字幕天堂手机版 |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免费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人人狠狠久久亚洲区 | 日韩中文AV影院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