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中國區域旅游發展年度報告》
2013年3月25日,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區域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2-2013)》。該年度報告涵蓋了最新的區域旅游發展研究成果,不僅加強了區域旅游的理論研究,豐富了我國區域旅游的實證研究,及時關注了區域旅游發展呈現出的新特征,而且將中國國情與國內外先進研究成果相結合,構建了科學合理的理論框架和研究范式,并為中國區域旅游發展的趨勢做出了分析預測。
該報告從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流、旅游發展環境這四方面入手,在研究體系上突出年度化的研究主題,在研究范圍上覆蓋了全國各省份和主要城市,在研究方法上側重使用定量化分析。由此,得出以下結論:
從旅游客源地來看,潛在出游力與地區、經濟發達程度、性別、年齡和城鄉屬性有關
與上年相比北京和上海雖然排名位次有所變動,但始終保持在前兩名的位置;各省市潛在出游力的排名在三個大范圍間的變動較少;東部省份大都排名靠前,近三年來排名變化不大。中部和西部除個別省份外,排名變動也不大,但中部的安徽、湖北,西部的陜西、內蒙古的排名一直在上升,潛在出游力不斷上升。各省市的潛在出游力的排名與其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東部省份潛在出游力排名明顯高于中西部省份。中西部省份中,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潛在出游力也明顯高于同區域其他省份。同時,從城鎮與農村客源地來看,男性仍然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出游的主力;中青年旅游者是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出游的主力;農村出游者受教育水平比城鎮出游者低,但城鎮和農村出游者受教育水平都在不斷提升;農村居民國內游客人均每次花費額度遠遠低于城鎮居民出游者。而城鎮和農村居民出游者中,男性的人均每次花費額度都要高于女性;城鎮居民國內散客主要花費集中在交通費、餐飲費和購物費;農村居民國內散客的主要費用同樣集中于購物費、交通費和餐飲費。
從旅游目的地來看,景區指數、接待能力排名變動不大,游客滿意度呈現普遍上升
在旅游景區方面:江蘇延續了2011年旅游景區指數排名第一的優勢,同時,旅游景區指數排名前五的其余省市分別是浙江、山東、廣東、河南,廣東省取代北京,進入前五。西藏的旅游景區指數仍然在全國排名最后,沒有5A級景區,僅有11個4A級景區。在旅游接待能力狀況方面,廣東省仍保持2011年的優勢,其旅游接待能力指數為0.935,處于全國第一的位置。北京、浙江、江蘇、山東和上海的旅游接待能力位居前六名。與2011年相比,西藏仍然是旅游接待能力最弱的地區,旅游接待能力處于后五位的地區還有貴州、內蒙古、寧夏和青海。在旅游滿意度方面,與2011年不同的是上海取代四川,成為游客滿意度最高的省份,其游客滿意度指數為1.0。相比2011年來說,各地區的游客滿意度有普遍的上升,游客滿意度超過0.5的省份共有17個,2012年游客滿意度超過0.5的省份為13個,其中排名前五位的省份還有江蘇、四川、浙江和重慶,江西省仍然是游客滿意度指數最低的省份。
從區域旅游流來看,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部、東北和成渝經濟區旅游流總量增加,流向各有不同
與上一年度相比,以環渤海經濟區為客源地的旅游流空間分布沒有顯著變化,流向各區域的旅游流流量均有所上升,其中環渤海經濟區內部的增幅最大;以長三角經濟區為客源地的旅游流向沒有變化,但旅游流流量總體上有所增加,其中流向環渤海地區的流量增幅較大,而流向珠三角和中部的流向趨于持平;以珠三角經濟區為客源地的三大旅游流流向仍是長三角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和中部地區,旅游流總體流量有所增加,其中珠三角流向中部地區旅游流增幅明顯,而流向云貴地區的旅游流明顯減少;以中部地區為客源地的旅游流流向有所變化,其中第一大旅游流和第二大旅游流流向仍分別是長三角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但珠三角地區取代云貴地區成為第三大旅游流;以東北地區為客源地的三大旅游流流向仍是長三角經濟區、中部地區和環渤海經濟區,旅游流總量有所增加,但流向環渤海地區的旅游流流量有所減少;以成渝地區為客源地的旅游流流向沒有明顯變化,仍以成渝地區流向長三角經濟區的旅游流為第一大旅游流。
從區域旅游發展環境來看,“美麗中國”建設將成為我國區域旅游發展新的契機
我國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區域旅游發展繼續維持良好經濟社會支撐環境。由于世界經濟難有大的起色,全球旅游經濟也將保持緩慢增長勢頭,特別是出游花費的增長受到抑制,近程旅游依然占據重要比重,區域旅游發展對國內旅游市場的依賴將進一步加深。維持區域旅游潛在出游力水平的經濟格局在短期內不會發生太大改變。“美麗中國”建設將成為我國區域旅游發展新的契機,大型快速交通基礎設施將進一步拓展區域旅游空間,客源地格局多點開花推動國內旅游客源市場體系形成。
2013年,區域旅游發展繼續保持有利的宏觀環境和市場環境,區域旅游發展方式將更加趨于多元化,在國外入境旅游需求疲軟的背景下,區域旅游發展將繼續依賴國內旅游市場。針對區域旅游發展的新特征和新任務,應該對各大地區的區域旅游發展進行分類指導,突出東部地區的優勢地位、重視中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加大西部地區的精品旅游項目建設應成為促進區域旅游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憑借縝密的邏輯框架和詳實的研究內容,《中國區域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2-2013)》的發布將對中國區域旅游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啟幕在即:峰火文創大會(2023)福轉全球活動暨第78屆峰火文創論壇2023-12-19
- ·9家園區獲批成為國家級文化旅游產業園區2020-12-30
- ·文旅部公布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和試點城市2020-12-30
- ·數字鄉村2020:智慧旅游大發展2020-12-29
- · 自然資源部:七方面推進村莊規劃2020-12-18
- ·文旅部公示:又有21家景區或將榮升5A級2020-12-18
- · 最新!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公布!2020-12-18
- ·疫情過后游客出游意愿調研報告2020-03-14
- ·阿里文娛發布文化新消費報告:3.6萬場演出覆蓋217城,小城青年觀演消2019-09-28
- ·“鼓浪嶼”號首航慶典儀式在廈門舉行2019-09-27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