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大庸古城微信公眾號
Part01.
大庸古城的失敗
多重困境的集中爆發
1、大庸古城的3年之傷
近期,張家界大庸古城項目備受外界關注。原因正是其持續虧損的運營狀態。據了解,這一項目投入總金額約 24 億元,運營 3 年多,累計虧損已超 5 億元;今年上半年僅 2300 人購票,日均購票人數不足 20 人。而這,并非個例,折射出中國古鎮運營的普遍困境。
大庸古城并非無本之木。1994 年,經國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圍繞著大庸這個歷史 IP,當地斥資約 25 億元推出了大庸古城項目。2016 年原址重建后,被打造為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建筑藝術為一體的古城文旅綜合體,系張家界單體投資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項目。按最初設想,項目建成后,大庸古城預計將實現年營業收入 4.85 億元、凈利潤 1.85 億元。可實際上,自 2021 年 6 月試運營以來,大庸古城持續虧損,且虧損幅度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21 年至 2023 年,大庸古城分別虧損 8366.29 萬元、1.51 億元、2.49 億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大庸古城購票人數僅錄得 0.23 萬人,同比降幅為 81.89%。目前,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已被張家界中院裁定進入重整程序。若重整失敗,大庸古城存在被法院宣告破產的風險。
2、大庸古城為何會走到如此境地?
從規劃建設來看,雖然大庸古城有大庸文化作為根基,重現了劉明燈將軍府、八方閣樓、南門大碼頭等古城十景,但項目實施過程中,大規模采用去舊改新策略。把眾多歷史建筑推倒重建,反而失去了自身特色,其建筑風格、商業業態與其他古鎮高度雷同,被游客戲稱為“臭豆腐、竹筒奶茶、‘想你的風’三件套”的復制品。
其地理位置略顯偏僻,交通不便捷,配套設施不足,導致游客前往的意愿降低,最后變成了一個與其他商業旅游小鎮并無不同的冷門景點。
在運營方面,大庸古城缺乏創新。古鎮旅游進入高速開發期,眾多古鎮紛紛效仿成功案例,但大干、快上的古鎮建設,從布景、業態再到風格均嚴重趨同。大庸古城也未能幸免,標配攤位都是臭豆腐、烤魷魚等常見小吃,讓人產生不古不今的審美疲勞,游客不愿重復游。
項目定位高端文旅綜合體,但實際運營依賴傳統門票經濟。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主要來自停車場服務,門票收入占比微乎其微。此外,招商進度遲緩,核心文化體驗項目《遇見大庸》和《飛越張家界》未能形成持續吸引力。
在資金方面。作為重資產項目,大庸古城年折舊攤銷成本超5000萬元,疊加財務費用和房地產稅,固定成本占總虧損的70%以上。高負債率(68.58%)進一步加劇了運營危機。
Part 02.
古鎮苦同質化久矣
現狀堪憂
大庸古城只是眾多失意古鎮的一個縮影。在湖南,常德有幾近空城的 “桃花源古鎮”,益陽有耗資百億元卻爛尾的 “江南古城”。在成都,龍潭水鄉古鎮耗資 20 億元打造,規模相當于周莊古鎮,還被譽為成都的 “清明上河圖”,但過重的商業化以及缺乏歷史底蘊,讓游客逐漸失去了興趣,再加上交通不便,如今幾乎淪為一座空城。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鎮數量龐大,遠超 2800 座。在這眾多古鎮中,能夠實現盈利且持續良好運營的比例較低,大量古鎮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虧損。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 中國古鎮旅游發展報告》顯示,有 51.3% 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古鎮之間有一些相似,有 38.5% 的受訪者感覺古鎮都很相似,缺乏獨特之處。這反映出古鎮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也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Part 03.
古鎮如何“起死回生”
破局路徑
1、文化內核的重塑:從“仿古”到“活古”
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參考烏鎮戲劇節、西塘漢服文化周等案例,將歷史文化轉化為可體驗的IP。例如,大庸古城可結合土家族民俗,開發非遺手作、節慶活動等沉浸式項目。
保護與創新平衡:避免“拆真建假”,保留原有歷史肌理,如麗江古城通過“修舊如舊”保持納西族建筑特色。
2、運營模式的轉型:從“門票經濟”到“場景消費”
差異化市場定位。深入挖掘當地自然資源和民俗傳統,依據獨有的文化符號,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旅游產品。烏鎮便是成功案例,以產業思維來運營古鎮,引入烏鎮戲劇節、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前沿新穎的大 IP,為景區注入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大庸古城也可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如大庸文化中的獨特民俗活動、傳統手工藝等,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吸引游客。
增強沉浸體驗。增強活動演出,增加游客的參與感。利用 “旅游 +” 新模式新路徑,推動旅游發展提質增效。比如 “旅游 + 科技”,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讓游客更沉浸式地體驗古鎮文化;“旅游 + 農業”,結合周邊鄉村農業資源,開展采摘、農事體驗等活動。
在體驗創新上,古鎮可以借鑒烏鎮戲劇節、西塘漢服文化周的模式,深挖在地文化,打造特色 IP。以大庸古城為例,可依托土家族民俗,開發非遺手作、節慶活動等沉浸式項目,增強游客參與感。同時,利用 “旅游 + 科技” 手段,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讓游客深度感受古鎮文化。在產業鏈拓展方面,要實現差異化市場定位,依據當地自然資源和民俗傳統,打造獨特旅游產品。烏鎮引入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前沿 IP,為景區注入活力。大庸古城也可舉辦大庸文化主題活動,吸引游客。此外,聯動周邊自然景區,如張家界的天門山、武陵源等,打包成主題線路,實現資源互補。還可鼓勵原住民參與經營,像宏村 “村民持股” 那樣,實現文化保護與收益共享 。
3、資本與管理的優化:引入專業力量
引入外部資金以及更成熟的策劃團隊和高水平的運維團隊。僅靠當地的資本和管理能力可能不足以盤活古鎮,專業團隊能夠從規劃、運營等多方面提供科學方案。古鎮若能吸引有實力的文旅企業參與重整,借助其經驗和資源,有望改善現狀。
債務重組與資源整合: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如文旅集團或專業運營公司)緩解資金壓力,同時剝離非核心資產。
輕資產運營探索:借鑒古北水鎮模式,通過品牌輸出和管理服務降低重資產風險
4、區域協同與生態構建:跳出“孤島式”發展
聯動周邊資源:將古鎮與張家界自然景區(如天門山、武陵源)打包成主題線路,形成互補效應。
社區參與機制:鼓勵原住民參與經營,如宏村通過“村民持股”實現文化保護與收益共享。
結語
古鎮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邏輯
古鎮的成敗不僅關乎經濟效益,更是文化傳承與商業價值的平衡藝術。大庸古城的教訓表明,脫離文化根基的“人造古鎮”注定難以持久。未來,唯有以“文化為魂、體驗為核、運營為翼”,才能在人造古鎮的浪潮中突圍重生。正如嘉興“一鎮一品”模式所示,差異化與創新才是古鎮長紅的終極密碼。
歡迎合作
綠維文旅是文旅康養與鄉村振興EPCO綜合服務商,“四甲”規劃設計、建設總包、文旅運營全程服務機構。從2005年創立之初,便提出了“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的理念,經過十幾年創新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頂層設計、投融資、EPCO、招商、運營、智慧旅游、博物館展陳設計等全產業鏈多引擎驅動發展新格局。
從頂層設計到落地運營,綠維文旅形成了“運營為基礎、資源全整合、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將更好地為文化、旅游、大健康、體育、農業、教育、房地產等區域綜合開發及項目落地建設、運營管理提供全鏈全程的服務。
綠維文旅期待與大家的合作!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林峰視點:解碼“旅游提振消費”的破局之道2025-04-08
- ·林峰視點:待盤活景區的逆襲指南2025-04-07
- ·林峰視點:決定文旅投資成敗的9個關鍵因素2025-04-07
- ·林峰視點:菜市場為何成為旅游打卡點?2025-03-31
- ·林峰視點:新質生產力與 “十五五”文旅發展2025-03-31
- ·林峰視點:如何盤活閑置文旅資產2025-03-31
- ·林峰視點:工業旅游對企業,不僅是形象宣傳2025-03-24
- ·林峰視點:千萬級流量重構旅游消費新場景2025-03-24
- ·林峰視點:旅游場景創新營造:看風景到入劇情2025-03-17
- ·林峰視點:親子旅游目的地—從主題樂園到自然課堂2025-03-17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