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 | 海綿城市設計策略下篇(道路、公園綠地、硬質場地)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2015年國務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綜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際上是用六個方面的技術措施來綜合實現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和路線。
本文結合“鳳凰空間”《海綿城市設計圖解》,從城市住宅區、綠色屋頂、城市道路、城市公園綠地、大面積硬質場地五方面介紹24種海綿城市設計措施。分為上下兩篇,本篇為下篇,囊括城市道路、城市公園綠地、大面積硬質場地的海綿策略。
三、城市道路海綿策略
目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城市不透水面積急劇增加。城市道路作為城市主要不透水下墊面之一,占建設用地的比例超過了30%。與此同時,傳統管道排水方式導致道路排澇壓力大、路面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現代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需求。城市道路運用海綿城市設計策略,在收集利用道路雨水徑流、污染排放等方面可產生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美學效益。
1、生態樹池
樹池的標高一般比路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過濾雨水徑流。就行道樹而言,一系列連貫的樹池可以被設計成潛在的收水裝置,最大限度地發揮收集、過濾雨水徑流的作用。
2、生物滯留池
生物滯留池是一種窄的、線性的、配置豐富景觀植物、具有規則形狀(常為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下凹式景觀空間,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緩的縱向坡。
3、道路滲井
在空間極為受限的鄰里街道,因為沒有有利條件設置生物滯留設施,通常采用設置滲井的方式來實現海綿城市。
4、道路中心隔離帶
道路中心綠化作為常見的道路綠化形式,在海綿城市建設上有很大的潛在利用價值。道路兩側的滯留池和中心綠化在本來沒有聯系的情況下,結合道路橫坡的現狀,可整合為一個新的排水綠化生態系統,是一個可以用來應對道路積水的新策略。
5、立體交通
采用入水口初期棄流、入水口攔截裝置、高架下滯留池設計等方式。
6、生態停車場
生態停車場是一種具備環保、低碳功能的停車場,具有高綠化、高承載的特點,同時使用年限也長于傳統停車場,生態停車場可與生物滯留池及植草溝結合設計。
四、城市公園綠地海綿策略
把城市公園綠地中的海綿設施連成系統能夠有效傳輸和消納雨水,在強降雨時能有條理進行處理、消化雨水徑流,同時層級凈化雨水徑流中的污染物。在收集綠地周邊區域雨水時,若植草溝不能直接引流,可以通過設計地下管道,引流至綠地公園進行雨水消納,地下管道與海綿設施相互結合。
1、城市公園道路
2、雨水花園
3、大型下凹綠地
4、斑塊綠地
五、大面積硬質場地海綿策略
現存硬質場地基本為灰色建筑,土壤經反復夯實硬化,幾乎喪失透水性能。常規硬質工程雨水管理,并未對雨水有害后果做出相關回應,排放方式僅是簡單地將污染問題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根據海綿城市相關理論,城市內部大面積硬質場地在暴雨期間,應有效解決快速排水問題,減少地表徑流,在一定情況下,增加凈水與蓄水功能,增加生態效益。
1、無地下空間廣場
2、附帶地下空間廣場
3、商業街區、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會展聯動工業文化旅游:激發資源枯竭城市新經濟2019-11-19
- ·熱skr人,探索城市規劃與高溫背后的聯系2018-08-20
- ·日本各地規范民宿管理 標準不一或讓游客無所適從2017-12-12
- ·文化旅游為引擎推動城市創新發展2017-11-14
- ·圖解 | 海綿城市設計策略上篇(住宅、屋頂)2017-10-25
- ·度假型養老模式六大規劃要點2014-05-04
- ·綠維林峰:新型城鎮化是最大的社會改革與內需市場化提升工程2014-03-19
- ·2013中國房地產創新發展報告――附錄2014-02-20
- ·2013中國房地產創新發展報告――案例篇2014-02-20
- ·2013中國房地產創新發展報告――專項篇2014-02-2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