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貧走出致富路 景區幫扶農民脫貧更有門路
“十二五”期間,通過政府引導、景區幫扶、企農合股、亦農亦旅等創新方式開展旅游扶貧,我區通過旅游實現脫貧人數累計達73.32萬人,約占全區脫貧人口的13%。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自治區黨委政府把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十大行動”的重要舉措。旅游扶貧任重道遠,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十三五”旅游扶貧工作?2月25日至3月1日,記者深入凌云、樂業、鳳山、巴馬、東蘭、南丹等地,對廣西旅游扶貧的一些成功實踐、典型范例進行采訪,為全區各地各部門提供參考和借鑒。
政府積極規劃引導 旅游發展村民增收
凌云縣浩坤村山水生態環境幽美、湖泊風光如畫、民俗風情濃郁,近年來在縣政府大力支持下,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景區特色更加突出,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我今年1月開始到景區工作,負責開游船載游客環湖游,現在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浩坤村村民勞先生說,以前他每月收入不固定,日子過得非常拮據,到景區工作后收入穩定了,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浩坤村是凌云縣開展旅游扶貧的一個縮影。據該縣副縣長葉濤介紹,凌云縣針對有條件發展旅游產業的貧困村進行統一規劃,對有發展旅游條件的金保村、浩坤村、閣樓村、弄塘村等進行試點開發、示范帶動,扶貧效果明顯。如金保村以前有295戶1306貧困人口,如今這些貧困戶旅游從業者達123人,旅游人均增收560元,已基本實現脫貧。
通過政府的有效引導,鄉村旅游在我區很多地方現實了向扶貧縱深方向發展。南寧市西鄉塘區選定“美麗南方”片區作為推進鄉村旅游工作、破解“三農”難題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美麗南方”共吸引游客近6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3000多萬元;同時創造大量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大幅提高了當地農民收入。南寧市旅游發展委有關負責人說,該市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扎實推進一批貧困地區鄉村旅游項目建設,使農民脫貧速度加快。2015年該市農民旅游從業者年人均收入達上萬元,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約1.3萬人。
景區幫扶就業創業
農民脫貧更有門路
“2015年,南丹歌婭思谷景區周邊村屯參與鄉村旅游業開發的群眾人均年收入達2萬元左右。”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該景區運營以來,優先安排租地農戶和周邊農民工作,月均工資2000元,還有農戶兼職參加原生態民俗風情篝火晚會演出,每人月均收入400元。景區還為有經營意識的農戶提供低價租賃商鋪經營,月均收入2000多元;組織群眾參與民族工藝商品生產,戶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據南丹縣縣委副書記曾朝倫介紹,該縣在實施旅游扶貧中,讓農民通過景區的幫扶,學會技術、學會經營,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旅游扶貧過渡,取得很好的效果。據了解,2013年以來,南丹投資4億多元實施旅游扶貧富民工程,直接帶動780多貧困戶3300多人脫貧。
景區幫扶模式同樣讓巴馬的許多貧困人口受惠。“沒進入景區工作之前,我一直在家務農,收入很低。”巴馬仁壽山莊景區經理王雪磊說,仁壽山莊景區在她家附近建成后,她順利進到景區工作,如今月收入達到2500元左右。據了解,巴馬仁壽山莊2015年吸納村民就業44人,其中貧困人口35人,人均年收入從2010年的2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1.5萬元。
企農合股共同開發
優勢互補產業做大
“王尚屯白褲瑤生態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獲取歌婭思谷景區4%的門票分紅。自2013年以來,王尚屯貧困村民通過旅游就業,人均年收入從2012年的2880元提高到2015年的1.7萬元,實現92戶375人脫貧,脫貧率達98%。”據自治區旅游發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王尚屯的做法是我區旅游扶貧出現的一種新模式,那就是全體或部分村民依托本地的旅游資源,入股旅游公司開發旅游項目獲取年底分紅,帶動當地群眾脫貧。
據了解,王尚屯白褲瑤生態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南丹縣歌婭思谷景區內王尚屯群眾注冊成立。合作社以王尚屯白褲瑤民族村寨、民族工藝傳承基地及民俗演藝等資源入股東謀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開發旅游業。
在南丹縣開展旅游開發企農合股模式的還有下水屯種養專業合作社。南丹縣八穿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核心范圍內的下水洞湖鄉村旅游區內,廣西一家公司出資成立了下水屯種養專業合作社,租下屯內土地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當地農戶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按入股份額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合作社通過“生態觀光農業+旅游服務+新農村”的方式發展產業,組織群眾開辦了農家樂和農家旅館。2015以來,下水洞湖鄉村旅游區共接待游客13萬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2年的4218元增長到2015年的1.8萬元。
因地制宜農旅結合
亦農亦旅方便致富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我區不少貧困地區在開展旅游扶貧時,注重農旅結合,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觀光和體驗式農業,形成亦農亦旅良好發展格局。
巴平鄉村旅游區位于南丹縣芒場鎮,近年來,該旅游區內的群眾自發成立了4家合作社,采用“有機農業+旅游服務+特色文化”的方式打造鄉村旅游區,建立巴平特米種植基地940畝,打造丘陵花海200畝,柑橘、桃等特色水果種植20畝,河道養魚20000尾,建有農家樂和農家旅館各8家,吸引了大量游客。2015年,旅游區共接待游客20萬人次,合作社門票收入60萬元,實現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旅游扶貧:用美麗打開致富門2016-03-16
- ·關注兩會:政協委員提出貧困村可做旅游文章2016-03-16
- ·郭建仁:旅游業+美麗鄉村=精準扶貧2016-03-16
- ·旅游扶貧怎么扶?代表這樣說…2016-03-16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