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規劃對于落實國家社會民生政策的必要性
旅游業具有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保護建設生態環境等功能,發展旅游業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善民生。
(1)滿足民眾的生活需求
旅游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特點,國際經驗表明:當國民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旅游消費將呈現大眾化、普遍化態勢;人均GDP 超過2000美元時,旅游消費開始向休閑旅游轉化;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左右時,旅游消費開始向度假旅游升級;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以上時,則開始進入遠距離旅游、跨國旅游和高檔旅游消費的度假旅游經濟時期。2003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2005年達到1700美元,部分經濟發達地區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2006年我國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2009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3678美元。我國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東西差距明顯,旅游需求呈現突出的多樣化特點。發展旅游就要提供多樣化的旅游產品,來滿足公民多樣化的旅游需求。旅游規劃對于民眾來說,是滿足生活需求的必需內容。
(2)滿足民眾擴大交往、融入社會的需求
美國行為學家克萊頓?奧爾德弗的“生存 關系 成長理論”揭示,當民眾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障之后,就產生了社會相互關系發展的需要,即通過社會交往開始融入社會,由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追求認知社會,人際交往等。旅游就可能成為滿足此需求的一種平臺,如青年人走入社會、擴大視野、增長見識、交際朋友、積累社會經驗等需要,為旅游發展提供了機會。開發知識型、文化型、體驗型、刺激型等旅游產品,則能適應民眾追求基本發展機會和提高發展能力的旅游人生需求,實現旅游人生和人生旅游。
(3)滿足民眾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自我實現需要”和“受人尊重需要”是最高需求的兩個層次,人們只有滿足基本生理、生存和生計需求,才可能產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旅游動機,即人為了成長或發展的需要所產生的旅游動機。旅游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就是由于人的成長與發展需求所帶來的社會生活變革。提供休閑型、度假型、享受型、成功之路型、文化體驗型等旅游產品,才能滿足民眾提高生活質量、追求幸福感、完善人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旅游規劃,可以改善民眾生活環境,完善民眾休閑生活方式,整體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4)滿足民眾參與旅游生產的需求
就業是民生之本,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業。旅游作為勞動密集服務型的第三產業的龍頭、世界第一大產業,其提高就業率,增加就業機會的產業容納能力很強。旅游規劃,可以通過實施旅游富民工程,扶持旅游企業,提供旅游就業崗位,增加就業,保障民生。
(5)提升民眾的精神文明素質
旅游業發展與民生關聯的要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 4個層面。其中,文化層面是反映民眾的旅游文明意識、旅游文明知識和旅游文明道德。我國部分出境旅游者在國外大受非議,主要是旅游精神文明的缺失。旅游精神文明能否轉化為人們的意識、能力和社會實踐,關鍵是要進行旅游文明意識、旅游文明道德與法制的全民教育,為旅游文明實踐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正確的價值導向,并成為一種旅游文明自覺。發展旅游,可以提升民眾的精神文明素質。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學習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札記!2019-04-23
- ·俄羅斯將對中國過境游客實行72小時免簽2013-11-06
- ·國慶出游看懂旅游法2013-09-11
- ·日照整治旅游市場2013-08-22
- ·海南旅游購物點評級有了新標準2013-08-06
- ·《旅游法》實施對北京旅游業的作用2013-07-23
- ·邵琪偉:旅游法奠定了實現兩大戰略目標的制度基石2013-06-26
- ·旅游標準化試點問題解析2013-06-04
- ·國家旅游局公布《旅游行政處罰辦法》2013-05-2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