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資源型城市“造血”功能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標志著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有了“時間表”。這一我國針對資源型城市制定出臺的首份全國性規劃文件,對于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將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12月5日,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文忠。
記者:《規劃》的出臺,對于推動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怎樣的指導意義?
張文忠:《規劃》是未來一段時間指導全國各類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要部署,具有里程碑意義。
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盡快建立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保障未來能源資源供給、保持國民經濟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
記者:如何把全面深化改革與資源型城市發展相結合?
張文忠:從根本上破解資源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作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舉措,《規劃》把深化改革作為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明確了開發秩序約束機制、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利益分配共享機制、接續替代產業扶持機制五項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這5個機制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資源型城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有利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高資源型城市自我發展的“造血”功能,強化創新能力和增長動力。
記者:《規劃》提出要按照“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來構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系。這主要出于什么考慮?
張文忠: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問題長期以來被單純作為經濟問題來解決,但國內外的理論研究和發展經驗已經表明,資源型城市發展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涉及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方方面面,必須用多維度的思維來解決問題。《規劃》把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作為系統工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精神,結合資源型城市實際問題,在重視促進經濟轉型的同時,強調社會民生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文化資源傳承、體制機制創新,更加注重戰略布局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既有利于解決好當前資源型城市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更有利于謀劃長遠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
記者:我國資源型城市數量眾多、差異較大。在解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如何確保不搞“一刀切”?
張文忠:我國資源型城市數量眾多、分布廣泛,資源開發處于不同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針對這些差異性,《規劃》已經提出建立多層次的政策保障體系。例如,針對資源型城市的共性問題,《規劃》提出要建立健全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研究制訂資源開發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協調評價辦法,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推動出臺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加大接續替代產業扶持力度;針對資源型城市的差異化問題,《規劃》提出要研究出臺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分類指導意見,研究制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年度考核評價辦法,開展資源富集地區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總的來看,《規劃》各項政策內容具體、措施得力、針對性強,符合資源型城市當前發展實際和長遠持續發展需要。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A股6家山岳景區中報披露,轉型刻不容緩2019-09-25
- ·「脫貧攻堅」江口: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2018-12-06
- ·嶗山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出爐 提出四大核心產業2018-11-23
- ·打造“錦繡兩岸·創新皖都”合肥繞城運河段 低空飛行等旅游值得2018-11-16
- ·雪峰山:將廁所作為風景來規劃和建設2018-07-13
- ·海南無人島旅游開發 商機與風險并存2018-07-06
- ·激發城市民宿活力 共享+體驗是條好路子2018-07-06
- ·萬億體育旅游市場漸啟,熱潮背后暗藏隱憂和挑戰2018-07-06
- ·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聯合發出“嘉興倡議”2018-06-29
- ·老年旅游市場亟待規范2018-06-2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