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
進入冬季,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呈現的卻是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村里的石匠們正在溝底開石,為明春修筑河壩備料;一隊隊勞力揮鍬舞镢,在修整田間道路;還有一些婦女在粉刷墻壁、收拾庭院……脫貧攻堅“勝利”在望,三交鎮黨委開始謀劃鄉村振興,王家溝村黨支部步步為營,一幅新農村的圖畫已具雛形。
近年來,鎮黨委要求東王家溝村把目光盯向有機農業,聯手鄰村打造3000畝地的有機農業區域。村黨支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全村統一行動禁用農藥、獸藥、化肥、除草劑和生長激素,改善土壤和水質,目前已實施兩年。明年計劃引進谷子、大豆等作物的新品種,并對傳統農家種腎形大豆進行提純復壯。發展壯大烏雞養殖,利用雞糞、酒糟等發酵制作高效有機肥。按照有機食品的標準要求,統一谷子、大豆、烏雞的生產操作規程,統一生物防治技術,生產有機食品。有的村民獻計獻策,說生產資料、生產區域、生產流程要全公開,視頻直播。有的村民說,我們整個村莊就是一個實體店,消費者可以自行出入田間、自由體驗生產。還有的說,我們建立一個網上生活圈,直銷、訂單、預付都行,生產和消費面對面。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山溝溝里也醞釀出了“互聯網+”農業經營模式。
人說山村里最好的是藍天、星星、空氣和水。清是山村的形,靜是山村的神。村民說,要讓山水田林路成為好鄰居,要讓樹木花草蟲魚鳥獸到該去的地方。他們請來了北京畫院的藝術家和市農業、林業、畜牧、漁業和水利方面的專家,采取“藝術家+農林水利專家”組合設計的形式,以當地適宜的作物、樹種和山水為顏料,根據不同季節色彩進行空間布局,進行詳細規劃設計,融畫于田、于林、于山、于水、于路、于樹、于草,一張圖紙干到底,形成“實景大地山水畫”。
養生田園,既是村民生產場所,又是村民安居樂園。面對游客,它就是一條產業升級、價值增值、居民增收的鄉村振興鏈。
東王家溝村擁有獨特的紅色歷史,羅榮桓、羅瑞卿曾在這里居住。鎮黨委邀請黨史、民俗、史志等專家進行規劃,用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村莊進行挖掘再造安排,給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打上藝術的烙印、歷史的痕跡,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革命的紅色文化成為村民衣食住行的活文化。與此同時,該村計劃建造黃土風情自然博物館和自力更生博物館以及聯手鄰村孫家溝共同打造三交鎮 “一村一品”博物館和工藝展示鋪,通過展廳、實物、圖片、音像、情景、解說,從傳統、轉折、創新看使命,對歷史、人物和自己作聯想,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相鏈接。
如此美好的藍圖如何去實現?東王家溝村針對農村常住人口少、資金缺的實際,在鎮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引入市場主體,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組織農戶從易到難,一步步推進。公司出資金、出技術,合作社出規劃、去組織,農戶當股東、出勞力,鎮政府在技術、公共設施、財政等方面進行引導,培養農業體驗指導員、解說員、經營人才,在小學實施“少年兒童下鄉村項目”將有機農業、生態田園、紅色旅游與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放在一起。對去年實施的集中清理垃圾雜草、修繕殘垣斷壁、整修田間道路等,合作社組織農戶,公司采取一日一清,增加了農戶工資性收入。同時公司負責農產品銷售,一單一清讓農戶的收入有了保證。將來,隨著有機食品形成規模,互聯網產銷生活圈的建立,誠信價值觀的傳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信任關系穩固確立,有機農業、養生田園和紅色文化游的可持續就能全面實現。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2018,廣州鄉村振興都做了什么?2019-01-09
- ·激活農村沉睡資產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2019-01-08
- ·臨洮: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2019-01-08
- ·科學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2019-01-08
- ·來亞紅:閑置空間“小騰挪” 鄉村振興“大亮點”2019-01-08
- ·鄉村振興,湖南克“難”而上憑什么2019-01-08
- ·創新提升“三鄉工程” 打造鄉村振興武漢樣板2019-01-07
- ·西安:全域建設美麗鄉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19-01-07
- ·高標準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2019-01-07
- ·垣曲農商銀行:“四個圍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2019-01-07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