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新覺:推動鄉村振興要樹立系統思維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帶領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也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同志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年出臺“一號文件”,大力支農惠農強農,實現了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提高、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城鄉發展不平衡依然是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依然是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充分。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是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匹配的高水平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所帶來的不僅是農業農村面貌的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農村與城鎮共生共榮、互促共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可以說,鄉村振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體現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和成色。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樹立系統思維,壯大鄉村振興參與主體,探索鄉村振興實施路徑,考量鄉村振興多維度效益,著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多主體參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參與。為此,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一是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各地各部門要全面落實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強化組織領導,全力推動落實,特別是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調動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促進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三是匯聚社會主體力量。探索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
多路徑實施。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為鄉村振興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實施路徑。一是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擴大農業對外開放,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增強農業農村農民自我發展動力。二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三是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多維度考量。鄉村振興是全方位的振興,既要推動經濟發展,又要推動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等全面發展。一是要考量經濟效益。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化農業產能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要考量社會效益。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尚。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三是要考量生態效益。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作者為貴州民族大學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副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7日 07 版)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重塑鄉村功能優勢 為鄉村振興聚集人、財、物2018-11-07
- ·巧念“果蔬經”助力鄉村振興2018-11-06
- ·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升級版2018-11-06
- ·打造鄉村振興“百江紅”2018-11-06
- ·鄉村振興,離不開黨組織這個“火車頭”2018-11-06
- ·共煥鄉土新芬芳——重慶巴南區政協建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小記2018-11-06
- ·架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橋梁2018-11-06
- ·龍馬潭第四屆九獅柚采摘節開園迎客 打造品牌助力鄉村振興2018-11-05
- ·魏小安談景區的未來趨勢2018-11-05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