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讓教育充滿詩意
生態體驗已成為德育現代化的新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生態文明提到千年大計的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必須解決的課題。教育也是如此,要從原生態、類生態和內生態圓融互攝的哲學觀,自覺反思人類的生產生活、生存發展過程,系統思考和建構德育新體系。
研學旅行是典型的體驗教育方式,是近年來開始在國內興起的新興活動,研學旅行傳承了中國傳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精神,也與“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理念相契合。研學旅行有別于傳統的課堂教育,將課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館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義的地方,促進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深度融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生活、感受社會、感受自然,為他們未來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將研學旅行市場開發與生態體驗教育結合,應該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推陳致新 教育需要生態體驗
日本兒童文學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在世界上引起無數人的共鳴。作者因此于1984年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7位、也是亞洲第一位親善大使。聯合國官員評價說“再也沒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梢院敛豢鋸埖卣f,《窗邊的小豆豆》中提到的巴學園是一個理想的校園,小豆豆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正是這樣一個如夢似幻般的地方,使小豆豆的童年充滿了美好韻律,也使她從曾經的“淘氣包”,成長為一個可愛、懂事、善良、快樂的好孩子。小豆豆的故事和情境中所流淌的教育思想,暗合了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生態體驗教育理論和模式。二者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天然的生態血緣關系,需要做一番實踐的透視和理論的反思。
有兩個事實頗值得關注:一是在“巴學園”里的師生和校長,沒有一絲不耐煩,沒有一絲厭倦。二是在生態體驗現場,時時處處人人全息沉浸、感動生命,學生體驗學習樂趣,教師享受職場幸福?;仡櫺轮袊闪⒁詠淼亩啻握n程與教育改革,每次都在探索怎樣克服學生學習的厭倦情緒,如何消除教師職場倦怠感。但令人困惑的是,迄今仍不同程度存在著學生厭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問題。
教育不在于哲學上的窮究,而在于生命中的體驗。隨著人們生命意識的凸顯和生態意識的覺醒,教育觀必將完成從機械論到生命論的轉化?;趯Ξ斍皩W校德育工作理念和教育發展趨勢的重新認識,可以嘗試沖破固化德育的樊籬,對學生進行生態體驗式教育,即: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德育的生命成長出發,以活動為載體,用智慧與行動引導,促進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不斷生長、發展、提升自己的生態道德素養,從而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生態體驗理論的教育價值理念,倡導生命成長的生態多樣性,強調體驗是教育的本體,通過三重生態因子的圓融互攝,優化師生生命樣態。強調生命有多精致教育就應多精致,好的教育應像原始森林而非人工林,每個學生都應享受到適性、適切的教育。猶如生態農業中,只有充分關注土壤、水分、溫度等是否適宜,才能讓莊稼茂盛、成長、豐收。生態體驗教育實踐倡導順應學生天性,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生命成長意念。若想求得學生智能的健全發展,必須關注學生其他相關身心素養的結構性培養,如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刺激,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體質的培養等。
體驗,我們非常熟悉,但又時感陌生,似乎只可意會,正如文化。德國現代哲學家伽達默爾說:“也許我們知道文化和自己息息相關,然而傾自己所知也不見得足以講出文化是什么。”伽達默爾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既然和自己息息相關,那么它(文化及體驗)已經在我們的心里,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我國古代早就有關于體驗的解釋?!痘茨献?middot;范論訓》中說:“圣人以身體之。”《荀子修身》中說:“篤志而體,君子也。”其中的體都是指實行和體驗。《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體驗的解釋為:“①親身經歷,實地領會。②通過親身實踐所獲得的經驗。”體驗是指一種親歷及親歷中獲得的經驗。顯然體驗不僅以身體之,而且以心悟之。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也給體驗下過一個定義:“所謂體驗就是人們以一種從本質上很個人化的方式來度過一段時間,并從中獲得過程中呈現的一系列可記憶事件。”
體驗教育的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老子、孔子、王陽明等古圣先賢的思想源流之中,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西方思想家盧梭、杜威、皮亞杰等人的教育思想與觀點之中。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認識到教育領域中生命所固有的價值,在個體的生命面前,教育不是萬能的,是有局限的,教育必須聽聽生命的發言,甚至是借助于生命力量的顯現。他指出宗教蒙昧主義和神學思想對人理性的窒息,使人愚昧無知,并從其“自然神論”的哲學觀出發,提出他的“自然主義”教育主張,充分體現出教育人性化的本質特性。以行求知,體驗中學,是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一個基本點。
體驗為王 創建生態德育模式
從生態體驗哲學的視界審視教育,小豆豆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在于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天性,并以科學的理念、模式和生態圈呵護其健康成長,謹防以教育之名行損害孩子天性之實,壓抑或消磨其生命潛能。黑柳徹子說:“怎樣才能使孩子與生俱來的素質不被周圍的大人們損害,而讓這些難得的素質得以發揚光大。過于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那么就“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
顯而易見,讓“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式,有著重要的新時代教育與生命成長價值。因為與體驗相對應的是知識、理性。長期以來我們對學生進行的是知識教育,強調知識,強調理性,走進了科學主義、工具主義,丟棄了學習的主體,遠離了生活和實踐,冷漠了情感,閉鎖了心智。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方式單一,途徑狹窄,甚至不會學習,不會主動獲取知識。新課程改革倡導體驗,把體驗作為一種學習的過程和方式,通過體驗來經歷學習過程和知識形成的過程,豐富學習過程和途徑,豐富情感和經驗,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其價值不可低估。
中國的傳統教育文化非常注重實踐教育。從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帶領學生周游列國,到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知行合一”,再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都從不同角度強調了體驗教育的重要性。
近兩年,我們也在組織一些體驗教育。以我們曾經組織的周秦漢唐文化研學旅行為例,學生們“檢閱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軍隊——兵馬俑;漫步在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軍事防御體系——古城墻上,追憶金戈鐵馬保家衛國的英雄。讓一件件歷史的遺存,來講述前世的輝煌。有學生在日記里寫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兵馬俑讓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折服,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愛我的祖國!”
羊肉泡饃、餃子宴,特色濃郁的地方飲食也引起學生們極大興趣,通過飲食文化,學生們可以了解當地的氣候物產、民俗風情、生活習慣。
在我國德育改革發展進程中,德育現代化并非一帆風順。其深層阻力來自片面知識灌輸及學科化的路徑依賴。根據國際德育大數據顯示,回歸生態、關注生命、凸顯體驗、基于網絡,是德育現代化的時代基因。生態體驗教育模式是全息體驗、互動滋養、群集共生。這是一種回歸生態,回歸生命,回歸生活世界,凸顯愉悅體驗的教育思想。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體驗教育已經不斷完善和成熟,不斷深化和拓展,已經成為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實踐教育模式,正朝著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的方向發展。
研精致思 體驗生命溫暖的旅程
我們生活在體驗中,生活中處處有體驗,但不是有生活就有體驗,有經歷就有體驗。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體驗,學會有深度的體驗。那么體驗教育如何進行呢?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已經具備了全面加強中小學實踐教育的環境和條件。必須看到,社會觀念在變化,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當今時代孩子們欠缺的不是知識、不是技能,而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觀念在變化,廣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認識到,僅有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教育環境條件在變化,無論從教育系統,還是社會系統看,支撐和保障中小學生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條件日益成熟。
國內外30多年的大樣本科學實驗、現場扎根性研究反復證明,通過生態哲學觀、德育哲學和實踐模式創新,實施兼具體驗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生態體驗模式,能夠切實有效地破解立德樹人的實效難題。分析發現,在生態體驗過程中,體驗者和導引者一起漸次實現了性命合一的生命狀態,自覺融通三重生態關系,享受德育過程,并日漸臻于每天詩意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體驗一路賞風景、一路歡歌笑語的生命成長境界。
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生態體驗包含有自然生態體驗、類生態體驗和內生態體驗。自然生態體驗是體驗者在自然之境中的生態體驗,它側重于對人與大自然之間關系的領悟。類生態體驗側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概括來說就是“處處德育場,人人德行師”;內生態體驗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感受和領悟,如何把領悟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完善自我,是三重生態體驗的最高境界。
“生態體驗教育”主要包括這樣幾個實踐環節:聚焦真問題+營造體驗場+全息沉浸+開放式對話+反思性表達和理論提升。即通過有生命感動的體驗活動和生命閱歷,導引學生進行開放式對話,講述體驗活動的現場感受,開啟學生在三重生態下的不同感悟;不斷激發學生道德學習的愿望,把不在現場的資源調入當場,進行反思性對話,使學生在探究和自主感悟過程中,不斷進入“體驗之思”的道德境界。
比如營造一個體驗場,創設好體驗氛圍,是使體驗者順利進入體驗之境的關鍵。沒有體驗場的營造,開放式對話缺乏氛圍,體驗者沒有訴說真實感受的情緒。比如,給學生營造的場景是正海洋上航行的輪船“泰坦尼克”號,船不幸觸礁,還有15分鐘就要沉沒了,但救生艇有限,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獲救,誰應該獲救?通過這些體驗場,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悟集體建立需要的要素,如得力的領導、統一的規則、成員間團結協作、小組成員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并學會關愛集體,關愛他人。
生態體驗教育凸顯生態在教育資源開發中的價值,凸顯體驗在教育過程和實踐效能中的作用,因此設計、組織好體驗活動是生態體驗教育成敗的前提。生態德育是一種生態體驗式教育活動,它是現代教育智慧的結晶,踐行教育理想,追求教育品質,用先進的文化、發展的理念、寬闊的視野和多彩的活動去拓展生態德育空間,讓教育充滿詩意。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濰坊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納入教育教學計劃2017-12-14
- ·11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2017-12-06
- ·11部門:5大任務規范和推動研學旅行的發展2016-12-25
- ·研學旅行市場2014-09-1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