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旅游精準扶貧關鍵在于落實到戶
9月18日,以“發展全域旅游,助推精準扶貧”為主題的首屆武陵山旅游發展高峰論壇在湘西舉辦,產、學、研、政各界精英共聚一堂,為湘西乃至武陵山片區全域旅游發展和旅游扶貧建言獻策,探索武陵山生態文化旅游區跨省合作、協同發展的新路子。綠維文旅董事長林峰博士受邀出席論壇,并參加高端對話,結合綠維實踐,認為旅游精準扶貧的關鍵在于落實到戶,提出了旅游扶貧工作的“三位一體”、“兩個鄉居化”原則、以及旅游精準扶貧的七大模式,并對湘西及武陵山區的旅游發展和旅游扶貧分享了個人的意見和想法。
以下是林峰博士觀點摘要:
中央歷來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林峰博士認為,扶貧項目要善于包裝沉淀,要向政府申請精準扶貧資金和扶貧產業資金,“政策+資金+產業產品模型+貧困戶參與”是旅游扶貧的核心結構。
旅游扶貧工作要結合“三位一體”、“兩個鄉居化”
林峰博士認為旅游扶貧的關鍵,是以旅游帶農業,以旅游促農村,實現綠水青山和民俗文化,轉化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經濟發展。
1、“三位一體”,
農業和旅游一體化,旅游要扶貧,必須結合農業,農旅結合是最好的扶貧方式,
企戶一體結合,企業和農戶相互結合,把企業的架構落實到,那以后的服務結構中,
2、“兩個鄉居化”:
一個是綜合體鄉居化,一個是小鎮鄉居化,打造田園綜合體、旅游綜合體、旅游小鎮實際上通過鄉居化,讓養老人群、旅游休閑度假人群到鄉村居住的鄉居化,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扶貧落地非常重要的結構。
七大精準到戶的旅游扶貧模式
1、集體旅游與農業資源入股。即將集體所有的土地、荒山、河流、林地、湖泊等農業資源、場地資源、環境資源,與現代化的旅游理念、旅游資本對接,并量化為股份入股旅游企業,獲得門票等旅游收益,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于貧困戶,從而保證每個人,即使沒有勞動力,也能獲得一定的收益。這是旅游精準扶貧中最容易實現的一種方式。因此,運用集體旅游資源和農業資源精準扶貧的關鍵在于落實到戶。
2、生活資料參與旅游經營。把生活資料轉化為資本、資產納入到經營結構中獲得收益。即以閑置房產等農民生活資料,提供給旅游企業進行旅游商鋪經營,接待與餐飲服務經營等,從而使農民獲得租金及收益分成,增加財產性收入。比如在開江,將對貧困戶進行生態移民,打造川大民俗小鎮,將移民安置房的一部分用于開展民宿和商業經營,并返聘農民參與經營,從而使得農民獲得“租金+工資+分紅”三種收益。
3、生產資料參與旅游經營。包括農民的林地、土地以及其他可經營的資產導入到這個結構中,以土地出租或入股,參與到“公司+農戶”開發模式中來,通過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與休閑農業休閑旅游深度融合,提高附加價值,獲取收益。以土地出租加入股,既享租金,又可以憑所持股份享有收益分成。
4、貸款投資入股。由政府牽頭,選擇“有發展前景、有資金需求、信用良好、愿意幫助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企業、吸納貧困戶貸款資金投資農旅產業項目,并資產入股企業,企業擔保貸款。政府可以貼息,撬動金融資本注入扶貧開發中來,支持貧困戶“帶資入股、收益分紅”的方式,使得企業獲得支持,來保障貧困戶的資金無風險、穩定收益。
5、農旅企業工資收益。對于有勞動力但沒有資源的貧困戶來說,經過培訓,在休閑農莊或旅游景區中,受雇于企業,從事銷售、服務、表演等工作,獲取較為穩定的工資收益。
6、培訓技藝+在家生產,形成訂單模式。邊遠貧困地區往往有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各種文化、風尚、民俗、技藝、手工、餐飲等等,在旅游的引導下,包裝出特色旅游商品、可以產生較高的附加價值。因此,可通過企業提供生產設施、技術培訓等、讓因為病痛、殘疾、年齡大、因為照看孩子等、無法離家上班的貧困者,在家中完成產品的生產,通過旅游企業訂單收購,獲得收入。開江豆筍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正在設計變成扶貧入戶的訂單產品。
7、創業創收。回鄉的農民帶動家庭,形成創業創收的方式,農民工回鄉創業,通過自評因素的分析和自評解決方案的制定,通過多方位結構,實現精準扶貧、落實到戶的目標。鼓勵一些有勞動力、有技術,但是缺乏基金或資源的貧困戶,自行創業,政府主要在創業項目、創業資金、科技培訓、生產銷售服務、創業平臺搭建等方面進行輔導與支持。同時,還可通過優惠政策、資金支持等手段,以“政府+企業+實體孵化器平臺+合伙人”的模式,鼓勵在外打工的人回鄉創業,創辦微型企業,幫助創業者實現致富夢。農民工返鄉創業這一“造血式”扶貧方式,正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但難度相較其他模式來說也較大。
綠維文旅直接參與的旅游扶貧項目
目前,綠維文旅正在四川的開江縣、稻城縣,湖南的懷化縣,以及貴州的畢節等地,開展數個旅游扶貧的實踐探索項目,不僅是規劃設計,而且參與到開發運營。
1、貴州畢節富山縣文朝榮博物館項目,這是習仲勛老人家當年60年代,在推動的扶貧架構,文朝榮精神。
2、海雀村項目,綠維在做整個工程建設設計,國開行給了兩個億,這個村里我們應用了景區結合農戶,文化結合自然生態。
3、開江項目,稻田+模式,稻田+養魚,稻田+養黃鱔,稻田+養泥鰍,每50畝一個單元,為貧困戶提供適度集約化租地、農業工人轉化、貸款創業、以及結合政府基金引導農民回鄉創業等方式,構建家庭休閑農莊的旅游模式,形成立體扶貧結構;
4、四川稻城項目,開展“果樹+養殖”示范,通過矮樹柚、蘋果梨、藍莓等現代化的種植品種,結合藏香雞、藏香豬等的養殖,形成生態循環種養模式,而度假農莊與養殖種植結合,形成生態體驗農業度假的旅游扶貧創新;
5、綠維與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博士后扶貧工程中心合作,成立了上市公司全域旅游產業扶貧聯盟,用農業廢棄物進行生態循環經濟發展,每一個村建一個廠,也叫產業扶貧,工廠到村的模式。在湖南省懷化縣,以碧野公司的創新技術為基礎,在每一個村建設一個工廠車間,探索將農村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和有機飼料,用于生態種植養殖,結合旅游生態消費,構建體驗式旅游銷售渠道,落實產業扶貧模式。
對湘西旅游發展和旅游扶貧的建議
武陵山區是中國最美的區域,武陵山區形成的地貌,山青綠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武陵山區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和形成的民俗文化價值非常高。因此,扶貧如何有效地把大架構和落戶到城之間有效地勾連起來產生效益,這應該是成功的關鍵。
在大項目結構和全域旅游結構下,能不能結合世界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以及文化遺產,武陵山區有全域化、全面化一體化發展,形成大架構,玩轉武陵山、穿越武陵山,整合武陵山這個題目現在還沒有突破。
林峰博士認為,首先是武陵山要整合和發展結構,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全域旅游一體化發展;第二,充分利用武陵山區的資源優勢,形成大項目支撐;第三,山下運用民俗資源,文化資源,落地到戶、到村之間,尤其是結合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這兩個都是國家非常支持的。就地城鎮化發展結構,而不局限于產業扶貧結構,是產業和城鎮化同時都在推進扶貧結構一體化發展。
扶貧很核心的問題,不僅僅是讓人家富裕起來,很重要還在于讓他們過上自己生活的,成為現代人的結構,現代人生活條件的具備不僅僅是在原有村落互動的前提下,提升村落價值。而且還在于移民搬遷,通過城市化發展,實現廣大山區農民有效地進入到城市綜合體,進入到城市,特色小鎮,旅游小鎮,村寨整合的綜合體結構中,從而實現城市化,深入產業發展相互支撐的結構,我想這幾個領域的發展對于武陵山區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小結:旅游精準扶貧,關鍵是落實到戶,有效地把大架構和落戶到城之間有效地勾連起來產生效益,落實到戶的第一步,是準確識別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和家庭基礎。只有精準識別扶貧對象,了解他們的致貧原因,并根據每一家的具體條件能力,才可能制定出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幫扶。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易鵬飛:抓實旅游扶貧,決勝脫貧攻堅2018-10-16
- ·突出特色創新模式打造十大旅游扶貧片區2018-10-12
- ·旅游扶貧的“井岡山路徑”2018-10-12
- · “幫村書記”侯秦順:讓旅游扶貧的池水活起來2018-10-12
- ·廣西旅游扶貧點成“網紅”2018-10-09
- ·平山縣脫貧摘帽 西柏坡紅色愈濃2018-10-09
- ·湖南出臺“104535”計劃 明確未來三年脫貧攻堅目標2018-09-29
- ·新疆:讓農牧民吃上“旅游飯”2018-09-28
- ·精準做好旅游脫貧文章2018-09-28
- ·野三坡帶動71個村旅游脫貧2018-09-25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