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是湖南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休閑城市。近年來,郴州市深入貫徹中央、省委旅游扶貧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進旅游業精準扶貧,走出了一條旅游產業與脫貧攻堅協調發展的路子。2017年,全市通過旅游扶貧帶動脫貧的貧困人口達到13637戶、39183人,分別占年度總脫貧數的48.8%、42.9%,79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實現摘帽,桂東縣率先整體脫貧。
創新工作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走深走實走新旅游扶貧道路。
從戰略的高度來定位。實施“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把文旅產業列為全市五大重點產業之一,制定文化旅游體育千億產業四年行動計劃,不斷夯實旅游扶貧的產業基礎。
以全域的思維來規劃。突破“抓旅游就是抓景區”思維,按照“旅游產業全域覆蓋、旅游景區全域聯動、旅游產品全域優化、旅游線路全域統籌、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場全域營銷”的思路,構建“一核兩極多點”旅游發展總體布局,打造“錦繡瀟湘·別樣郴州”系列旅游品牌,積極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蘇仙、桂東、汝城、資興、宜章、北湖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用統籌的辦法來推進。跳出旅游抓旅游,把旅游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公共服務等工作同規劃、同部署。實施“旅游扶貧+”工程,加速農旅、工旅、文旅、體旅、康旅融合,拓寬其他產業的旅游功能,使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形成旅游帶動產業、產業推動扶貧的格局。
強化產業支撐
因地制宜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旅游扶貧模式,增強旅游產業的帶動力。
景區輻射“帶動”。把核心景區的周邊村落特別是貧困村作為景區休閑、觀光和民宿文化體驗承接區來打造,細化實化“景區帶村”任務措施。2017年,桂東、安仁、宜章、汝城四個片區縣利用莽山、稻田公園等8個景區帶動了周邊19個貧困村12049個貧困人口就業。
鄉村旅游“拉動”。大力發展特色民宿、風情小鎮、歷史文化村落、養生休閑山莊、農家樂等鄉村生態休閑旅游,把普通農家變成旅游勝地。桂東縣金洞村建設了避暑度假休閑養生為主題的民宿近60家,發展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的體驗式旅游,2017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000余萬元,人均增收5萬元以上。
旅游商品“推動”。引導各地開發鄉村旅游商品,包裝土特產品,增強造血功能。汝城縣熱水村采用“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大禾米糍、冬筍、香菇、竹稻米、竹筒酒、手工紙等特色旅游商品,推動農副產品規?;?、產業化、品牌化,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節慶活動“撬動”。2017年,郴州市成功舉辦春、夏、秋三季全市美麗鄉村旅游文化節和中國(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各縣市區分別舉辦桃花節、櫻花節、艾葉糍粑節、春分藥王節等節會活動,豐富了旅游產品供給,擴寬了貧困戶就業、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做實市場主體
旅游扶貧的根基在旅游產業,活力在市場配置,主力軍是市場主體。郴州市堅持“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原則,在做好頂層規劃布局、資源保護管控、基礎配套完善的基礎上,全力抓產業、抓企業、抓招商,緊緊依靠市場主體來支撐旅游產業、促進旅游扶貧。
招大引強做優主體。積極整合旅游資源,精心包裝旅游項目,對標有實力、有誠信、有成功范例、有專業團隊的大企業進行精準招商,近三年引進了長鹿、中景信、中惠旅、瑞欣和、花間堂等多家戰略投資者,簽約旅游項目75個,總投資額430億元,建設了莽山文化旅游景區、長鹿國際旅游度假區、飛天山文化旅游產業園、郴州長卷等一大批重大旅游項目,郴州旅游實現了規模、品位、效益的巨大飛躍。
幫難解困扶持主體。建立“引進-落地-投產-幫扶”全過程服務機制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對重點旅游企業和旅游扶貧項目實行市級領導掛點聯系、一線調度,組建專門隊伍駐點幫扶,面對面解決旅游扶貧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
培小育新發展主體。推出系列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政策措施,開展鄉村旅游創客行動,深化政務服務“一次辦結”改革,暢通民間資本投資鄉村旅游渠道,激勵了越來越多創新創業人員投身旅游扶貧,全市旅游產業投資連續多年保持在增長25%以上。
注重結合融合。旅游扶貧,脫貧攻堅、區域發展是目標,有機結合、帶動融合是關鍵。
讓群眾更富。堅持把貧困戶精準受益作為落腳點,通過旅游就業、入股分紅、農產品產銷對接、土地流轉等增收方式,構建了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有效參與旅游扶貧,共享旅游扶貧成果。全國特色少數民族瑤族寨——資興市回龍山鄉二峰村是個貧困村,回龍山景區創建AAA級景區后,村民除了依托景區從事務工就業、土特產品銷售、食宿經營、帳篷出租外,還自發組織瑤族文藝演出團隊為游客義演,既富了錢袋,也富了腦袋,達到了扶貧扶志扶智的多重目的。
讓村莊更美。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順應旅游產業發展要求,大力開展環境整治、規范建房、廁所革命,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市建成各類鄉村旅游區(點)200多家,其中五星級42個,四星級104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讓縣域更好。以旅游產業為重點,引導支持各地加速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推動縣域產業向高端、綠色、鏈式方向發展,逐步擺脫資源路徑依賴,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桂東縣將旅游產業作為富民強縣首位產業,近三年旅游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年均在35%以上,旅游從業人數占本地就業總數45%以上,農民來源于旅游的收入占純收入突破30%。
讓黨建更強。推動基層黨建與旅游扶貧深度融合,實施“1+4”系列文件,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能力、經濟助推能力、基層治理能力、群眾服務能力。“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沙洲瑤族村由村黨支部牽頭,建立“支部引導、集體經營、農戶參與”機制,有力促進了紅色旅游開發。桂東縣漚江鎮青竹村經過整治軟弱渙散,新的班子積極引進企業和能人大戶發展民宿、康養、觀光農業等旅游業態,不到一年的時間,10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2萬元,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示范村”。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突出特色創新模式打造十大旅游扶貧片區2018-10-12
- ·旅游扶貧的“井岡山路徑”2018-10-12
- · “幫村書記”侯秦順:讓旅游扶貧的池水活起來2018-10-12
- ·廣西旅游扶貧點成“網紅”2018-10-09
- ·平山縣脫貧摘帽 西柏坡紅色愈濃2018-10-09
- ·湖南出臺“104535”計劃 明確未來三年脫貧攻堅目標2018-09-29
- ·新疆:讓農牧民吃上“旅游飯”2018-09-28
- ·精準做好旅游脫貧文章2018-09-28
- ·野三坡帶動71個村旅游脫貧2018-09-25
- ·旅游扶貧的“張家界樣本”2018-09-2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