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鎮古村落專題
2011-11-04
綠維創景
標簽:
古鎮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作者:祝維龍
中國是世界上僅有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長河而不曾中斷的國家,悠久的歷史賦予了中華民族博大而豐富的文化遺產,甲骨文、青銅器、長城、故宮……以及具特色的各種民族、民間文化,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而燦爛的文明景觀。古希臘哲人曾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眾多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閃爍著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勤勞的光芒。她們是傳承中的載體,更是發展的依托,她們不僅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作為江山文化工作者,關注更多的是江山的文化保護與開發。其中,江山古文物又以廿八都古鎮為首。
廿八都古鎮,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傳承了千年的文脈,擁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間文化,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落和古建筑藝術,其數量之多,種類之齊全,特色之鮮明,繪畫雕刻之精湛,歷史文化價值之高,為江南古村落之罕見。古鎮至今仍保留有2段傳統古街道、36處古民居、2座文廟、14座增廟、10大景觀、4大家族、13種方言、142個姓氏。其中公共建筑的如宮、殿、廟、宇、禮等有11座,每幢建筑均有精湛的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和豐富的彩繪藝術,一群熔浙式、徽式、贛式建設于一爐的古建筑在中國民間建筑在中國民間建筑中可謂獨樹一幟。山歌、民舞、旱船、花燈、剪紙、木偶以及民諺、民謠、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在鎮中盛行,逢年過節更是各呈異彩,熱鬧非凡??梢娯グ硕細v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自然景觀豐富、風俗民情鄉土氣息濃厚。
199年廿八都被公布為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后來改稱為歷史文化保護區,1998年公布為浙江省首批作家創作基地。近年來,江山市科技與旅游聯姻,成果喜人。例如,維修了文昌閣,使這座占地1576 平方米三層重檐歇山頂樓閣,重現飛檐高啄、勾心斗角,檐馬叮當的雄姿,重現繪畫、浮雕、鏤空雕等工藝的精湛,重現340幅壁畫的栩栩如生;還發掘了鎮區“爐峰夕照”、“相亭晚鐘”、“楓橋望月”、“浮蓋殘雪”等10景,并豐富每個景的文化內涵。“文化飛地”、“一個遺落在大山里的夢”的贊譽漸入人心。04年5月,《浙江省廿八都古村落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項目通過省科技廳驗收。然而,我覺得仍有一些保護修繕工作尚未盡興,仍有差強人意之處,有待提高。
前些年,古鎮風貌遭受著嚴重的破壞。一方面來自自然的風化侵淫。古鎮的古建筑大多修建于清末民初,而且為木質結構,由于時光消磨,風雨侵蝕,自然物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損壞傾塌現象的有發生。特別是1993年一場罕見的龍卷風席卷了整個古鎮,水安橋橋亭被全部掀毀,古建筑中壯觀的文昌閣瓦片大部分破碎,檐牙被摧毀,雕刻繪畫被侵蝕,其它古建筑均遭受不同程序的損壞。另一方面是來自人為的破壞。作為古鎮古建筑保護的主體―――村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在古民居中搭建豬舍、廁所等附屬用房,甚至拆除古民居建新房,造成了對古建筑群落的空間環境的破壞。
如今社會中,因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或以開發的名義破壞文化遺產的行為比比皆是,對待文化遺產缺乏科學態度的做法也屢見不鮮,為一己私利毀滅文化遺產的做法也偶而有之。
那么,對于一個具開發價值的歷史古鎮,如何才能正確地修繕和保護原味的民間古文物藝術呢?
首先,要改變城市建設中的一些錯誤觀念,認為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就是城市的現代化,而傳統建筑、文物在某些人眼中則成了阻礙城市發展的古鎮文化的保護與開發障礙。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拆舊建新,結果卻失去了老城原有的特色和韻致;而新興的城市又以大廣場和“火柴盒式”的塔樓為基本格局,城市的面孔單調雷同,缺乏文化意蘊。而廿八都老街的風景自成一格:高高的墻、窄窄的路、狹狹的天,在這般單純的長街中卻有各家門楣在爭奇斗艷。門楣多為樓閣式,由梁、枋、檐、櫞、望板和垂蓮虛柱構成四柱三樓。上覆黛瓦,檐角起翹,各個部件都有精細木雕裝飾,而且個個玲瓏精致,栩栩如生。南北建筑之風格,浙式、徽式、贛式、閩式之風韻,和和氣氣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然而近幾年來,摩天大樓式的水泥樓宇成了不少城市建設的一種模式。有人說,有的城市正在失去寶貴的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蘊。我們要汲取這些教訓,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并不矛盾,與經濟發展也不對立。讓城市發展與文物保護完善結合,讓現代化的前進步伐與古城風韻的傳承協調一致。
其次,要加強文物保護的宣傳?,F在的宣傳大都存在著這樣一些反差:對外宣傳得多,對建設、旅游等部門宣傳得少;對專業人士宣傳得多,對群眾宣傳得少。如此一來,宣傳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還要樹立起廿八都人民的主人翁意識,自覺保護古鎮文物與財產的損失,堅決抵制急功近利者對文物的販賣與破壞。“不能僅為一盤豆子就賣了老祖宗的遺產。”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要科學合理地做好城市規劃與布局。文物古跡豐富的城鎮應該更好地保留當地的建筑風格,不能盲目地求新、求洋,破壞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丟掉了鮮明的民俗特色。例如,為了方便游人行走,鏟平了鵝卵石小徑,修建起了水泥大道。那崎嶇蜿蜒的小徑帶給人們的那種靜謐感蕩然無存,此時怎能感受到濃濃的鄉土氣息?又如,在不妥的方位坐落一個汽車加油站,阻擋游客們一覽古鎮全貌的視野,有煞風景。再如,翻修古建筑時,為了創新,摻雜一些現代工藝,不土不洋的,韻味全無。殊不知,那些歷經滄桑的建筑瑰寶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價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日俱增,閃現出不可磨滅的光輝。所以在城市的規劃布局上,我們應該更好地繼承先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將實用與完善相結合。譬如,蘇州市在城市建設中注意保護古城,形成了新城、古城各具風采的城市風貌。我們也應該借鑒這些寶貴經驗,循著這個思路,提高城市建筑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廿八都不僅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引人入勝,還有古樸濃郁的民俗風情,獨特厚重的文化積淀,使古樸淡雅的廿八都鎮在現代文明的包圍中顯得異樣奪目。
當年的古鎮曾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山歌對唱、跑旱船、踩高蹺、舞龍獅、戲魚蚌、玩木偶、剪紙和“趕鬼節”等民俗民間文化活動盛行。由于民間藝術大多以“口耳相授”的原始形式傳播,面狹,行短,隨著斗轉星移,特別是年輕一代受外來文化影響,而對傳統文化漸失去興趣,因此古鎮民間藝術大多失傳或瀕臨失傳。原在古鎮青年男女結婚盛行的“扛豬邊,刀插肉”的風俗等,也漸漸地被其他形式所代替。
近幾年來,市里先后挖掘了已失傳的廿八都舞龍、舞獅、木偶等藝術絕活和已涉臨失傳的山歌對唱、劃旱船、魚燈蚌精、剪紙等藝術形式。還收集到民歌、民謠、民間故事資料。
我想,保護文化遺產并不排斥對其合理利用,處理好保護與利用、學術研究與旅游開發的關系,還能得到可觀的回報。眾多專家學者和省內外知名人士都到過廿八都,對這里的古建筑贊不絕口,認為具歷史保護和旅游開發價值。謝晉導演曾感慨:“張藝謀如果到過廿八都,《菊豆》就不會放到歙縣去拍。”因此,這些獨特的古文化遺產、民俗風情不僅要挖掘整理,更應該加大力度宣傳,開發風俗旅游。讓異地旅游觀光者切身感受一下異域風情,如送擔禮、扛豬邊、連刀肉;享受一下各種民俗特色的手工藝品、風味小吃、特產等,如:銅鑼糕、豬蹄豆寇、山藥、臍橙和高山蔬菜等。這些風味特產已逐步走向市場,走向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
“在這樣的深山老林中,移民們帶來各地的文化精華與藝術智慧,將平凡的山里生活裝點得如此高雅、精美、充滿靈氣。小小古鎮靠著這份文化自尊,悠悠自得、不卑不亢地占據著這片山地,一代一代地演繹著自己的故事。”雖然舊時的廿八都因失去古道優勢后,經濟走向了衰弱,但是一個有深厚文化積累的地方,她的生命力是頑強的,只要她的人民好好保存這份文化飛地的歷史遺產,廿八都就能起飛。我堅信。
在歷史與現代、發展與繼承的交叉路口,文化遺產是個充滿魅力而又讓人感到沉重的話題。如何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傳承古代文明,如何既對得起子孫又無愧于祖先,值得每一個文化古國和她的人民去思考和探索。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鄉村振興農旅融合2019-03-11
- ·田園綜合體共享農莊2019-03-11
- ·休閑農業與休閑商業2019-03-11
- ·現代農業的3大體系與6化手法2019-03-11
- ·農旅IP|農家百坊--傳統農莊文化體驗區2019-03-11
- ·農旅IP|藝術田園—以農業為基的文化創意活動2019-03-11
- ·郊野休閑:生態型農莊主題公園開發模式2019-03-11
- ·十九大與旅游(三)-農旅融合2019-03-11
- · 農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人氣聚集的主要路徑2019-03-11
- · 鄉村土地獲取的八大策略分析2019-03-1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