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遺名單清除的文化遺產
2009年6月,德國德雷斯頓(Dresden)的易北河谷被世界遺產委員會除名,成為首個被清除出世遺名單的文化遺產,引發了諸多爭論。近日在德國參加一個世界遺產的論壇,我走訪了易北河谷,親身體驗了除名事件對當地社區的沖擊。
德雷斯頓位于德國東部,易北河穿城而過,是一個典型的歐洲安居小城。主城區曾林立各種巴洛克式的建筑,二戰后期幾乎全部毀壞。但易北河的川流不息給了這座小城持久的活力,沿河18公里的兩岸自然景致和建筑與河水交相輝映,帶給游覽者無與倫比的人文體驗。2004年,易北河谷以文化景觀的名義入選世界遺產。
但在入選的同時,世界遺產組織也發出警告,認為河上游一座計劃中的鋼梁橋瓦施羅申橋將破壞景觀的原貌,但在當時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2006年,由于這座橋的橫空出世,易北河谷被列入“瀕危世遺名錄”,入選僅兩年即面臨被除名的危險。
這兩年間究竟發生了什么?簡言之,是一出出政治戲劇的上演。2005年2月27日,德雷斯頓進行了一次全民公決,政府擬定全體市民投票:是否同意修建瓦施羅申橋。結果有68%的人選擇了“支持”。有了“民意支持”的政府更加理直氣壯地開始大橋的建設。
這次“公投”的結果讓世界遺產組織大失所望。一直以來,該組織都致力于以遺產為契機推動當地社區民眾的文化自覺和自主性,然而德雷斯頓的民眾卻以集體投票的方式要求“破壞”一個遺產,而這樣的投票又具有無可辯駁的合法性。對世界遺產組織來說很難想象,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擠破了頭都要申報遺產的時候,竟然有人選擇對抗?
其實,民眾也是被冤枉的。仔細回顧此次公投,我發現,選項的設置非常具有導向性,問卷沒有提任何與世界遺產相關的話語,只是問“你是否支持修建大橋”。這種問題設計很容易讓民眾錯認為這只是一項與城市發展相關的舉措,絲毫意識不到被世遺除名的危險。按照一些當地學者的話說,這是當時新上任的政府為了與前任政府顯示政策不同而刻意為之,所謂的民眾意見只是被政客利用罷了。
但木已成舟,既然挾持了民意,橋就不得不建。直到“公投”一年后,易北河谷被列入瀕危名錄,許多當地民眾才恍然大悟:被坑了!他們開始頻繁組織示威游行,反對大橋的修建,他們拿出亞琛大學早先的一個報告,證明大橋的修建破壞了易北河谷的景觀。一方登臺,另一方也毫不示弱,支持修建的民眾同樣在河邊搭臺為大橋助威,畢竟人家擁有投票投出來的“主流”民意支持,誰也無話可說。
事情越鬧越大,從2006年秋天開始,德國聯邦政府不得不介入此事:先是召開文化委員會的聽證會,又由德國的世界遺產代表主持召開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2007年3月和5月,德雷斯頓所在州的最高法院以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分別宣布,大橋的建設以及公民的建橋意愿不可改變。
這下,上到聯邦法院,下到市法院,都為大橋開了綠燈。但世遺組織不愿放棄,他們繼續游說各方:如果要解決交通問題,能否選擇其他的方式,比如開通道,比如換地方?但這種學者式的游說很難對已定型的政策有所改變,州法院甚至責令大橋的建設要“迅速”執行。到了2009年,在一點商量余地都沒有的情況下,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易北河谷除名。
回顧整個過程,民意看似占據了上風,但被利用的成份相當明顯。雖然除名已經告一段落,但事情遠沒有結束,由此引發的兩派辯論至今仍在進行,橋下的游行也依舊不斷上演。既然橋的修建不可逆轉,人們開始關注另一個層次的問題:即使修了橋,河谷的遺產價值就消失了嗎?究竟誰有權利來定義什么是遺產?文化景觀到底是個什么概念?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德國或為圣誕老人申遺 稱遭美國圣誕老人“威脅”2013-12-17
- ·羅馬尼亞鹽礦變身宏偉地下博物館2013-12-13
- ·巔峰體驗 玩轉全球頂級山頂假日酒店2013-12-13
- ·美擬建全球首座“漂浮城” 5萬居民兩年環游地球2013-12-06
- ·日媒稱日本料理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12-06
- ·重振旅游業 埃及國家博物館改造啟動2013-11-26
- ·德國旅游新年新主題 世界遺產+文化藝術2013-11-26
- ·韓國泡菜為何能“入遺”2013-11-19
- ·重溫帝國舊夢 探訪古羅馬的十大最佳去處2013-11-19
- ·車輪上的旅程 玩轉最美的8條火車觀光路線2013-11-13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