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分類布局規劃:五大要求與“1+6”規劃體系
綠維文旅基于多年村鎮研究及實操經驗,綜合村莊分類發展五種模式(詳見《村莊規劃:村莊分類發展五大路徑》),提出村莊規劃五大要求以及“1+6”規劃體系,推進村莊分類形成適度規?;?、特色化、現代化的鄉村發展結構。
一、村莊規劃五大規劃要求
1.多規合一,統籌發展
鄉村振興規劃是首先要完成指導區域鄉村振興發展的戰略性和總體性規劃,對縣域內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措施作出總體安排,然后在此指導下,通過鄉村空間布局、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鄉村產業發展、宜居鄉村建設、鄉村生態環境、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遺跡保護等專項規劃,進行深化和落實,全面指導縣域鄉村振興落地實踐。同時在“1+6”統領下,各地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編制各類年度實施方案、重點鎮(特色鎮)鄉村振興規劃、重點村(特色村)建設規劃、鎮(村)土地利用規劃等,最終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鄉村振興規劃體系。
2.因地制宜,分類推進
隨著當前農業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和村莊規劃建設的持續推進,農業生產水平得到提高,農民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雷同建設、“千村一面”的現象仍然較為突出。因而,在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時,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科學把握村莊的差異性和分化發展特征,不高一刀切和統一模式,要突出區域發展重點及建設重點、體現地方和鄉村特色,打造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美麗鄉村,從整體層面提高村莊的建設質量和水平。
3.強化融合,協調發展
在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前提要求下,要將融合發展理念融入到鄉村振興規劃的全過程。具體說,就是在規劃中要注重城鄉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產村融合、功能融合、要素融合等多方面的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在空間功能銜接、產業發展布局、生態空間保護、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置等方面的一體化,實現城鄉發展相互協調、促進。
4.創新引領,激發活力
為推進農業農村特色化、現代化發展,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注重轉變發展思路、創新規劃理念、突出問題導向。制定鄉和村莊規劃,要充分考慮農業、農村、農民的基礎現狀、資源特征,以及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對規劃的要求,積極響應國家深化農村改革、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的基本要求,廣泛調動社會個方面力量,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主體、要素及市場,注重以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鄉村全面振興,以文化復興促進鄉村文化傳承,以人才匯聚、土地政策優化推動和保障鄉村振興,不斷增長農業農村的發展動力和活力。
5.保護生態,和諧發展
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為重、自然恢復的方針,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文化,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貫徹“節水、節能、節地、節材”的建設要求,著重保護耕地與自然資源,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鄉村地區可持續發展;注重保護村莊傳統文化,規劃要突出村莊發展重點,注重挖掘利用傳統農耕、人居等文化豐富的生態理念,保護村莊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發展農村綠色經濟,圍繞農村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經濟和生態人居等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健康養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綠色產業,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二、村莊規劃“1+6”規劃體系
“1+6”規劃體系中,“1”指縣域鄉村振興規劃,是戰略統領性規劃;“6”指鄉村空間布局規劃、鄉村產業發展規劃、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宜居鄉村建設、鄉村生態保護、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等6個專項規劃,是具體的深化和落實。
1.縣域鄉村振興規劃
縣域鄉村振興規劃是戰略性和總體性規劃,是鄉村振興的總體空間落實和時序安排??h域鄉村振興規劃從總體上指明了鄉村振興的總體發展定位與目標、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社區居住、生態與文化保護、人才培育與創新、體制改革與鄉村治理等方面的發展方向,并在此指導下,銜接城鎮體系規劃,綜合部署并落實到縣域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重大項目建設,并制定一定時期的推進實施計劃及目標。
2.鄉村空間布局規劃
明確縣域內城市化區、小城鎮區、中心村區、特色村區及其他村區發展結構的空間架構與功能定位,明確鎮(鄉)域山區、水面、農地、林地、草地、城鎮建設、基礎設施等用地空間范圍。以土地集約化、高效化利用為目標,根據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及總體空間布局,并結合村莊基本自然條件及發展需求情況,劃定空間管制范圍,提出各類用地空間的開發利用方向、設施建設及生態保育措施。
3.鄉村產業發展規劃
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包括確定鎮(鄉)域一二三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目標、定位及發展戰略,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一二三產業融合規劃和產業服務設施規劃,合理確定了農業生產區、農副產品加工區、產業園區、商貿物流區、旅游發展區等產業集中區的選擇和用地規模。在村莊分類規劃中,要因村施策,充分挖掘并放大農業農村的產業價值,培育適應地區發展的農業農村產業新業態,打造產業融合新載體新模式,推動農業與科技、文化、商貿、物流、互聯網等各種要素的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使其在發展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同時,要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創新收益分享模式,提高農民的參與融合程度;強化政策引導扶持,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4.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鄉村基礎設施規劃是基于村莊的場地分布、規劃定位及發展需求等的考慮,對包括交通系統、給排水、能源、通訊、郵電、網絡等的空間配置,并對建設標準、配置方式等作出規定的專門規劃。
鄉村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是為滿足居民社會文化需求,從空間布局與用地上對教育機構、行政管理、文體科技、醫療保健、商業金融、社會福利、集貿設施等7類公共設施進行配置,以實現宜居生活。
根據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原則,不同村莊分類的鄉村基礎設施規劃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內容和標準不同,具體可參照城鎮相關規劃要求,并結合村莊分類發展規模及水平進行適當調整。
5.宜居鄉村建設規劃
規劃以構建生態宜居農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保護村莊環境為目標,結合產居融合發展路徑,提出鄉村分類建設與整治的原則要求和分類管理措施,重點從村莊空間格局、基礎設施完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鄉村景觀改造和綠化美化等方面提升村莊人居環境和生活條件,構建村容整潔、設施配套、環境宜人、生活便利、適宜生存,具有示范作用的宜居村莊。
6.鄉村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
鄉村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要基于環境容量核算、生態敏感度和生態功能評估等工作,合理布局規劃區域生態分區、環境污染防治、生態資源利用、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等內容,構建鄉村生態安全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7.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規劃
該規劃以文化保護和傳承為首要目的,要求針對存在特色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城名鎮名村等歷史文化資源的村莊,要參照相關規范和標準編制相應的保護開發利用規劃或規劃專題,而對于其他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但尚未達到特色街區、名鎮名村等設立標準的歷史文化資源,應提出保護要求。
鄉村文化保護與傳承規劃,一方面強調文化保護,保護鄉村的空間肌理與特色風貌、傳統民居、歷史建筑、農業遺產、水利灌溉設施、瀕危文物、古樹古木等,重點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名人故居等的保護。另一方面是文化的傳承與利用,傳承地域民族風俗、傳統手工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文化資源挖掘、文化創意活化和業態復合,重塑并放大文化價值,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收藏:鄉村旅游項目開發實施全流程2019-04-15
- ·鄉村旅游項目開發實施全流程2019-04-15
- ·區域性鄉村旅游規劃要點,以普洱市為例。2019-04-11
- ·鄉村旅游發展的終極目標——鄉村度假2019-03-27
- ·鄉村旅游項目規劃實施全流程(收藏篇)2019-03-22
- ·村莊規劃:村莊分類發展路徑與布局規劃2019-03-15
- ·李金早|讓鄉村旅游成為共建共享、扶貧致富的大平臺2019-03-13
- ·魏小安|全域旅游發展重點在城市 基礎在鄉村2019-03-13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