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印發《關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當前,鄉村振興面臨著脫貧攻堅、人地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需有強大的戰略定力和系統的政策創制加以回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是打好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有7.4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從2013年到2017年,貧困人口從8249萬人減少到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0.7%下降到3.1%,取得了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而且,預計2019年底,“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減少85%以上,貧困村將退出80%左右”。然而,對于剩余的3000多萬貧困人口,減貧難度不斷加大。因而未來我們還需要持續探索如何提高這些人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生產條件。
雖然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進城務工,但不可否認,土地仍是絕大部分農民的生存之源、發展之本。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發展農業不僅不能忽視土壤污染等問題,而且要繼續提升耕地技術。同時,還要重視并改善伴隨城市化推進可能造成的人地關系矛盾。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強,各地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特色小鎮。一部分農村地區例如東南沿海地區,具備天然的區位優勢和自然優勢,能夠發展旅游業。然而并非所有農村都具備這些優勢,部分農村當前還處于需要完善基礎設施的階段,并不適合發展旅游業。農村建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因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注重農村地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握好其間的平衡性。
基于學理和現實的雙重邏輯,鄉村振興主要歸根于人才、資金和產業三大維度。
鄉村振興,人才是核心。2017年末,我國農村常住人口約為57661萬人,相比2016年減少了1312萬人。而且,據預計,未來10年農村常住人口減少的趨勢還會繼續,這就需要不斷探索農村“空心化”“空巢化”及“老齡化”等問題的解決途徑。鄉村振興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農村建設中,要多層面、多角度聚焦于人才建設和培育,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以鄉情為紐帶,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以振興為中樞,凝聚外來有識之士;以需求為向導,培養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農村要吸引人、留住人、培養人,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共建美麗農村。
鄉村振興,資金是保障。建設資金的及時投入是開啟并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資金渠道,創新融資方式,強化對農村的資金支持,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不僅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投入,也需要社會的支持。一是穩固中央的資金投入,確保國家公共財政向農村地區傾斜,形成鄉村振興的后備軍。二是完善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不斷提高財政透明度和社會監督度,形成鄉村振興的穩定器。三是拓寬融資渠道,促成社會資金向農村轉移的集聚效應,形成鄉村振興的助力閥。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多次強調,“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這就需要基于而不囿于第一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同時要讓農民成為主導者,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另外,鄉村振興還要注重科技興農、綠色興農,堅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農村的穩定和繁榮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任務。當前,我國仍處于城市化階段,城鄉之間仍然存在差異。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要重視精準脫貧的難度和持久度,調節好人地關系并把握好鄉村振興的平衡性。未來,如何通過城鄉一體化解決農村中存在的問題,促使農業農村發展,仍需深入探尋。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聚焦博鰲論壇 | 韓長賦透露鄉村振興戰略初步安排2018-04-1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