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再出發 鄉村振興在路上
——北京“三農”40年發展剪影
北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2017年)
延慶區大莊科鄉沙塘溝村
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對角溝門村
40年:“三農”發展結碩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北京“三農”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由溫飽邁進全面小康,城鄉由“二元結構”走向深度融合,農業生產由傳統走向現代。
農民:由溫飽邁進全面小康
改革開放40年來,全市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結構變化顯著: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240元,相比1978年,年均增長12.8%,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6.8%。其中,工資成為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年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到75.2%;同時,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消費升級明顯:消費支出全面增長,2017年人均消費支出18810元,是1980年的74.3倍。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例)由1998年的42.3%下降到2017年的24.7%,消費形態從單一物質生活需求向多樣化服務需求轉變,旅游、信息、娛樂等滿足精神生活需求的服務性消費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
城鄉:由“二元結構”走向深度融合
改革開放40年來,全市積極貫徹落實城鄉統籌發展要求,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進一步完善,城鄉進入深度融合發展階段。農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2016年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安裝了有線電視的村占比為99.9%,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的村占比為99.3%,99.9%的農戶飲用水為經過凈化處理的自來水,79.2%的農戶使用水沖式廁所。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提高,200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4年低保標準實現城鄉統一,2003年建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18年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2017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障農村參保人數達到191.1萬人,建立了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管理制度,率先在全國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覆蓋;生態功能日益增強,加大農村地區“煤改清潔能源”工作力度,2017年基本實現南部平原地區村莊“無煤化”,2017年農業生態服務價值達3635.5億元。
農業生產:由傳統走向現代
改革開放40年來,全市農業發展經歷了以產量為目標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初期至1993年)、以質量效益為目標的提升階段(1994年至2003年)、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方向的發展階段(2004年至2014年)和以“調轉節”為中心的高質量提升階段(2015年至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圍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按照市政府《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傳統農業生產規模持續收縮,2017年糧食播種面積100.3萬畝、比2014年下降44.4%,家禽出欄3115.2萬只、比2014年下降58.7%;都市型現代農業穩步發展,2017年休閑農業與民俗旅游接待游客4337.4萬人次,實現收入44.1億元,分別比2014年增長13.4%和22.2%。連續舉辦了六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通過舉辦世界馬鈴薯大會、世界月季洲際大會等擴大了國際交流,會展農業成為郊區農業文明和農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成為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點。
?。▏医y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新時代:鄉村振興在路上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鄉村的發展和未來勾畫出了新的宏偉藍圖。北京市委市政府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緊密結合首都“市情”和“農情”,不斷加大統籌謀劃、調研指導、推動落實的力度,在全市迅速形成了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熱潮。
2月4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3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進行了部署;5月5日,對標對表中央一號文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從今年4月起,蔡奇書記連續兩個季度帶領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低收入村戶增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三農”工作重要課題,開展市級領導大調研,深入十三個涉農區進村入戶,看生態、查環境、訪民生、問產業、促增收、找問題,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8月17日,蔡奇書記在鄉村振興大調研時強調:要把握“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市情,打造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的典范。堅持首善標準,遵循村莊發展規律,突出生態宜居,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北京樣本。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年多來,全市堅持首善標準,立足“四個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穩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步涌現出一批成效顯著、亮點突出、可看可學的典型村莊,這些村莊的成功探索,正在逐步破譯首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密碼,通過先行先試、典型引路,開創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良好開局。
產業興旺
密云區巨各莊鎮蔡家洼村逐步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清晰的產權關系,充分激發了農村和農民的生產活力,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合作社下設生態景區、豆制品加工、蔬菜種植等22家企業,為村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回鄉就業。村內都市型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蔡家洼成為了北京鄉村產業發展的典范村莊。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全市著眼產業興旺,著力推動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種養規模調減目標提前兩年完成,農業節水成效明顯;創建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范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全國領先;積極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認定了4家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村鎮被認定為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面開展設施農業項目用地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建立設施農業臺賬管理系統、日常巡查制度、“黑名單”制度等長效機制;強化科技興農、旅游富農,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合作建設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全市現有1200余個休閑農業園區、8300余戶民俗旅游接待戶,年接待游客4000萬人次以上;規范引導宅基地盤活利用,培育了一批精品民宿。
生態宜居
一片看似尋常的蘆葦叢,生長在平谷區大興莊鎮良莊子村,它其實是一個污水處理設施。這個污水處理設施,通過過濾、吸附、植物吸收等物理、生化協同作用,實現了對污水的高效凈化,有效改變了村莊污水橫流、蚊蟲滋生的舊面貌。蘆葦景觀與鄉村美景渾然一體,清風襲來,令人心曠神怡。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全市著眼生態宜居,著力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農村地區全面開展“清臟、治亂、增綠、控污”工作,累計清理各類積存垃圾29萬余處,拆除違建3.5萬余處,新增綠化面積800萬平方米,治理污水溢流點6600余處、黑臭水體3800余條;深入開展“廁所革命”,新改建公廁500座,將5200余座公廁納入統一管護,全市無害化衛生戶廁比例達到89.5%;13個涉農區全面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全市94%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處理;450個村的“煤改清潔能源”改造任務圓滿完成,累計完成2963個村莊、約111萬戶農戶改造,實現平原地區村莊“無煤化”目標;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全市平原地區生態林總面積超過150萬畝;全面建立落實四級河長制,污水處理率由83%提高到92%。
鄉風文明
延慶區大莊科鄉沙塘溝村被譽為“平北紅色第一村”,沙塘溝村開展紅色體驗基地以來,每周都有高校、企業團體前來學習觀光,游客們在這里接受革命傳統熏陶的同時,還能賞村莊美景、吃“憶苦思甜”飯,浸染在淳樸風土民情中。2018年10月,沙塘溝村正式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沙塘溝村將開展多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村基層落地生根,與傳統革命精神一起,滋養鄉風文明。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農村的發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全市著眼鄉風文明,著力推進了文化振興和鄉風文明:全市累計已有55個單位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創建了115個首都文明鄉鎮、760個首都文明村;推進延慶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建立“2+6+N”志愿服務隊伍,打造1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示范引領鄉風文明;累計建成鄉情村史陳列室349處;發揮村規民約作用,積極推動移風易俗;不斷增強農村農民文化自信,弘揚鄉村優秀文化,配合辦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組織特色活動29項;實施了“文化駐鄉工程”;舉辦第29屆北京市農民藝術節;繼續開展“美麗鄉村·筑夢有我”大型新聞公益行動;完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政策,公布了44個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治理有效
在密云區溪翁莊鎮東智北村,村內的建設無論是山上的消防水塔、避險棚,還是山下的田埂道、小涼亭,都是本村干部和村民自己設計建造的。而在幾年前,東智北村還是個軟弱渙散村,村內工作幾乎無法開展,村民時有上訪。“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村支書高賀民上任后,將加強黨組織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一邊聽取民情民意,一邊和村委黨員們討論村莊發展,組織不再渙散、干群關系不再緊張,全村人民一鼓作氣,主動開始了美麗鄉村建設。村民高賀民說:“我們村的活兒都是咱們村民自己干,我們村沒有低收入戶,人人有活兒干。本著黨建引領、群眾響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家園,老的傳統永不落后。”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卓有成效的鄉村治理實踐,正在給村民帶來越來越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全市著眼治理有效,著力推進了鄉村自治、法治、德治:農村基層組織整體功能不斷強化為村莊有效治理提供了堅實保障,深入推進了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扎實開展了黨支部評星定級、黨員積分管理等工作,著力推動鄉村組織振興;連續19年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組織開展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嚴格“五好、十不能”資格條件,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健全干部駐村幫扶工作機制,累計選派第一書記623名;健全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試點開展“三農”服務隊伍學歷教育;落實“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工作;進一步規范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
生活富裕
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鄉對角溝門村,地處深山,曾經,全村136戶有105戶是低收入戶,是典型的低收入村。2015年,對角溝門村完成整建制搬遷,原本破舊的房屋被改造成灰磚青瓦三合院落。在住房保障的前提下,對角溝門村整合資源優勢,成立專業合作社,定期組織學習培訓,村民種植果樹花卉,開辦特色民宿,并有公益性就業組織為低收入農戶安置公益崗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2017年底,對角溝門村年人均收入達兩萬三千多元,徹底摘掉了“低收入”的帽子。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全市著眼生活富裕,著力推進了農民增收的多元實現: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2元、同比增長8.9%,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9405元、同比增長17.4%;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610元提高到710元,福利養老金從每人每月525元提高到625元;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分別調整為1000元、2120元;全年實現近5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同時,為努力打贏低收入幫扶攻堅戰,全市深入落實“六個一批”精準幫扶措施,目前累計實施了582個產業幫扶項目,帶動1.8萬低收入農戶長期穩定增收,在城市公共服務類崗位安置農村勞動力11731人,對低收入農戶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給予全額補貼,低收入村實現了醫療服務全覆蓋,將低收入農戶納入危房改造政策范圍,開展“五個對接”社會幫扶、實現了社會力量與低收入村結對幫扶全覆蓋。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一批走在前列的美麗鄉村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樹立了榜樣。2019年,全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這條主線,切實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像抓城市工作一樣抓好“三農”工作,像抓城市背街小巷一樣抓好農村人居環境,像抓城市治理一樣抓好鄉村治理,促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全面振興,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路子。(中共北京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鄉村旅游發展都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2019-04-23
- ·激活農村沉睡資產 激發鄉村振興活力2019-01-08
- ·臨洮: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2019-01-08
- ·科學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2019-01-08
- ·來亞紅:閑置空間“小騰挪” 鄉村振興“大亮點”2019-01-08
- ·鄉村振興,湖南克“難”而上憑什么2019-01-08
- ·立足縣鎮市場 蘇寧智慧零售成“鄉村振興戰略”助推器2018-12-26
- ·解讀:河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8-11-27
- ·三皇廟村書記江金南談鄉村振興:做歷史文化的傳承者2018-11-01
- ·美麗鄉村經濟新動能:"萬村景區化"的浙江樣板2018-08-10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