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其它影響因素,如居住區所處建筑氣候分區及地理緯度所決定的日照間距要求的大小不同,對居住密度和相應的人均占地面積也有明顯影響;城市發展水平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此外,人口戶型結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據調查表明,各地城市的戶均人口大多在3.2人至4人之間,平均近3.5人,且許多大中城市近些年大多在3.2人至4人之間,平均近3.5人,故本指標按每戶3.5人計。這些因素情況很復雜,有的也沒有明顯的規律性,為簡化本表未將其作為定量因素直接在表中體現,但在控制指標的幅度中已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
2.本表對住宅層數一欄作過兩種方案分析。一種方案不考慮中高層(七至九層)住宅。理由是現行的中高層住宅均不帶電梯,也未預留電梯井,與本規范第5.0.5條“無電梯住宅不應超過六層”的規定不一致,如設電梯則不經濟,故不宜在本表中出現。第二種方案包含有中高層住宅。理由是在調查的全國140余個居住區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居住區建有中高層住宅,且在多數大城市和相當多的中等城市中,中高層住宅的比例日增。如不考慮則影響指標的準確性。根據這一現實情況,并考慮到中高層住宅對人均用地指標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本規范給予考慮。但本表僅反映人均用地指標,并不認為中高層住宅的采用是合理的。
3.表中的住宅層數和不同的層數組合,主要考慮不同規模的居住區中經常出現的層數和層數混合型式。對可能性很小的全高層、全中高層或全低層的3萬至5萬人規模的居住區未在表中列項反映。對多低層混合的居住區及多、中高、高層混合的小區、組團等類型也未予單列,如有這種情況可參照相近類型的指標控制。
4.本表的控制指標還考慮了政策性因素。一是控制低層,對低層住宅的用地指標,上限不宜太高,以限制建過多的低層特別是平房住宅。二是中高層住宅上下限指標扣得較緊,以限制只有在要求達到一定的密度而多層住宅又達不到所要求的密度時,才考慮中高層住宅。
5.表中每項數據都有一個幅度。在使用本表和具體選用指標幅度的數據時,要考慮住宅日照間距、住宅層數或層數結構以及該城市的用地緊張程度等主要因素。一般在地理緯度較高的地區(日照間距要求較大)采用上限或接近上限指標,緯度較低的地區采用下限或接近下限指標;同一地區采用混合層布置的居住區(如多層與高層混合布置),一般用地較緊張、住宅平均層數較高(或高層比例較高)的居住區,采用下限或接近下限指標。
3.0.4這一條僅考慮本章條文內容的完整性,并對第五、第六章的住宅和公共服務設施兩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故本條內容較為概括,僅闡明居住區內建筑的構成,即由居住區自身功能所要求的住宅建筑和居民生活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建筑兩部分組成。對居住區規劃范圍內非屬居住區自身功能要求安排或現狀保留利用的其它建筑,則提出應符合“無污染、不擾民”為原則的要求,也即應符合城市對居住區用地內的適建建筑的制
第四章 規劃布局與空間環境
4.0.1居住區規劃布局的目的,是要求將規劃構思及規劃因子:住宅、公建、道路和綠地等,通過不同的規劃手法和處理方式,將其全面、系統地組織、安排、落實到規劃范圍內的恰當位置,使居住區成為有機整體,為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因而,規劃布局的優劣,直接反映規劃水平的高低。要提高規劃布局水平,就應根據條文中的原則,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除充分利用、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處理好四項用地之間的布局關系外,還應處理好建筑、道路、綠地和空間環境等各方面相互間的關系,以適應居民物質與文化、生理和心理、動和靜的要求以及體現地方特色。
4.0.2千人一面、南北不分、平淡無味是許多已建居住區的通??;只講平面布置,不思空間環境與整體面貌及片面強調住房建設,不求環境質量,也是相當一部分居住區規劃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因而,遠遠不能適應居民因生活水平與文化素養提高,對居住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為此,本規范特提出了空間與環境設計的問題,即從城市設計角度,結合居住區規劃設計特點。提出了創特色和搞好空間與環境設計的五項基本要求:
一、建筑設計和群體布置多樣化,是居住區規劃設計中應考慮的重要內容。要達到多樣化的目的,首先要重視、體現地方特色和建筑物本身的個性,如對建筑單體的選用,南方宜通透,北方宜封閉;對群體的布置,南方宜開敞,以利通風降溫,北方宜南敞北閉,以利太陽照射升溫和防止北面風沙的侵襲;其次,要根據居住區規劃的整體構思,單體結合群體,造型結合色調,平面結合空間綜合進行考慮;第三,多樣化和空間層次豐富,并不單純體現在型體多、顏色多和群體組合花樣多方面,還強調在協調的前提下,求多樣、求豐富、求變化的基本原則,否則只能得到雜亂無章、面貌零亂的效果。
二、公共服務設施是為滿足居民生活基本所需而配建的,但若設置不當,將會給居民帶來不便或不同程度地影響居民正常的居住與生活。如在住宅樓的底層設置有敲打的修補作業或餐館,對上部居民的居住與生活將是十分不利的。
三、經調查,在居住區內常常出現老人或小孩外出歸家找不到家門,主要原因是建筑或布局本身無識別標志。合理設置建筑小品是增強識別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美化環境的飾物。但應注意其體型和大小應與周圍建筑、庭院尺度相協調。
四、不注重戶外空間,特別是宅間庭院的完整性,是目前居住區規劃中經常忽略的問題,如用自行車棚、菜窯、變電室等小建筑塞滿了宅間庭院,既影響住戶,尤其是老人、兒童戶外活動,又使空間面貌極不美觀。因而,宜將車棚等小建筑結合住宅或公建安排,或利用地下室或組織在樓內或附貼于樓側設置,以及力求管線地下埋設等,以保持戶外適宜的活動空間及良好景觀。
五、居住區中的各種規劃因素均有其內在的聯系,而內在聯系的核心就是居民,因而要從滿足居民居住生活的要求出發,考慮、安排和處理好建筑、道路、廣場、院落、綠地、建筑小品之間及其與人的活動之間,在戶外空間的相互關系,使居住區成為有機的整體和空間層次協調豐富的群體。
第五章 住宅
5.0.1本條主要是在居住區分級規模和居住區外部環境條件確定的基礎上,對在住宅用地上進行住宅建筑規劃提出原則性要求。
住宅用地的條件(如地形、地貌、地物等自然環境條件和當地的用地緊張狀況以及對住宅層數與密度的要求)、住宅選型(主要指平面形狀、形體和戶型)、當地住宅朝向和日照間距標準要求等自然環境因素與客觀條件及要求,對住宅建筑的布置方式、組團間的組合方式和大小空間、層次的組織創作都有密切的關系,且互相制約,在規劃設計中必須綜合考慮。這在正文第5.0.2~5.0.6條中作了具體規定。
5.0.2住宅建筑間距分正面間距和側面間距兩個方面。凡泛稱的住宅間距,系指正面間距。決定住宅建筑間距的因素很多,根據我國所處地理位置與氣候狀況,以及我國居住區規劃實踐,說明絕大多數地區只要滿足日照要求,其它要求基本都能達到。僅少數地區如緯度低于25°的地區,則將通風、視線干擾等問題作為主要因素。因此,本規范確定住宅建筑間距,仍以滿足日照要求為基礎,綜合考慮采光、通風、消防、管線埋設和避免視線干擾與空間環境等要求為原則,這符合我國大多數地區的情況,也考慮了局部地區的其它制約因素。
根據這一原則,本規范確定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務設施中的托、幼、學校、醫院病房樓等建筑的正面間距均以日照標準的要求為基本依據,并作了具體規定。側面間距則以其它因素為主,提出了規定性要求。
一、住宅建筑日照標準
決定居住區住宅建筑日照標準的主要因素,一是所處地理緯度及其氣候特征,二是所處城市的規模大小。我國地域廣大,南北方緯度差約50余度,同一日照標準的正午影長率相差3~4倍之多,所以在高緯度的北方地區,日照間距要比緯度低的南方地區大得多,達到日照標準的難度也就大得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擬入選名單2024-03-05
- ·《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等保護提升項目建設指南》“六不”要求2024-03-05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 1月11日發2024-01-12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2024-01-11
- ·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的杭州方案(8大措施)2023-10-30
- ·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六大經驗2023-10-30
- ·關注!2024年文旅創建申報項目匯總2023-10-17
- ·重點關注!2024年12個鄉村振興創建申報項目2023-10-16
- ·一文了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政策、名單與創建流程……2023-09-26
- ·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申報工作開始(含評價細則詳解)2023-07-25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