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走協調、集聚、綠色、人文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編者按:郭文炯現為太原師范學院教授、城鎮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多年來,郭文炯教授對山西省域城市化和城鎮體系發展進程、發展戰略及城鎮規劃等方面有深刻獨到的研究,先后以資源型區域城鎮化與城鄉統籌、城鎮體系發展、區域發展與規劃等為研究重點,完成了山西省城鎮體系發展研究、晉西貧困地區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發展研究、山西中部城鎮群區際比較研究、破解山西省城鎮化障礙的對策研究等項目,參與編寫出版了《山西省城鎮體系發展研究》、《山西省城鎮化發展研究》、《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山西省浮山縣案例與理論研究》等論著。聯合與獨立承擔了山西省“十二五”規劃區域經濟發展、山西省轉型綜改試驗區總體方案城鄉統籌發展專項方案編制、山西省小城鎮發展規劃等全省性重大戰略規劃工作。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煤炭資源型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空間布局協調發展研究。
近日,本刊就我省城鎮化建設的現狀、未來發展方向與目標等問題向郭文炯教授進行了專訪。
問:郭教授是全國著名的城鎮化建設研究專家,您如何看待我省近年來城鎮化建設的情況?我省城鎮化建設具有哪些特征?
郭文炯:山西是典型的資源型省區,近年來走出了以資源型產業推動為主的資源開發速生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到2012年,全省城鎮化水平已經超過50%,這個速度是比較快的。在快速推進同時,也顯現出較為明顯的特點,大體可以概括為“六大六小”:
一是城鎮化率增幅大,質量提升步子小。從2000年以來,我省城鎮化進入了1個百分點以上的快速發展階段,2011年、2012年增幅均超過1.5個百分點。但是,城鎮化質量未實現同步提升,“人口半城鎮化”現象普遍,全省城鎮人口中約有570萬農業戶籍人口,占33%;城市設施水平仍較低,城市的承載能力提升不快。
二是山區城鎮數量大,人口平均規模小。山西的城鎮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大分散”就是城鎮分布散,分布于丘陵山區的城鎮合計占全省城鎮數量的近一半。 “小集中”表現為人口分布相對集中,太原、臨汾、運城和上黨盆地成為全省城鎮與人口分布密集區,承載了約82%的城鎮人口。與這種分布結構相對應,城鎮平均規模小,特別是小城鎮數量多、規模小,大部分小城鎮缺乏集聚效益。
三是資源型城鎮比例大,輻射帶動能力小。目前我國共有60個典型資源型城市,其中山西省最多,有8個。城鎮功能結構的這種突出的資源型色彩,嚴重制約著城鎮對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制約著中心城市在轉型發展中帶動作用的發揮。
四是資源環境壓力大,集約發展能力小。山西省城鎮化的健康推進必將面對水土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重大約束,資源集約、環境友好可謂任重道遠。
五是文化遺存數量大,傳承發掘力度小。全省保存完整的古村鎮約有500個,列入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村(鎮)名錄的有102處,其中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村(鎮)的30處,占全國總數的12%,數量之多居全國之首。但在城鎮化進程中,一方面保護不力,另一方面傳承與發掘不夠,厚實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遺存,并沒有落實到城市建設中,城鎮建設缺乏特色。
六是承東啟西優勢大,外部協作聯系小。在山西“承東啟西”的區位特點和交通條件共同作用下,城鎮空間組織“內聚外聯”的特征突出,處于門戶區位的大同、陽泉、晉城、運城等城市及晉北、晉南、晉東南城鎮群,外向性聯系日趨加強。但是,目前對外合作還處于初級階段,區域資源配置、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產業合理分布受到行政區劃限制,區域協調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尚未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態勢還未形成,承東啟西的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
問:也就是說,我省城鎮化建設的成就明顯,但也存在許多需要突破的瓶頸。按照您的研究,我省城鎮化建設應當從哪個方向突破,或者說,怎樣走出一條有山西特色的城鎮化建設道路?
郭文炯: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明確提出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山西城鎮化建設的方向與路徑既要面向山西城鎮化的特點、解決山西城鎮化中的突出問題,更要符合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宏觀政策環境。
新型城鎮化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關注城鎮化進程中人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建設讓廣大農村居民“出得來”、“留得下”、“有尊嚴”的人類生活住區,城鄉居民共享發展成果。動力是產業支撐,應當以工業化、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主體形態是以大城市為依托的城鎮群,要遵循主體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并與其有機匹配,通過城鎮群集聚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發展方式是集約、智能、綠色、低碳。
結合我國目前新型城鎮化的一般內涵,山西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以提質提速為核心,“一核一圈三群”為主體,組群發展、產城互動、綠色轉型、文化復興為基本途徑,城鄉和諧、惠及百姓為根本目標,走出一條協調、集聚、綠色、人文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根據這一城鎮化道路,推進山西城鎮化發展的基本路徑包括:第一,組群發展,構建城鎮化空間新格局。要引導人口與經濟活動向中部盆地匯集,促進一核一圈三群發展,引導人口向中心城市和大縣城、重點鎮集中,形成集聚型的城鎮化空間格局。第二,產城互動,打造經濟轉型的新平臺。堅持產城互動,推進城市與產業融合發展,整合“礦城關系”,推動礦區與城市的融合發展,推動開發區與城市的融合發展。以資源型經濟轉型為城鎮化提供強大動力,以城鎮化發展引導人口和經濟要素集聚,拉動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構筑新型產業集聚與創新增長的空間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引擎,促進工業、服務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
第三,綠色轉型,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新途徑。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把綠色轉型作為促進山西城鎮化發展方式轉變的主線,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集約利用土地、水等資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增強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第四,文化復興,彰顯城鄉建設特色與競爭力的新路徑。把文化建設擺在更突出的地位,融入山西城鎮化發展大局,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度發掘,促進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彰顯三晉文明傳承與創新的風韻。第五,改革攻堅,建立城鎮化發展新機制。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重點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城鎮化,必須進一步大膽探索,破除體制尤其是城鄉二元體制的障礙。只有不斷推進土地、戶籍、財稅、行政管理等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才能為城鎮化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保障。
問:新型城鎮化特別強調“四化”協調發展。在資源型經濟轉型中,工業化與城鎮發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郭文炯:工業化與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兩大車輪”,也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中密切聯系的兩個側面,工業化更多地關注社會經濟發展中經濟結構的變動,而城鎮化更多地關注社會經濟發展中空間結構的變動,兩者共同作用構成了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工業化從生產、消費需求和結構轉變方面推動城鎮化發展,城鎮化通過空間結構的轉變,為非農產業發展提供有利的空間環境,創造市場需求,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具體來說,資源型經濟轉型對城鎮空間組織提出以下幾方面的新要求:第一,創造良好的轉型環境需要構建高效、集約、可持續的空間格局,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的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需要重組人口與經濟空間格局,按照市場規律,促進人口和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通過構建高效、集約、可持續的空間格局,來提高區域盈利能力,進而提高區域競爭力。第二,促進人力資本開發和科技創新需要依靠大城市的快速成長。只有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和都市區,才能形成知識集約利用的外部性,形成了創新的源泉。第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構建新型的空間載體。資源型轉型的核心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新型產業的發展,發展服務業、發展研發產業、發展非資源依賴型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都需要資源與要素重組,企業與產業的集聚,只有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地區才能提供這樣的支持,發揮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支撐作用。
問:按照您以上的觀點,我省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應當如何通過城鎮化發展模式的調整來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
郭文炯:山西省城鎮化推進要適應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系,將城鎮發展放在優先位置,調集更多的資源特別是公共資源用于城鎮發展,優化城鎮化發展方式,培育和發展輻射全國性的重點城市和城市群,積極構建與區域發展階段相適應高效、集約、開放、可持續的城鎮體系組織結構?;韭窂桨ǎ?/P>
第一,調集更多的資源特別是公共資源用于城鎮發展。必須糾正工業化偏向,將城鎮發展放在優先位置,通過建立資源收益分配的新機制,將公共資源傾斜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增強城鎮對產業、人口的吸引力。第二,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設擺在區域空間發展的核心位置,構建新型產業集聚與創新增長的空間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引擎,成為牽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新興經濟生長空間。第三,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縣域空間結構,重點是以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三集中”為導向,加大縣域城鄉居民點和產業布局的調整力度,著力打造集約、高效、可持續的城鄉空間格局。第四,充分利用轉型綜改平臺,建立完善資源收益分配機制、城鎮群一體化發展機制、礦業城市和煤電集團對接融合機制、以煤補農的長效機制等機制體制,建立基于提高交易效率的規劃、財稅、產業、土地、公共設施供給等政策,建立資源型經濟轉型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個景區取消原定跨年活動,多地緊急宣布……2020-12-28
- ·國內外?湖泊旅游開發案例賞析2020-08-13
- ·“鄄城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項目”成功落地2019-01-11
- ·以全域旅游為抓手 助推共享之旅立體經濟新模式2019-01-11
- ·向時尚旅游消費轉型升級 青島全域旅游添新地標2019-01-11
- ·培育5個“旅游+ ” 威縣構建全域旅游產業體系2019-01-11
-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彰顯首都魅力,聚焦文化旅游產品創新!2019-01-11
- ·文、商、旅融合發展開啟廣州旅游新局面2019-01-11
- ·黑龍江:文旅融合刻畫“北國好風光”2019-01-11
- ·沙坪壩區: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升級版2019-01-1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