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邁進品質立游強旅新時代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中傳唱歷久的愛情詩句,來自陜西渭南這片豐饒的大地;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四知拒金”典故,彰顯著清白傳家的崇高風尚;“村南無限桃花發,唯我多情獨自來”描繪著三賢故里渭南桃紅柳綠的美景。
近年來,作為陜西省開放的東大門,渭南市旅游業影響力和吸引力因大力實施品質旅游而進一步提升,正邁向持續快速發展新時期。如今,渭南河谷輝映,山川錦繡,處處散發和張揚著品質旅游新時代的特色魅力。
構造“一核一心四帶十區”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渭南立足“文化強市”戰略,把繁榮文化發展提升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文化搭臺,旅游唱戲,文旅聯姻,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在文化旅游產業政策的帶動下,圍繞大力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渭南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陜西省十三次黨代會“把渭南建成具有山水靈氣的陜西東大門”和渭南市第五次黨代會“建設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任務,實施全域發展,構建文旅經濟帶,促進旅游業在更高層次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針對品質旅游發展,渭南在‘十三五’期間,做出‘三地一中心’旅游專項規劃,全力構造‘一核一心四帶十區’的立體式全域產業格局。‘三地’中第一是工業,第二是新興工業聚集地、現代農業示范地,第三是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一中心’是黃河金三角區域和關中東部的區域中心城市,‘四帶’則包括人文旅游帶、秦嶺生態旅游帶、紅色旅游帶及航空旅游帶。”渭南市委書記李明遠如是強調發展旅游的重要性。
2017年,渭南啟動了一系列大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人文氣質。從渭南市軍博園建設到桃花源民俗園建成開放,從老街建設到洽川景區莘國水城項目開放,從富平縣國際陶藝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到潼關古城景區項目建設,渭南著眼于培育壯大特色文化產業,大力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突出項目帶動,實現了由軟實力到硬產業的嬗變。
為了更好推進產業發展和全域品質提升,渭南在2018年還把品質立游強旅的全產業化延伸作為全域推進目的地建設的重點工作,在廣泛聽取各方建設性意見的基礎上,形成全市總體行動方案,并以此全面增強渭南旅游發展新功能,使渭南發展成果惠及各方,進一步構建渭南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建設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華民族又稱為“華夏”,“華”即華山,“夏”指“夏陽”,由這里產生的文明即“華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華夏之根”的稱謂。
黃河、渭河、洛河在渭南磅礴匯流,造就黃河流域最大最完整的“三河濕地”景觀;奇險俊秀的西岳華山,傲居五岳之首;風景秀麗的洽川,融山河湖灘泉于一體;韓城老城等136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遺跡點綴其間……放眼渭南,滿目是景色;走進渭南,到處都是故事。
2013年,渭南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大華山旅游目的地建設的若干意見》,積極實施大華山旅游區發展戰略,以華山為核心,有效整合周邊華陰、潼關、大荔、合陽、華縣5個市縣的旅游要素體系,形成大華山旅游經濟圈,帶動全市旅游經濟發展。
3年前,西安到渭南改建后的高速公路雙向八車道全線開通,車程縮短到半小時,為加快渭南資源經濟快速轉型,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支撐。高鐵的開通則真正讓渭南納入“大西安”半小時經濟圈,從渭南到西安坐高鐵只需18分鐘,讓西安、渭南居民“兩地同城”的夢想變成現實。渭南自此具備了建設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條件。
2017年以來,渭南市文物旅游局緊緊圍繞建設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戰略目標,加強文物保護,整合旅游資源,緊抓項目建設,打造精品線路,拓展消費市場,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日趨合理,服務水平日益提升,旅游產業整體呈現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陜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高中印說:“要堅持建設華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不動搖;要發揮區位優勢,研究旅游促進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打造區域旅游制高點;要發展全域旅游,以旅游為紐帶促進城鄉旅游發展,把渭南打造成為一個大景區,為全省全域旅游發展樹立示范樣板;要激活整合資源,突出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傳統資源的現代打造,促進觀光休閑度假、專題旅游并重發展;要注重旅游IP,支持華旅集團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
讓“詩和遠方”走到一起
渭南全域旅游發展的大幕已然拉開,如何將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值得進一步探索。
“如何把渭南豐富的旅游資源提綱挈領的拎起來,在市場上引人注目呢?如黃河濕地、灘涂、溫泉等資源,如果重新審視、深挖打造,都可以利用。”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旅游專家委員會委員徐汎對渭南旅游資源充分認可,尤其是大荔縣的天下糧倉,激發了她對母親河很多情感上的共鳴。
“渭南有三秦要道,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八省通衢,這是優勢。然而,渭南的景區目前以觀光式為主,多樣化產品類型不足。如果以華山為龍頭,把大秦嶺帶和黃河帶做起來,就能走得更遠。”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旅游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竇文章說。
“資源沒有形成好的產品,產品沒有形成產業與體系,沒有形成產業鏈或產業集聚,甚至形成產業帶。”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張凌云指出,渭南有國家級濕地公園、水利公園,應該把其串聯起來打造,包括景區、度假區、社區、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特色餐飲、體育運動等,形成多業態共生共榮、共建共享的發展局面。
“華山風骨樹劍膽,渭水情懷斬琴心!渭南發展大文化,要將司馬遷、楊震、楊虎城等歷史文化人物打造成一個‘扛硬精神’系列,也就是文化人格,讓這些人物的形象屹立在八百里秦川之上,讓他們的精神深入每位游客心中。”著名文化學者、“新絲路”文化傳播大使肖云儒提出塑造“扛硬系列”。
“旅游本身是一種服務,要關心游客,盡量給游客便利;要不斷優化程序,把復雜留給自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市場營銷研究中心主任郭國慶說。
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學院院長、陜西旅游研究院院長潘秋玲建議,希望渭南旅游業發展定位和文化發展定位進一步統一,讓“詩和遠方”真正走到一起。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個景區取消原定跨年活動,多地緊急宣布……2020-12-28
- ·國內外?湖泊旅游開發案例賞析2020-08-13
- ·“鄄城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項目”成功落地2019-01-11
- ·以全域旅游為抓手 助推共享之旅立體經濟新模式2019-01-11
- ·向時尚旅游消費轉型升級 青島全域旅游添新地標2019-01-11
- ·培育5個“旅游+ ” 威縣構建全域旅游產業體系2019-01-11
- ·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彰顯首都魅力,聚焦文化旅游產品創新!2019-01-11
- ·文、商、旅融合發展開啟廣州旅游新局面2019-01-11
- ·黑龍江:文旅融合刻畫“北國好風光”2019-01-11
- ·沙坪壩區: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升級版2019-01-1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