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旅游發展觀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更加重視發展質量,為滿足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要推動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旅游發展觀,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更加關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發展需要,更加關注旅游企業與目的地發展的協同,更加強調旅游業發展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追求和享有幸福是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然訴求,人類追求幸福的腳步從未停止。一項全國性的調查表明,94.3%的受訪者認為旅游能提升個人幸福感??梢?,旅游已經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承載。
旅游正加速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近年來,旅游市場規模以持續超過GDP的增速大幅增長。2000年至2017年我國國內旅游和出境人數的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1.9%和16.3%,同期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人數年增長率超過20%,2017年城鄉居民出游率已達到3.7次。如果說十幾年前逢年過節一家人能出去旅行還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如今這已經成為平常。2018年春節期間,全國接待游客3.86億人次,旅游過年已經成了新民俗。不僅如此,每逢周末或節假日,人們會紛紛走出家門去體驗和感受自然、文化之美,這樣的假日安排已經成了很多都市家庭的慣例。以北京為例,2017年,不包括居民國內跨省游和出境游,僅在本市的人均出游就達5.3次。這意味著旅游已經作為一種日常休閑進入了居民生活。時至今日,旅游已經從少數人的福利發展到老百姓的普遍權益,成為大多數人幸福生活的組成部分。
旅游之幸福既有體驗的愉悅,也有關系改善及獲得的快樂。旅游過程中感知和體驗的愉悅是幸福的基本組成。旅游之幸福首先是感知和體驗的愉悅。無論是莊子的“條魚出游從容”還是亞里士多德“靈魂的善”,幸福作為一種主觀感受,首先是感知和體驗,其強弱程度存乎于心。在旅游過程中,游客觀賞自然和人文景觀、與目的地居民和諧接觸、感受目的地生活氛圍、參與和體驗休閑活動等過程都可以獲得身心愉悅。中國旅游研究院的一項調研表明,94.3%的受訪者認為能夠通過旅游活動愉悅身心、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閱歷、體驗異地風情和擺脫瑣碎的生活煩惱,并獲得內心的平靜。調查數據還表明,14至28歲的青少年和60至69歲的老年人在旅游提升學習體驗方面的幸福感最強,認為旅游能增長知識和體驗豐富的風俗民情。
旅游之幸福來源于人際關系的改善。旅游對提升青少年、老人、婦女、離異單身等特定群體的幸福感作用突出。調查表明,女性從旅游中獲得的幸福感高于男性,離異人群通過旅游獲得的總體幸福感最高。調查還顯示,人們通過旅游可以同時獲得個人和家庭、生活和工作的雙重雙向幸福感。旅游對提升人際交往方面的幸福感作用非常突出,87.4%的受訪者認為能通過旅游獲得同事朋友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受到更多關注、增進親情、友情和愛情,拓展社會關系網絡;77.5%的受訪者認為旅游“能激發工作、生活熱情,旅游回來后以全新的狀態投入工作”??梢?,旅游對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增進社會整體幸福的作用不容小覷。
旅游之幸福還來源于實際獲得和美好生活的實現。人們可以通過旅游活動獲得新的認識,接觸和認識不同的文化,達成滿滿的獲得感。就目的地而言,發展旅游可推動目的地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的整體提升,當地交通條件、城市面貌、廁所等基礎設施的改善,都能提升游客的幸福感。杭州、桂林等城市是其中優秀案例。就當地居民而言,旅游發展可顯著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參與旅游經營的居民。2017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25億人次,相關經營主體已達33萬家,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通過旅游過上幸福生活。根據調查,82.6%的受訪者認為,通過旅游“自己實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旅游業無疑是多元利益相關者共同受益的行業,是游客、當地居民和企業能共同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行業。
以更普惠的政策設計和更有效的市場參與提升國民旅游之幸福,適時確立以國民幸福為導向的旅游發展觀。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更加重視發展質量,要推動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旅游發展觀,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更加關注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發展需要,更加關注旅游企業與目的地發展的協同,更加強調旅游業發展結構、質量和效益的統一。這也正如康德所提“人是目的”的發展哲學,將有利于旅游業更好地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政策創新促成更有效的市場參與。“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們只有通過制度、技術、資本等多個方面推動產業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更加符合人民需要的產業格局,才能更好實現以旅游通往幸福的道路。因此,加大力度推動落實帶薪休假,保障更多城鄉居民有自由選擇旅游時間的權利;適當加強地方政府對節假日安排的權利,解決需求端時間供給不足、分布不均等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要素資源錯配。切實推動國有旅游景區管理體制改革,對景區實施分級分類管理,推動更多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優惠。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引導投資方向,促進“旅游+”業態發展;設立旅游創新基金,鼓勵中小旅游企業技術、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推動鄉村旅游建設用地、入境旅游獎勵等政策創新,形成有效的政府政策推動和積極的市場參與。
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旅游體系。社會旅游最早起源于20世紀中葉的歐洲。當前,我國發展社會旅游的時間窗口正在打開。要通過國家層面設立社會旅游專項資金、企業或社會團體建立社會旅游慈善基金等方式,推動面向青少年、老人、殘障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社會群體的社會旅游,提高弱勢群體幸福感、獲得感。
積極發展研學旅行和老年旅游。適時推出“國家老年旅游福利計劃”,通過社區定期組織老年人集體旅游活動,如郊游、遠足等。通過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旅游企業推出和培育適合老年人的旅游品牌路線和產品,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旅游需求。積極推動面向青少年研學旅行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計劃”,鼓勵學校與企業利用春假、暑假和寒假開展多種形式的旅游活動。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重磅!鄉村振興重要任務: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布硬指標2021-06-16
- ·啟動第三批遴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拓展為重點村鎮!2021-06-16
- · 5個不達標,科技部公布2020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評估結果2021-01-15
- ·這些地方獲得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資格2020-12-30
- ·文旅部:2020年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名單公布2020-12-29
- · 住建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首批)2020-12-23
- ·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部署明年九大重點工作2020-12-22
- · 農業農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及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2020-12-03
- ·國常會確定支持“互聯網+旅游”,聽聽總理怎么說2020-11-24
- ·北京防疫升級:端午能否出游?出京是否隔離?2020-06-17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