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部門關于印發《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
二、發展目標
以京津冀為引領,以東三省提升發展為重要基礎,發揮新疆、內蒙古等地區的后發優勢,帶動南方地區協同發展,點線面結合布局群眾冬季運動生態圈(帶)。通過區域間優勢互補,突破時空局限,到2020年,基本形成群眾冬季運動開展地區廣泛、場地設施供給充足、賽事活動豐富多彩、體育組織普遍建立、冰雪產業方興未艾、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冬季運動文化深入人心的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格局,努力推動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
三、主要任務
(一)大力普及冬季運動文化
深入發掘冬季運動文化價值及冬季項目的文化內涵,大力傳播冬季運動文化,普及冬季運動知識,弘揚運動健康新理念新風尚。編發冬季運動普及讀本、冬季運動知識手冊、冬季運動健身指導及運動防護手冊等宣傳資料,搭建信息傳播平臺,鼓勵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媒體開辦冰雪運動節目和專欄,構建“互聯網+”模式,擴寬冬季運動文化傳播渠道。通過冰雪知識競賽、冰雪大講堂等多種形式,推動群眾冬季運動報道、健身常識推送、工作經驗交流、特色成果展示等,增強群眾參與冬季運動健身意識,積極引導群眾積極參加冬季運動。支持鼓勵優秀運動員參加冬季運動項目推廣活動和公益活動,充分展示冬季運動項目的文化魅力。
繼承發展各地傳統冰雪運動文化,舉辦具有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豐富的特色冰雪體育文化活動,制定冰雪旅游產業規范標準,開展冬季休閑旅游等文化體育旅游融合的活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出更多冬季運動文化創意產品。
(二)加大冬季運動場地設施供給
依據我國地理地貌、環境氣候、人口分布、交通狀況及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我國各類冬季運動場地的建設和發展。有條件的城市可打造一小時冬季運動健身圈。
加大群眾性冰雪運動場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群眾冬季運動場地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規劃。在滿足相關要求基礎上,合理利用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資源和城市公園的公開水域等,開辟天然滑冰場地,滿足群眾滑冰運動需求。有條件的公園可建立滑冰運動與滑雪運動有機結合的冰雪樂園。鼓勵公共體育場地、公園綠地、社區廣場及有條件的學校采用多種方式延續設立季節性、臨時性冰雪場地,積極利用廣場、操場、公共綠地等人工澆筑滑冰場地,滿足學校教學、課外活動及社區居民休閑娛樂需要。完善冰雪場地周邊設施,打造集合運動、餐飲、娛樂、休閑、度假于一體的冰雪特色小鎮。充分利用國內外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建設旱雪場、旱冰場、仿真冰場、可拆裝冰場等替代性冬季運動場地。鼓勵冬季運動場地設施運營單位創新惠民舉措,拓展服務項目,擴大公共服務范圍,分時段向公眾免費或優惠開放。
(三)充分發揮冬季運動社會組織的作用
培育、扶持冬季運動社會組織的發展,積極發揮各人群協會的作用,壯大各級各類冬季運動項目協會隊伍,激發冬季運動社會組織的發展活力,提高其承接政府購買冬季運動服務的能力。
推動國家級冬季運動單項協會進行功能優化改革試點,探索強化和擴充協會在群眾體育、體育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機制,充分發揮協會在群眾體育、體育文化發展方面的作用,擴大社會影響力。
支持群眾性冬季運動體育社團建立。鼓勵地方冬季運動協會發展俱樂部會員和個人會員,積極發揮不同類型群眾性冬季運動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承擔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擴大冬季運動影響的任務,并逐步完成冬季項目體育社會組織的網絡化和制度化建設,支持其在社區、鄉鎮開展活動。
(四)廣泛開展冬季項目賽事活動
大力開展冬季運動進機關、進部隊、進廠礦、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不斷滿足不同人群參與冬季運動健身需求。建立以“大眾冰雪季”等品牌活動為主線,以冰雪旅游節、冰雪文化節、冰雪嘉年華、歡樂冰雪季、冰雪馬拉松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冬季項目活動為支撐的群眾冬季項目活動體系。開展參與度高、普及面廣、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的冬季項目品牌賽事和活動,發揮對群眾性冬季運動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開展滑雪橇、冰上自行車、滑爬犁、看冰燈、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雪那達慕、冰釣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民俗冰雪娛樂活動。挖掘民族民俗冰雪旅游項目,利用中國傳統節慶文化資源,豐富元旦、春節等節假日冰雪活動,打造節慶冰雪活動品牌。組織針對殘疾人冰雪嘉年華、群眾性冰雪項目展演暨健身康復技能、方法交流和殘健融合冰雪健身特色活動。
(五)突出青少年學生重點
開展青少年冰雪普及活動。以全國青少年“未來之星”冬季陽光體育大會活動為龍頭,舉辦世界雪日暨國際兒童滑雪節、青少年冰雪冬夏令營、青少年公益冰雪系列等活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普及冰雪運動項目。
積極推進冬季運動進校園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將冬季運動納入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研制冬季運動教學計劃,在特教學校開設冰蹴球、模擬冰壺等適合殘疾學生的冰雪或仿冰、仿雪運動項目課程,提高冬季運動教學質量,加強冬季運動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冬季健身運動,熟練掌握一至兩項冬季運動技能。實施青少年“輪(滑)轉(滑)冰”計劃,把非冬季普及宣傳活動和冰雪季體驗活動相結合。積極鼓勵支持學校與滑雪場、滑冰館、冰雪運動俱樂部、冰雪培訓機構及其它相關社會機構合作開設冬季運動技能課程,有條件的地區應結合本地實際,量力而行,在現有經費渠道內解決冰雪運動課程相關費用。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立常態化校園冬季運動競賽機制,舉辦冬季運動會或冬季運動節。
依托已建成的滑雪場、滑雪度假村、滑冰場館、室內滑雪館、冰雪樂園等建立青少年冬季運動營地、俱樂部,為學齡前兒童和學生參與滑雪和滑冰創造條件,培養青少年兒童冰雪運動興趣和愛好。
配合2022年冬奧會“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和冬殘奧會“冬殘奧教育計劃”,開展“奧運知識進課堂”、“冬季運動知識進課堂”、“冬季運動進校園”及“國際冬殘奧學校日”等活動,使冬季運動成為勇于探索、磨練意志、塑造精神、陶冶情操的重要教育手段。加強青少年冬季運動國際交流合作。
(六)加強冬季運動推廣普及人才隊伍建設
落實《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人才行動計劃(2016-2022年)》,制定并實施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將冬季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納入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體系,加大冬季運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編制群眾冬季運動科學健身指導叢書,組建冬季運動科學健身指導講師團,深入城鄉基層開展冬季運動推廣與科學健身宣講活動。鼓勵南北省市之間采取結對幫扶模式幫助南方省份培訓冰雪運動教練員、運動員等人才。定期組織冬季項目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發揮冬季項目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的影響力,帶動更多人參與。
鼓勵相關高等院校通過增設冬季運動相關專業或課程、建立冬季運動培訓基地、冬季運動研究中心等方式,培養冬季運動人才。加強冬季運動師資隊伍建設,在普通中小學培訓體育教師成為冰雪運動校園輔導員。針對冬季項目特點,加快運動防護和運動康復等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有效預防和減少冬季項目運動損傷的發生,有效治療和康復冬季項目運動傷病,為冬季項目的推廣普及保駕護航。推進冬季運動人才培養體系標準化建設,構建以職業技能鑒定為依托的冬季運動人才評價工作機制,規范技能標準開發、教學培訓組織、人員資質認定等相關工作開展。充分保障殘疾人參與冬季運動的權利,為殘疾人參與冬季運動提供指導。積極引進和培育高端復合型冬季運動管理人才,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四、措施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提高對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工作的認識,將其作為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加以落實。建立多部門合作的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機制。制定本地區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實施計劃,研究制定本地區冬季運動發展的政策措施,統籌解決重大問題,協調推進冬季運動項目建設。破除冬季運動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加快制定和完善冬季運動發展的相關行業規范。加強冬季運動信息統計工作,定期公布相關信息。開展第三方評估,及時總結推廣經驗,糾正發現的問題,推動冬季運動健康發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
完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機制,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對發展群眾冬季冰雪運動給予支持。將符合條件的冬季運動場地設施納入公共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補助的范圍。地方可結合實際制定對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獎勵辦法,對在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組織和個人予以表彰,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予以適當獎勵。
(三)鼓勵社會參與
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拓展群眾冬季運動領域金融服務業務。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租賃等途徑,采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加大對群眾冬季運動的投資力度。群眾冬季運動場地可按照體育場館稅收政策規定享受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設立“冰雪運動眾創空間”和“冰雪運動產業創意孵化基地”。支持企業大力研發自主品牌的冰雪設備,提升我國冰雪設備和運動裝備國產化水平。國家鼓勵類體育服務項目中,進口項目所需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冰雪運動設備及配件,在政策規定范圍內,免征進口關稅。從事群眾冬季運動推廣的組織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按不高于工業標準價格執行,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社會力量提供補助,支持群眾冬季運動發展。鼓勵保險機構積極研發冬季運動保險產品,引導企業、學校、個人購買責任險及與運動傷害類相關的保險。推動發展冰雪健身、冰雪旅游度假、冰雪競賽表演、冰雪培訓、冰雪會展、冰雪器材銷售、冰雪咨詢等業態的發展,豐富冬季運動產品供給,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冬季運動消費需求。鼓勵單位為職工參與冬季運動健身創造條件,貫徹《國民休閑綱要》,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提倡單位工會經費用于職工冬季運動健身消費。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多家航企發布北京進出港航班國內客票退改政策2021-01-07
- ·重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8大任務 24大要點2020-12-21
- ·“2019年中國新型城鎮化論壇”舉辦2019-01-21
- ·董長瑞:激發鄉村振興的組織動能2019-01-10
- ·以鄉風文明引領鄉村振興2018-12-28
- ·省文化和旅游廳 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2018-12-14
- ·鄉村振興 規劃先行—《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8-12-13
- ·河北省旅游高質量發展規劃(2018-2025年)出爐2018-12-12
- ·人大代表進鄉村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2018-12-11
- ·國家頒布的2項“旅游政策”,一項國人歡喜,一項韓國人“難受”2018-12-1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