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興景美看甘南:計劃5年建成1500個生態文明小康村
導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今后一段時期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期微信以甘肅甘南為例,跟大家一起分享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的生態發展道路。
甘南州從今年起決定每年選300個村,計劃“十三五”期間建成生態文明小康村1500個,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綠色發展為主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根據規劃,甘南州將整合各類資金對每個專業合作社投資50萬元,每個農家樂投資10萬元,特色種植每畝補助300元,旅游專業村每村投資300萬元。“十三五”期間在1500個自然村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特”“農戶+基地+合作組織”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發展生態產業,培育生態經濟。
美麗的甘南桑科草原
71歲的勒毛才讓老人正在感受甘南大草原上的巨變。
“我19歲嫁到達灑村,那時候村里到處是土堆,牛羊糞便滿地,垃圾隨便扔,一晃就是幾十年。”去年以來,勒毛才讓老人眼里的環境逐漸發生了變化,村里修了水泥路和廣場,安了路燈,家里也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熱炕,“可是今非昔比啦”。
達灑村位于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郊區的當周神山藏文化生態旅游開發區內。2015年,達灑村成為甘南州創建的103個生態文明示范村之一。一年過去,村莊告別了過去的臟亂差,漸變為清新別致、散發著濃郁藏族風情的美麗鄉村。
在甘南這塊4.5萬平方公里的“生態脊梁”上,664個行政村和2932個村民小組星羅棋布。對甘南廣大農牧民群眾來說,守護生態是歷史責任,邁入小康是發展目標。這步棋如何走好?
生態州要走生態路
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甘南州是全國五大牧區和九大林區之一。作為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功能補給區,甘南境內草原、林地和沼澤濕地占國土面積的95%以上,是甘肅省唯一被整體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市州。守著這個生態“聚寶盆”,甘南決心把后發劣勢轉變為后發優勢,走一條依托生態、生態優先的發展新路。創建達灑村等103個生態文明示范村就成為甘南的探路之舉。
2015年,甘南州選擇自然條件相對優越、有一定發展基礎的103個自然村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村,以實施“生態人居、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四大工程為核心,通過多種籌資方式,完成投資6.13億元,集中建設了一批道路、排水、住房、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扶持發展了一批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扶貧互助協會、農牧林家樂等富民項目,著力培育了一批漢藏藥材、經濟林果、牛羊育肥等特色產業。
“環境好了,群眾發展產業、致富的愿望比以前更強烈了。”達灑村村委會主任道尕說,今年村里的“物流集散中心”“民俗村”“旅游接待中心”等農牧民自籌自建項目先后獲批,還成立了養牛專業合作社,“照這樣下去,很快就步入小康了”。
在總結生態文明示范村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甘南州從今年起決定每年選300個村,計劃“十三五”期間建成生態文明小康村1500個,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綠色發展為主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既是塑造甘南形象、展示甘南氣派的重要載體,更是全州上下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成功挺進小康社會的重大抉擇。”甘南州委書記俞成輝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就是要面向廣大農牧村和農牧民傳播生態理念和生態信仰,改善傳統生活條件和生產方式,真正把廣大農牧村打造成“山清水秀環境美、豐衣足食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欣欣向榮小康美、尊老愛幼形象美、純樸善良人心美”的一流生態家園。
環境美來自行為美
有目標、有措施、有規劃,甘南實現生態綠色發展的藍圖已繪就,但是要改變大草原千百年來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絕非易事。一場全民動員的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成為甘南州實施生態藍圖的突破口。
“熊貓溝景區有自駕游野營車輛扔垃圾。”路過達麥鄉當浪溝村的熊貓溝景區時,夏河縣委副書記曹建軍將看到的情形隨手編輯一條信息,發到了夏河縣黨政干部微信群里,“鄉鎮的干部看到這條信息后,不出半個小時,這些垃圾就會有人清理”。
隨手清理眼前垃圾、隨時舉報和制止亂扔垃圾已成為甘南廣大干部群眾的自發行為。曹建軍告訴記者,他自己也經常接到州委書記俞成輝的“舉報電話”,“俞書記下鄉的時候,看到哪里有垃圾,會隨時打電話給我”。
州委書記直接抓垃圾清理,看起來有點小題大做,實則飽含深意。
“全縣57個單位都劃定了區域,哪個單位搞得不好能直觀地反映出來。”夏河縣城鄉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馬靜寧介紹說,拉卜楞寺周邊是夏河縣環境整治的重點,除了排洪溝道的衛生整治,寺院周邊攤點、商鋪和公告欄的整治也是重點,“每周五是全州的‘環境衛生日’,所有干部上街,到各自區域打掃衛生”。
干部務實的作風帶動甘南廣大農牧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每天早晨去村里的垃圾回收點倒生活垃圾,已成為合作市卡加曼鄉香拉村村民鄧銀兒的習慣,“以前的垃圾隨便扔,風一吹,塑料袋飄到草原上,牛羊吃到肚子里都憋死了,現在你到村里走一圈,哪有垃圾?我們自己不扔,外面來的人也不讓扔”。
2015年,甘南州做出全面打造“大旅游”發展新格局的部署,提出通過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打造甘南旅游業發展的軟實力,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沒有垃圾,這個變化只是現象,本質上是觀念、行為的變化。”俞成輝說,環境整治能把千家萬戶動員起來、連接起來,“既考驗干部作風,也改變了藏區傳統的生活方式,生態發展、綠色發展逐漸演變成每個人的具體行動”。
人氣旺帶來產業旺
自從村里成立旅游合作社,夏河縣當浪溝村的旺慶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我家的藏家樂有10張床位,最近旺季,基本上每天都住滿。”村里的熊貓溝景區通過政府實施生態小康村項目,基礎設施日漸完善,讓旺慶家的藏家樂生意也越來越好,“開門營業一個多月,收入6000多元,今年一個旺季下來,收入肯定超過以前打工的收入”。
今年上半年,甘南州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431.57萬人次,同比增長5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9.64億元,同比增長64.2%。甘南州旅游局副局長庹興峰告訴記者,從目前發展態勢看,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沒有問題。
如今,一進入甘南,沿途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自駕游車輛。在生態文明小康村選點時,甘南州以交通主干道和旅游大景區為坐標,優先在公路沿線和景區周邊進行規劃設計,把重點區位和重要部位的村莊打造成展示甘南形象、體現地域特色、服務文化旅游、帶動產業發展的品牌工程,彌補甘南旅游“線長點少”的不足。
“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的過程,就是培育富民產業的過程。”俞成輝認為,產業如果跟不上,小康村的“造血”功能就會大打折扣,廣大農牧民群眾就會陷入“穿新鞋走老路、住洋房吃粗糧”的尷尬境地。
為此,甘南州在規劃時要求各縣市堅持“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游則游”的原則,選擇發展最適合本地區實際、最能讓農牧民群眾接受的特色產業,努力在現代農牧業和文化旅游業兩大板塊中闖出一片天地,真正把發展的“紅利”裝進老百姓的口袋。
根據規劃,甘南州將整合各類資金對每個專業合作社投資50萬元,每個農家樂投資10萬元,特色種植每畝補助300元,旅游專業村每村投資300萬元。“十三五”期間在1500個自然村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特”“農戶+基地+合作組織”的特色產業發展模式,發展生態產業,培育生態經濟。
“把繁育、種植、加工、旅游、生態建設等產業有機結合,培育不同門類、互為補充的產業體系。”甘南州州長趙凌云介紹,甘南將通過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扶持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3000個,在牧區重點發展牦牛藏羊、奶牛養殖、牛羊育肥等產業,在農區重點發展漢藏藥材、高原夏菜、林下經濟等產業,在交通沿線、旅游景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游。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林峰:全域旅游下的文旅地產創新及業態創新2016-08-16
- ·創意建筑(八)——遇見世界最美童話小鎮2016-08-15
- ·住建部啟動2016特色小鎮推薦工作2016-08-15
- ·新三板旅游公司6月投融資概況2016-08-10
- ·林峰:一個定位·六點思考·七大工程,打造正定模式2.0版2016-08-10
- ·大眾旅游時代暑期游特點分析2016-08-10
- ·全國首塊"鄉創專板"正式上線,為鄉村和資本搭建"鵲橋"2016-08-10
- ·國家旅游局廢止《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2016-08-10
- ·創意建筑(七)——世界最瘋狂、最刺激玻璃棧道2016-08-09
- ·華強方特欲千億造園確立其競爭優勢2016-08-0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