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區等級劃分細則
序號 |
評 定 項 目 |
項目分值 |
1 |
區域基礎與區位 |
100 |
1.1 |
區域基礎 |
40 |
1.1.1 |
所在區域主要城市上一年度有2000萬以上城鎮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人民幣元) |
8 |
3萬 |
8 |
|
2.5萬 |
6~8 |
|
2萬 |
4~6 |
|
1.1.2 |
所在地區首位城市過去三年年均接待國內游客超過(人次) |
7 |
4000萬 |
7 |
|
3000萬 |
5 |
|
2000萬 |
3 |
|
1000萬 |
1 |
|
1.1.3 |
所在區域的旅游品牌形象及度假氛圍 |
5 |
所在區域旅游營銷具有鮮明品牌形象,其特定主題能在同類產品中形成特色,已形成較好的區域性度假氛圍 |
5 |
|
所在區域旅游營銷具有鮮明品牌形象,具有特定主題,區域性度假氛圍正在形成 |
4 |
|
所在區域有統一旅游營銷,但尚未形成品牌,尚無區域性度假氛圍 |
3 |
|
所在區域無統一旅游營銷,無品牌和度假氛圍 |
1 |
|
1.1.4 |
區域規劃 |
10 |
度假區作為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 |
3 |
|
作為省級或市級重點旅游發展區 |
2~4 |
|
度假區周邊用地的功能對度假區無負面影響 |
3 |
|
1.1.5 |
區域旅游統籌 |
10 |
所在城市整體打造為一個旅游目的地,具有統一的目的地服務體系和營銷體系,度假區應包括在其中 |
2~5 |
|
度假區與區域內的其他旅游產品交通便利并建立良好合作關系 |
2~5 |
|
1.2 |
可達性 |
30 |
1.2.1 |
依托機場年吞吐量 |
7 |
主要依托機場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以上 |
7 |
|
200~500萬 |
4~7 |
|
100~200萬 |
2~4 |
|
<100萬 |
1~2 |
|
1.2.2 |
依托機場可達性 |
5 |
距離依托機場機動車程≤2小時 |
5 |
|
2~3.5小時 |
2~5 |
|
3.5~5小時 |
-1~2 |
|
>5小時 |
-2 |
|
1.2.3 |
依托火車站日均發送旅客量 |
7 |
依托火車站日均發送旅客2萬以上 |
7 |
|
1~2萬 |
4~7 |
|
0.5~1萬 |
2~4 |
|
<0.5萬 |
1 |
|
1.2.4 |
依托火車站可達性 |
5 |
距離依托火車站機動車程≤2小時 |
5 |
|
2~3.5小時 |
2~5 |
|
3.5~5小時 |
-1~2 |
|
>5小時 |
-2 |
|
1.2.5 |
高速路可達性 |
6 |
距離高速路出口機動車程≤0.25小時 |
6 |
|
0.25~0.5小時 |
4~5 |
|
0.5~1小時 |
2~3 |
|
1~2小時 |
1 |
|
1.3 |
交通便捷度及舒適性 |
30 |
1.3.1 |
公共交通 |
10 |
依托機場、火車站與度假區之間有定時發車的公共交通直達專線 |
3 |
|
直達專線的等候時間不超過40分鐘(白天) |
5 |
|
有價位適中的可預約專線 |
2 |
|
1.3.2 |
旅游交通本身兼做交通觀光產品 |
7 |
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選線,將連接交通樞紐或高速公路出口與度假區的交通線路設計為旅游風景路 |
4 |
|
旅游風景路路況很好,沒有貨運卡車通過 |
3 |
|
1.3.3 |
區外交通便捷度舒適性 |
8 |
很便捷,很舒適,交通方式選擇多樣 |
8 |
|
便捷舒適性尚好,但方式選擇單一 |
6 |
|
一般,中轉時間長 |
4 |
|
不太方便,中轉次數多 |
0 |
|
1.3.4 |
便捷度舒適性游客主觀評價 |
5 |
2 |
自然與人文環境 |
150 |
2.1 |
自然環境 |
50 |
2.1.1 |
空氣質量 |
10 |
達到GB3095一類區標準 |
10 |
|
達到GB3095二類區標準 |
0 |
|
2.1.2 |
負氧離子 |
7 |
超過1500個/cm3 |
7 |
|
1000-1500個/cm3 |
4~7 |
|
500-1000個/cm3 |
1~4 |
|
200-500個/cm3 |
1 |
|
2.1.3 |
地表水水域環境質量 |
10 |
符合GB3838Ⅱ類標準 |
10 |
|
符合GB3838Ⅲ類標準 |
6 |
|
無地表水水域 |
6 |
|
2.1.4 |
自然植被覆蓋率 |
8 |
度假區內整體植被覆蓋率超過70%且長勢良好 |
8 |
|
60~70%且長勢良好 |
5~8 |
|
50~60%且長勢良好 |
2~5 |
|
低于50% |
1 |
|
2.1.5 |
氣候舒適度專家組評價 |
10 |
與同類度假區相比,具有最適宜主題度假產品的氣候 |
10 |
|
具有較適宜于主題度假產品的氣候 |
5~6 |
|
氣候舒適度尚可 |
3~4 |
|
氣候舒適度不好 |
0 |
|
2.1.6 |
氣候舒適度游客評價 |
5 |
2.2 |
人文環境 |
80 |
2.2.1 |
建筑布局順應地貌 |
8 |
功能布局合理,選址及布局模式順應自然地形地貌 |
6~8 |
|
功能布局比較合理,選址或布局模式對自然地形地貌有一定改變 |
2~6 |
|
功能布局一般,選址或布局模式對局部自然地形地貌有較大改變 |
-5~2 |
|
2.2.2 |
產權式接待設施功能與風貌 |
7 |
無城市化居住組團傾向,功能符合接待設施需求 |
5~7 |
|
有輕度城市化居住組團傾向,接待功能有所欠缺 |
-2~-5 |
|
有較多區域帶有城市化居住組團的傾向 |
-5~-15 |
|
2.2.3 |
區內及周邊無污染性工業企業 |
2 |
無工業企業或雖有少量無污染工業企業,但經過精心設計處理,對環境和景觀風貌均無不良影響 |
2 |
|
有少量無污染工業企業,未做景觀處理,對景觀環境造成一定的視覺和心理影響 |
-2~-5 |
|
有少量污染性工業企業,但嚴格排放標準,未對環境造成污染 |
-5~-10 |
|
2.2.4 |
規劃與建筑總體風貌特色 |
10 |
規則組織合理、尺度宜人;建筑與環境有機融合,具有突出的藝術性或鄉土特色 |
9~10 |
|
規劃組織合理、尺度宜人;建筑與環境有機融合但無明顯藝術性或鄉土特色 |
5~8 |
|
規劃組織基本合理,局部區域尺度不宜人;建筑基本與環境相融 |
2~4 |
|
規劃組織基本合理,局部區域尺度不宜人;局部建筑與環境不相融 |
-3~0 |
|
規劃組織不合理,尺度不宜人;多數建筑與環境不相融 |
-10 |
|
2.2.5 |
景觀總體風貌特色 |
8 |
整體景觀宜人悅目,植被具豐富季相變化;人工綠化主要采用鄉土物種,生態效益高;景觀設計具地方特色或較強藝術性 |
8 |
|
整體景觀宜人,但植被季相變化不明顯;人工綠化局部采用鄉土物種,具一定生態效益;景觀設計有一定地方特色或藝術性 |
5~6 |
|
整體景觀尚可,人工綠化基本與自然環境相融; |
2~4 |
|
局部景觀不協調 |
-3~0 |
|
整體景觀欠佳 |
-7 |
|
2.2.6 |
建筑、景觀總體風貌特色的游客評價 |
5 |
2.2.7 |
已開發建設用地的平均容積率 |
8 |
0.4~0.8 |
4~8 |
|
0.2~0.4或0.8~1 |
3~5 |
|
<0.2或1~1.2 |
0~3 |
|
≥1.2 |
0 |
|
2.2.8 |
已開發建設用地的平均綠地率 |
7 |
≥50% |
7 |
|
45%~50% |
5~7 |
|
40%~45% |
3~5 |
|
35%~40% |
1~3 |
|
≤35% |
-3~1 |
|
2.2.9 |
住宿接待設施環境噪聲質量(在21點-次日9點時段,依據GB3096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
10 |
符合0類標準 |
10 |
|
符合1類標準 |
5 |
|
2.2.10 |
人文氛圍的綜合評價 |
10 |
度假休閑氛圍濃,人文環境宜人,洋溢地方文化特色 |
10 |
|
度假與觀光氛圍兼存,人文環境較宜人,有一定地方文化特色 |
5~8 |
|
度假氛圍不明顯,無明顯地方文化特色 |
3 |
|
2.2.11 |
人文氛圍的游客評價 |
5 |
2.3 |
規劃建設 |
20 |
2.3.1 |
空間邊界 |
5 |
邊界明確,關鍵位置有清晰的標樁定界 |
5 |
|
邊界明確,但無標樁定界 |
1 |
|
邊界不明確 |
-5 |
|
2.3.2 |
規劃文件制定和審批級別 |
8 |
有省級(含)以上相關行政部門批準,相應甲級資質設計單位制定的度假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
6~8 |
|
有市級(含)相關行政部門批準,相應乙級資質設計單位制定的度假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
3~5 |
|
有市級以下相關部門批準,相應乙級資質設計單位制定的度假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
2 |
|
2.3.3 |
開發建設的實施情況 |
7 |
規劃延續性好 |
0~3 |
|
各項開發建設均很好的貫徹了規劃設計文件 |
0~4 |
|
3 |
度假產品與設施 |
300 |
3.1 |
度假資源 |
40 |
3.1.1 |
主題資源的規模 |
8 |
屬于可再生資源;或雖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但制定了科學的資源使用機制以確保資源永續利用 |
2~4 |
|
資源規模與市場需求相匹配,開發潛力巨大 |
2~4 |
|
3.1.2 |
主題資源的質量 |
5 |
全國范圍質量領先 |
4~5 |
|
區域范圍質量領先 |
2~3 |
|
質量一般 |
0 |
|
3.1.3 |
主題資源的獨特性 |
5 |
全國范圍具獨特性 |
4~5 |
|
區域范圍具獨特性 |
2~3 |
|
比較常見 |
0 |
|
3.1.4 |
區內度假資源類型多樣性評價 |
7 |
每增一項加2分 |
每項2分 |
|
3.1.5 |
具有顯著文化價值的其他資源 |
5 |
區內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國家級文保單位 |
每處3分 |
|
區內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或省級文保單位 |
每處2分 |
|
3.1.6 |
度假資源的游客評價 |
10 |
3.2 |
主題產品體系 |
50 |
3.2.1 |
主題產品的規模 |
10 |
規模大,具有絕對主打優勢,開發潛力很大,能滿足80%以上過夜游客需求 |
10 |
|
規模適中,具有相對主打優勢,能滿足60%以上過夜游客需求 |
6~8 |
|
規模有限,主打優勢不明顯,能滿足40%以上過夜游客需求 |
2~4 |
|
3.2.2 |
主題產品的品質 |
10 |
品質優,在國內同類產品中領先 |
10 |
|
品質良,在區域同類產品中領先 |
8 |
|
品質尚可,在同省內領先 |
6 |
|
品質一般 |
3 |
|
3.2.3 |
主題產品的體系化 |
10 |
圍繞主題資源開發出系列產品,形成結構合理、差異化開發的產品群 |
10 |
|
形成系列產品,但產品類型差異化不足 |
5~7 |
|
形成的主題產品單一 |
0~2 |
|
3.2.4 |
主題產品的精細化開發 |
10 |
產品開發深入細致,注重細節和游客體驗 |
10 |
|
部分主題產品能做到精細化開發 |
5~7 |
|
較為粗放的開發模式,產品設計僅注重形式,有廣度而缺乏深度 |
0~2 |
|
3.2.5 |
主題產品的地方特色 |
10 |
能夠巧妙融合地方文化,在全國的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獨具特色 |
10 |
|
能夠一定程度融合地方文化,比其他同類產品略顯特色 |
6~8 |
|
缺乏地方文化識別性,與大多數同類產品趨同 |
4 |
|
3.3 |
休閑度假產品及活動 |
70 |
3.3.1 |
運動健身類度假產品體系的多樣性和品質 |
10 |
產品類型和檔次多樣,有3項以上品質很高的代表性產品,能滿足不同年齡、喜好的游客需求 |
10 |
|
產品類型和檔次較少,有1~2項品質很高的代表性產品,能滿足一般游客需求 |
5~7 |
|
產品類型和檔次單一,品質一般,僅能滿足少量游客需求 |
3 |
|
無此類產品 |
0 |
|
3.3.2 |
休閑娛樂類度假產品體系的多樣性和品質 |
10 |
產品類型和檔次多樣,有3項以上品質很高的代表性產品,能滿足不同年齡、喜好的游客需求 |
10 |
|
產品類型和檔次較少,有1~2項品質很高的代表性產品,能滿足一般游客需求 |
5~7 |
|
產品類型和檔次單一,品質一般,僅能滿足少量游客需求 |
3 |
|
無此類產品 |
0 |
|
3.3.3 |
康體療養類度假產品體系的多樣性和品質 |
10 |
產品類型和檔次多樣,有3項以上品質很高的代表性產品,能滿足不同年齡、喜好的游客需求 |
10 |
|
產品類型和檔次較少,有1~2項品質很高的代表性產品,能滿足一般游客需求 |
5~7 |
|
產品類型和檔次單一,品質一般,僅能滿足少量游客需求 |
3 |
|
無此類產品 |
0 |
|
3.3.4 |
夜游產品體系的多樣性和品質 |
10 |
產品類型和檔次多樣,能滿足不同年齡和喜好的游客需求 |
2~5 |
|
產品綜合品質高,受到目標游客群體的喜愛 |
2~5 |
|
3.3.5 |
日常的參與體驗性活動的多樣性和品質 |
10 |
活動類型豐富,規模多樣,市場覆蓋面大 |
3 |
|
各類活動綜合品質高,受到目標游客群體的喜愛 |
3 |
|
很好地結合了當地文化打造各類活動型度假產品 |
4 |
|
3.3.6 |
休閑度假產品特色和品質綜合評價 |
10 |
各類產品均具有區別于城市相應設施的個性化和地方性特征,品質很高 |
10 |
|
大部分產品無特色,但每類均有個別代表性產品具有較強個性和地方性,品質高 |
5~7 |
|
產品普遍與城市中同類產品趨同 |
0~3 |
|
3.3.7 |
休閑度假設施多樣性及品質的游客評價 |
10 |
3.4 |
接待設施類型及品質 |
90 |
3.4.1 |
總體接待能力(總房間數) |
10 |
≥2000 |
10 |
|
1500~2000 |
8~10 |
|
1000~1500 |
6~8 |
|
500~1000 |
4~6 |
|
3.4.2 |
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主題度假酒店所占比例(按房間數) |
10 |
≥10% |
10 |
|
5~10% |
5~10 |
|
2~5% |
2~5 |
|
3.4.3 |
具有環保低碳意義的特色住宿接待設施所占比例(按房間數) |
7 |
≥15% |
7 |
|
10~15% |
5~7 |
|
5~10% |
3~5 |
|
<5% |
1~3 |
|
3.4.4 |
舒適型住宿接待設施所占比例(按房間數) |
10 |
≥60% |
10 |
|
50~60% |
8~10 |
|
40~50% |
6~8 |
|
<40% |
2~6 |
|
3.4.5 |
中檔住宿接待設施所占比例(按房間數) |
8 |
≥50% |
8 |
|
40~50% |
6~8 |
|
30~40% |
4~6 |
|
<30% |
0~4 |
|
3.4.6 |
家庭型住宿接待設施所占比例(按房間數) |
10 |
≥10% |
10 |
|
5~10% |
5~10 |
|
2~5% |
2~5 |
|
3.4.7 |
住宿接待設施的類型 |
7 |
擁有高檔、中檔不同價位的住宿設施,且每種價位檔次均能提供3種以上不同類型的住宿設施;另外能提供2種以上低檔價位的住宿設施,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
7 |
|
擁有高檔、中檔不同價位的住宿設施,且每種價位檔次均能提供2種以上不同類型的住宿設施;另外能提供1種以上低檔價位的住宿設施,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
4~5 |
|
擁有高檔、中檔不同價位的住宿設施,且每種價位檔次均能提供1種以上不同類型的住宿設施,基本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
0~1 |
|
類型及檔次單一,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
-2 |
|
3.4.8 |
住宿接待設施的品質 |
8 |
各類住宿設施均能做到國內同類產品領先的品質 |
7~8 |
|
各類住宿設施均能做到區域內同類產品領先的品質 |
5~6 |
|
各類住宿設施均能做到同省域同類產品領先的品質 |
3~4 |
|
3.4.9 |
住宿接待設施性價比的游客評價 |
10 |
3.4.10 |
度假接待設施的整潔舒適度 |
10 |
3.5 |
餐飲服務 |
20 |
3.5.1 |
餐飲多樣性 |
5 |
地方主打菜系消費檔次多樣,并可提供8種以上其他國內外主要菜系(至少包括3種國外菜系),與不同住宿設施接待的相應游客的需求相匹配 |
5 |
|
地方主打菜系消費檔次較多,并可提供5~7種其他國內外主要菜系(至少包括1種國外菜系),基本與不同住宿設施接待的相應游客的需求相匹配 |
2~4 |
|
地方主打菜系消費檔次單一,并可提供4種以下其他菜系 |
1 |
|
3.5.2 |
餐飲地方特色 |
5 |
具有濃郁地方性,特色菜品多樣 |
5 |
|
具有一定地方性,有少量特色菜品 |
4 |
|
菜品基本無地方性特色 |
2 |
|
3.5.3 |
餐飲地方特色的游客評價 |
10 |
3.6 |
會議接待能力 |
30 |
3.6.1 |
會議接待設施的硬件品質 |
10 |
不同面積和類型的會議室,聯通便捷 |
3 |
|
80%的會議室配備先進的放映設備和音效設備 |
3 |
|
宜配備100M寬帶及高速無線網絡系統 |
2 |
|
宜在會議功能集中區配備功能完善的商務中心 |
2 |
|
3.6.2 |
會議接待服務品質 |
12 |
會務現場工作人員具有普遍較高的綜合素質,語言除普通話外,具備外語能力 |
3 |
|
能承攬多種類型的會議 |
3 |
|
宜引進、培育專業性會議服務機構或與就近的機構合作,機構應具備會議策劃,會址選擇,會場設置,會標制作,會議交通,組織接待,會議秘書,會議旅游等系列會議服務功能,且與會議功能各有關企業保持良好的工作協調機制 |
3 |
|
可提供同聲傳譯、速記等服務(可為外包服務) |
3 |
|
3.6.3 |
會議接待的規模 |
8 |
最大規模的會議室可承擔300人以上的中大型會議 |
4 |
|
所有會議室可同時容納1500人左右 |
4 |
|
4 |
配套設施與條件 |
200 |
4.1 |
度假配套設施 |
60 |
4.1.1 |
綜合服務設施體系和職能的完善性 |
12 |
綜合服務設施體系級配合理,職能完善 |
12 |
|
綜合服務設施體系級配基本合理,職能基本完善 |
8~10 |
|
設有綜合服務中心,但服務設施單一無體系,職能較少 |
4~6 |
|
無綜合性服務中心 |
0 |
|
4.1.2 |
老年人(殘疾人)度假條件 |
10 |
人工環境均充分考慮老齡(殘)需求,建設無障礙設施 |
0~6 |
|
提供優質全面的老齡(殘)度假產品及服務 |
0~4 |
|
4.1.3 |
兒童度假產品 |
8 |
提供優質全面、多樣化的兒童度假設施及活動 |
6~8 |
|
提供基本的兒童度假設施及活動 |
2~4 |
|
基本無相關服務及產品 |
0 |
|
4.1.4 |
托兒(幼兒)服務 |
5 |
提供優質的托兒服務 |
5 |
|
提供基本的托兒服務 |
2~4 |
|
不提供 |
0 |
|
4.1.5 |
醫療保健設施 |
10 |
設專門的醫療/康療中心,能提供7d×24h醫療服務,醫務人員責任明確 |
4 |
|
能處理常見疾?。òǔR娎夏瓴。?,對于特殊疾病有臨時處理并迅速轉移能力 |
3 |
|
各接待設施均能提供常用藥物,并可協助患者前往度假區專設的醫療/康療中心 |
3 |
|
4.1.6 |
人流集中的公共區域合理設置旅游廁所 |
10 |
所有廁所整潔舒適、管理規范 |
3 |
|
三星級廁所比例(按坑位數)20%~50% |
1~4 |
|
廁所分布合理,能滿足日常游客需要 |
3 |
|
4.1.7 |
配套農產品供應 |
5 |
提供菜市場或超市,滿足長期度假游客自助烹飪的多樣化需求 |
3 |
|
面向游客的農產品供應價格合理 |
2 |
|
4.2 |
區內交通及慢行系統 |
60 |
4.2.1 |
區內總體交通的便捷性 |
10 |
距離較遠的主要度假產品之間設穿梭巴士/電瓶車,定時發車和按需發車相結合 |
5 |
|
提供類型多樣的代步工具租賃服務 |
1~2 |
|
代步工具租賃網絡完善、支持區內異地還車等便捷性服務 |
1~3 |
|
4.2.2 |
區內總體交通的秩序性 |
10 |
人車分流 |
3 |
|
統一提供便利的區內公共交通工具,并鼓勵游客采用公共交通方式 |
5 |
|
交通秩序良好,無交通擁堵,無游客長時間滯留等候 |
2 |
|
4.2.3 |
機動車交通 |
10 |
交通安全標志標線符合GB5768《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國家標準 |
2 |
|
度假區提供的交通工具使用清潔能源 |
1~4 |
|
停車場容量與度假區的游客接待量相協調,布局符合度假區的游客分布和出入需求 |
1 |
|
停車場與環境有機融合,采用生態停車場設計 |
1~3 |
|
4.2.4 |
特色區內交通工具 |
10 |
提供3種以上特色交通工具,很好的烘托度假區的休閑氛圍 |
10 |
|
提供1~2種以上特色交通工具,能夠烘托度假區休閑氛圍 |
6~8 |
|
基本不提供 |
0 |
|
4.2.5 |
度假設施集中區步行交通環境狀況 |
10 |
設有步行專用道且總長度與機動車道總長度的比例大于1.5 |
5 |
|
選線連續,與景觀相協調且環境宜人,能串聯主要度假設施 |
5 |
|
4.2.6 |
度假設施集中區自行車交通環境狀況 |
10 |
設有自行車專用道且長度在8公里以上 |
5 |
|
選線連續,與景觀相協調且環境宜人,能串聯主要度假設施 |
5 |
|
4.3 |
信息化與防災避險 |
80 |
4.3.1 |
度假區的信息化建設與服務 |
30 |
擁有獨立域名的度假區網站,訪問速度快,信息全面,更新及時 |
5 |
|
建有統一電話咨詢臺,線路暢通,信息全面準確 |
5 |
|
接待設施均宜提供免費有效的度假指導資料,取用方便,信息全面,更新及時 |
5 |
|
網站、電話、服務中心均能提供預約預定服務 |
4 |
|
鼓勵利用和開發適用于手機終端的信息化服務 |
5 |
|
所有客房均宜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公共設施宜有WIFI信號覆蓋 |
6 |
|
4.3.2 |
科學完善的網絡化游客統計機制 |
15 |
所有高中檔酒店均有完善統計機制 |
3 |
|
高中檔酒店以外的所有住宿設施均有完善統計機制 |
4 |
|
統計數據可支持以“夜”為統計單元 |
2 |
|
住宿設施外的其他度假設施也有完善的統計機制 |
2 |
|
各設施統計系統實時聯網,使用統一的網絡平臺 |
4 |
|
4.3.3 |
導覽系統與公共信息標志系統 |
10 |
標志系統完善,符合GBT10001.1和GBT10001.2 |
1 |
|
旅游導覽系統完備、內容準確易懂 |
3 |
|
標志標牌設計富于地方個性特色 |
3 |
|
鼓勵在達到常規導覽需要之外,采用二維碼等新興手段豐富和擴充導覽內容 |
3 |
|
4.3.4 |
多國語言支持 |
10 |
提供3種以上常用外語 |
10 |
|
提供2種常用外語 |
7 |
|
提供1種常用外語 |
4 |
|
不提供外語支持 |
0 |
|
4.3.5 |
防災避險 |
15 |
規劃中應科學測算環境容量,當有潛在自然災害威脅時應制定防災避險專項規劃; |
1 |
|
危險地段及場所防護設施齊全、有效,設置規范、醒目的中英文警示標志或禁止進入的標志,標志有夜間照明,且符合GB/T10001.1; |
2 |
|
游客密集區附近合理設置災害警鈴、廣播等示警設備以及應急避難場所; |
1 |
|
設有災害救援指揮中心,有專人負責各防災基礎設施的定期檢查、維修;針對災害多發期和度假高峰期,制定周全的特別安全措施,同比例增派安全管理人員,專門對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監測、記錄和匯報,并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對災害發生后各責任人的具體工作有詳細周全的書面規定; |
2 |
|
度假區定期組織員工防災演習,并向游客主動提供防災避險設施分布及應急組織方案等相關材料; |
2 |
|
度假區能隨時從地震局、氣象局、防汛辦公室等相關災害發布機構獲得未來48小時內的天氣變化情況和災害預警,并通過網站、接待設施等對游客公布; |
3 |
|
對于具危險性的項目,應合理配置救援人員及設施; |
2 |
|
支持7d×24h全區安全救助,具突發事件處理預案,反應迅速,組織得力,替代設施到位,處置效果好。 |
2 |
|
5 |
市場結構與形象 |
100 |
5.1 |
市場結構與規模 |
70 |
5.1.1 |
年接待人天數(萬人天) |
15 |
≥70 |
15 |
|
50-70 |
5~15 |
|
20-50 |
0~5 |
|
5.1.2 |
年過夜游客的平均停留夜數 |
20 |
≥3夜 |
20 |
|
2-3夜 |
12~20 |
|
1-2夜 |
10~15 |
|
5.1.3 |
年游客平均停留夜數 |
15 |
≥0.6 |
15 |
|
0.5-0.6 |
10~15 |
|
0.4-0.5 |
5~10 |
|
<0.4 |
0~5 |
|
5.1.4 |
年過夜游客中外省游客的比例 |
15 |
≥80% |
15 |
|
50%-80% |
9~15 |
|
30%-50% |
5~9 |
|
<30% |
0~5 |
|
5.1.5 |
年接待人數中境外游客的比例 |
5 |
≥5% |
5 |
|
2%-5% |
2~5 |
|
5.2 |
市場競爭力 |
30 |
5.2.1 |
綜合品牌形象 |
8 |
產品的主題形象 |
2 |
|
綜合質量形象 |
1 |
|
員工形象 |
2 |
|
品牌標志的區外影響力 |
1 |
|
品牌標志的區內體現 |
2 |
|
5.2.2 |
市場吸引力 |
7 |
口碑很好,具有較強的市場吸引力,可吸引全國客源 |
7 |
|
口碑較好,具有基本的市場吸引力,可吸引周邊區域客源 |
3~5 |
|
市場吸引力不大 |
0 |
|
5.2.3 |
品牌形象和吸引力的游客評價 |
10 |
5.2.4 |
游客的重游率 |
5 |
6 |
服務品質與管理 |
150 |
6.1 |
服務品質 |
50 |
6.1.1 |
服務人員形象素質 |
5 |
統一著裝,整潔且具有明顯標識性 |
1 |
|
著裝具有地方特色且易于分辨 |
1 |
|
待客熱情主動,使用禮貌用語 |
1 |
|
對度假區基本了解,可以解答一般性問詢 |
1 |
|
使用普通話服務 |
1 |
|
6.1.2 |
度假輔導服務的多樣性及品質 |
10 |
提供運動健身輔導,輔導內容專業性強,運動設施均適度配備教練員,能夠有效指導游客采用正確的運動健身方式 |
1~3 |
|
針對康體療養產品提供相應輔導,菜單式自助查詢與人工輔導相結合 |
1~3 |
|
提供區內及周邊旅游點導游服務 |
1~2 |
|
提供膳食保健相應輔導 |
1~2 |
|
6.1.3 |
綜合服務質量 |
5 |
所有設施功能齊全,服務熱情周到,細致貼心,賓至如歸,無過度推銷 |
5 |
|
大部分設施服務熱情周到,無過度推銷 |
3 |
|
服務較好,少部分設施服務一般 |
2 |
|
大部分設施服務一般 |
-2 |
|
服務不好 |
-5 |
|
6.1.4 |
綜合服務質量的游客評價 |
10 |
6.1.5 |
游客投訴及意見處理 |
5 |
有明確的投訴電話,受理投訴迅速,處理效果好,投訴記錄完整 |
5 |
|
有投訴電話,受理投訴速度一般,處理效果一般 |
3 |
|
有投訴電話,受理投訴速度、效果均不理想 |
0 |
|
無投訴電話,無專人受理投訴 |
-5 |
|
6.1.6 |
管理人員能力建設 |
5 |
積極參與各種會議或展會,與國內外各類度假區管理人員交流經驗 |
2 |
|
定期組織各類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國內外考察訪問 |
1 |
|
定期組織各類管理人員參加各種相關培訓 |
2 |
|
6.1.7 |
度假輔導人員持證上崗及年度培訓比例 |
5 |
持證上崗率達到80%~100%(有資格證書的工種) |
1~3 |
|
度假區對于無統一資格證書的工種組織相應的業務培訓并考核 |
1~2 |
|
6.1.8 |
日常培訓機制 |
5 |
度假區自建培訓系統,每年定期組織相關培訓項目或講座 |
3 |
|
培訓項目類型多樣、內容豐富、頻率適中 |
2 |
|
6.2 |
管理機制 |
50 |
6.2.1 |
自然、文化資源及環境保護與監測機制 |
5 |
機制完善,并切實執行 |
5 |
|
機制基本完善,并切實執行 |
3 |
|
基本無相關機制 |
0 |
|
6.2.2 |
科學的組織管理架構 |
8 |
科學的組織架構,嚴謹的管理機制,能夠有效統籌管理或引導所有駐園企業 |
8 |
|
合理的組織架構與管理機制,但有部分駐園企業無法有效管理 |
5 |
|
管理機構組織力不強,駐園企業各自為政,無序競爭 |
0 |
|
6.2.3 |
游客行為管理的成效 |
5 |
引導教育游客愛護公共環境 |
2 |
|
結合解說教育牌示,引導游客了解自然生態常識并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
3 |
|
6.2.4 |
游客行為管理的科學性、有序性游客評價 |
5 |
6.2.5 |
為度假區內及周邊原住民提供的就業機會比例 |
5 |
度假區所有工作人員中有30%以上來自于原住民 |
5 |
|
20%-30% |
3~5 |
|
10%-20% |
1~3 |
|
10%以下 |
0 |
|
6.2.6 |
原住民管理綜合成效 |
7 |
管理機構與原住民能夠有效溝通 |
2 |
|
原住民參與度假區經營,實現雙贏 |
2 |
|
定期組織原住民教育培訓,社會管理和諧有序 |
3 |
|
6.2.7 |
統一的經營管理措施 |
5 |
質量管理 |
1 |
|
價格管理(需明碼標價) |
1 |
|
計量管理 |
1 |
|
位置管理 |
1 |
|
售后服務管理 |
1 |
|
6.2.8 |
積極誠信的營銷管理策略 |
5 |
誠信營銷;積極利用高級別營銷平臺,營銷渠道寬,營銷組織統籌有序、高效 |
4~5 |
|
誠信營銷;積極利用高級別營銷平臺,營銷渠道寬,但營銷組織欠佳,缺乏統籌規劃 |
2~3 |
|
營銷渠道少,基本不參與高級別營銷活動 |
0 |
|
存在營銷不誠信現象 |
-5 |
|
6.2.9 |
無旅游安全事故 |
5 |
近三年無旅游安全事故 |
5 |
|
近三年無Ⅲ級(一次造成4人以下重傷或19人以下群體傷害的事故)以上旅游安全事故 |
2 |
|
近三年無Ⅱ級(一次造成5~9人重傷或1~4人死亡或20~49人群體傷害的事故)以上旅游安全事故 |
-3 |
|
6.3 |
節能環保管理 |
50 |
6.3.1 |
節水 |
15 |
科學合理的利用雨水,不與污水合流,盡量還水于地,減少雨水進入地下管網的比例 |
2 |
|
度假區制定了詳細可行的節水方案,有與改進目標相匹配的資金投入,有專人負責 |
2 |
|
設有污水處理設施,設中水系統,水質標準滿足1~3種用途(雜用水、景觀環境用水、澆灌用水、采暖系統補水、地下水回灌) |
5 |
|
與同期相比,連續3年游客人均日用水量持續下降 |
6 |
|
6.3.2 |
節能 |
15 |
使用房卡開關或動態感應器等自動控制系統來控制照明和空調等電器 |
3 |
|
過道、樓梯和室外照明采用動態感應器 |
3 |
|
盡量使用節能型燈具,且符合CE標準 |
3 |
|
積極采用節能新技術,使用可再利用的能源(太陽能、地熱等)系統,被動式技術與主動式技術相結合 |
6 |
|
6.3.3 |
環保措施 |
10 |
倡導采用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蔬菜 |
1 |
|
度假區內盡量使用可回收循環再利用的用具,只在必要處使用一次性用品,并保證一次性用品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
3 |
|
所有企業內部環節均能實現垃圾分類 |
2 |
|
公共區域有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對廢電池等危險廢棄物設置專用存放點 |
2 |
|
有行之有效的創意措施引導游客進行垃圾分類 |
2 |
|
有破壞環境的設施、設備(包括產生高噪音或有害氣體、漏油漏氣的車輛、船舶等),或存在污水未經充分處理排放等 |
-10 |
|
6.3.4 |
環保制度 |
10 |
設有環保經理或專門的環保負責人,對環境保護有深刻的認識,定期參加環保方面的系統培訓,所有項目均需聽取環保負責人的意見 |
2 |
|
最高管理者了解環境狀況,定期參加環保相關培訓,取得有關國際權威認證,參與各項環保制度的制定、審批、實施和監控 |
3 |
|
制定環境管理體系(EMS),對水體質量、空氣質量、噪聲控制、綠化及生物多樣性等各項環保制定專項制度 |
2 |
|
對目前低于標準的項目進行持續改進,有與改進目標相匹配的資金投入,有專人負責 |
3 |
|
合計(其中游客組總計100分,專家組總計350分,技術組總計550分) |
1000 |
|
加1 |
度假區環境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
10 |
通過 |
10 |
|
未通過 |
0 |
|
加2 |
智慧度假區建設 |
20 |
建立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能夠整合保護、規劃建設、經營管理、旅游服務等多種業務,實現信息共享 |
3~10 |
|
建有物聯網系統,用于資源、游客監測及救援等 |
3~10 |
|
計入加分后合計 |
《細則》全文見附件: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擬入選名單2024-03-05
- ·《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等保護提升項目建設指南》“六不”要求2024-03-05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 1月11日發2024-01-12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2024-01-11
- ·打造全國專精特新名城的杭州方案(8大措施)2023-10-30
- ·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六大經驗2023-10-30
- ·關注!2024年文旅創建申報項目匯總2023-10-17
- ·重點關注!2024年12個鄉村振興創建申報項目2023-10-16
- ·一文了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政策、名單與創建流程……2023-09-26
- ·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申報工作開始(含評價細則詳解)2023-07-25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