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與城市和區域發展
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城市和區域的演化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的發展,分別是城市體系的結構重組和不同層面的城市內部結構重組。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隨著空間經濟結構重組,城市體系也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從以經濟活動的部類為特征的水平結構到以經驗活動的層面為特征的垂直結構。傳統上,城市體系的結構特征是水平的。工業經濟時代的城市產業結構都是建立在制造業的基礎上,只是每個城市的主導部類不同,這就是所謂的“鋼鐵城市”、“紡織城市”或“汽車城市”等,因為每個產業的管理/控制、研究/開發和制造/裝配層面往往都集中在同一城市。因而,城市之間的經濟活動差異在于部類不同而不是層面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城市體系的水平結構。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管理/控制、研究/開發和制造/裝配層面分別聚集在不同的城市,空間經濟結構重組表現為制造/裝配層面的空間擴散和管理/控制層面的空間集聚。
管理/控制層面集聚的城市占據主導地位,制造/裝配層面集聚的城市處于從屬地位。無論是主導性城市還是從屬性城市,經濟國際化的程度都在加速,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程度也更為密切的,與此同時,城市體系的兩極分化特征也更為明顯,少數城市成為全球的和區域的經濟中心城市,大部分城市則跨國公司的制造/裝配基地,還有一些城市或地區作為研究/開發中心正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產物。不少研究揭示了不同層面的城市的演化過程。
在知識經濟時代,制造業的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管理與研究層面的白領階層和制造與裝配層面的藍領階層的比重都明顯上升,而傳統制造業中的技術和半技術勞動力卻大大萎縮了。與此同時,信息技術促進了制造業中的大規模制造/裝配部分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此,全球化進程中城市體系演化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發達國家的傳統工業城市的普通衰退。
在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和經濟全球化的經濟和社會背景下,城市體系正經歷著結構重組,表現為:(1)在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區域性的經濟中心城市,對于全球和區域經濟的主導作用越來越顯著;(2)制造業資本的跨國投資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迅速發展,同時也越來越成為跨國公司的制造/裝配基地;(3)在發達國家出現一系列科技創新中心和高科技產業基地,而發達國家的傳統工業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數城市成功地經歷了產業結構轉型。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城鎮化建設中要保護好古村落文化2013-12-23
- ·陜西加快休閑產業發展2013-12-23
- ·2013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名單出爐2013-12-18
- ·2013中國旅游業十大熱門事件2013-12-18
- ·霧霾警示最稀缺的旅游資源是什么2013-12-11
- ·橫店影視城逆勢突圍亮點頻閃2013-12-11
- ·福建:泉州打造文化旅游品牌2013-12-03
- ·12月將迎“年假游”高峰 自由行游客增加2013-12-03
- ·2013年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節儉文明主題突出2013-11-28
- ·國家旅游局將2014年定為“智慧旅游年”2013-11-28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