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建設中要保護好古村落文化
日前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一首歌唱道:“鄉愁是情感的記憶,是一壺陳年的老酒?!北A舸迩f原貌,記住鄉愁,就是保護古村落,保護中國農耕文化。
近年來,不僅城市大拆大建,變成“千城一面”,許多農村也在搞大拆大建,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據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馮驥才數年實地調研得到的數據,2005年,能代表或體現中國農耕文化的民居、經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有5000余個,到2011年只剩下不到3000個,馮驥才在全國政協會議發言中批評城市文化悲劇正向農村轉移,疾呼加強對古村落文化的保護。
短短五六年時間,中國古村落消失近半,這一現象令人震驚。馮驥才委員把這種現象比喻成“文化悲劇”,很恰如其分。要知道,這些蘊含著豐富農耕文化元素的古村落,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見證著中國農耕文化的發展變遷。
普查資料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共有230萬個村莊,具有文化保護價值的古村莊僅存不足3000個,只占0.13%。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護,或許過不了幾年,我們只能在電影或電視上去品味古村落的風采。
舊村改造,提高農民生活居住質量本是好事,但如何防止“萬村一面”、破壞古村落文化則非常值得警惕。眾所周知,中國農耕文化是世界上起源最早、延續時間最長的文化,而且非常具有地區特色。據考證,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中國黃河流域就有了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老官臺文化等;在長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隨著農業技術的改進以及民族的形成,我國農耕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且具有廣泛的民族特點。
古村落承載著中國農耕文化的廣泛性、多樣性、系統性以及民族特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和根植所在,它如同時間隧道,讓我們回到久遠的農耕時代。古村落遭破壞或消失,意味著農耕文化殘缺不全或遭遇“死亡”。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要求保留村莊原始風貌,非常必要,非常及時,農耕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失而不可復得,舊村改造決不能重蹈城市大拆大建之覆轍,決不能讓農耕文化“犧牲”在城鎮化建設的推土機下。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陜西加快休閑產業發展2013-12-23
- ·2013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名單出爐2013-12-18
- ·2013中國旅游業十大熱門事件2013-12-18
- ·霧霾警示最稀缺的旅游資源是什么2013-12-11
- ·橫店影視城逆勢突圍亮點頻閃2013-12-11
- ·福建:泉州打造文化旅游品牌2013-12-03
- ·12月將迎“年假游”高峰 自由行游客增加2013-12-03
- ·2013年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節儉文明主題突出2013-11-28
- ·國家旅游局將2014年定為“智慧旅游年”2013-11-28
- ·清遠:省年度最佳旅游目的地2013-11-21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