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讓農業生產變旅游景觀
鄉村旅游景區生產性景觀來源于農業生產,具有大尺度、單一性、季相明顯等特點。而美麗鄉村的建設,離不開農業;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發展,不能拋棄農業的生產性。失去了農業生產性景觀,不僅是農業文化的缺失,也是農耕趣味的缺失,更是鄉村氛圍的缺失。本文從游客體驗需求的視角出發,提出從系統性景觀體系構建、主體生產性景觀的藝術展現及內涵拓展、設施小品設計的鄉土性、生產活動的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生產性景觀營造,探索生產性景觀資源的科學利用。
如今生產性景觀的作用已然不僅僅局限于其生產功能,人們正在逐漸察識生產性景觀的娛樂休閑功能、啟蒙審美功能與生態恢復功能并加以推廣利用。生產性景觀源于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勞動,是一種最自然、最常見的景觀類型,兼具生產和景觀功能。當下,許多有特色農業生產性景觀資源的鄉村地區正加快旅游開發,紛紛設立景區、或與美麗鄉村發展相結合,追求對農業生產性景觀的高效利用,但在其景觀營造上還停留在簡單的初級層面。
一、生產性景觀
以農業生產為依托的生產性景觀,依其生產內容不同可分為糧食作物、花卉苗木、茶、蔬菜等景觀類型,常見的農業生產性景觀構成元素包括果園、菜地、農田,魚塘、農業設施等。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出發,可將農業生產性景觀分為主體生產景觀、生產設施景觀和生產活動景觀三個組成部分。
(一) 主體生產景觀
農業生產性景觀以生產為基礎,一定區域內會有一到兩種主栽作物,成為該區域生產性景觀的主體,一般具有規模大、純度高、季節性較強等特點,如我們常見的麥浪、稻田、花田、荷花蕩等,因其尺度大、色彩純度高,容易抓住人的眼球,形成一定的震撼力,成為旅游的主體資源。主體生產性景觀是活的生命體,會隨著季節的交替而呈現出來不同的景致,春華秋實,向人們展示季節美和自然美。
(二) 生產設施景觀
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勞動人民憑借智慧,為了提高生產效益,不斷去改進生產模式和生產條件,出現了輔助生產的相關設施,如溝渠、干渠、堤壩、水井、魚塘、柵欄、水車、棚架、農具等。這些設施是農業生產的附屬物,但往往也可引起有游客的興趣,獨立或與主體生產內容一起形成景觀,并具有體驗性強、地域特色突出等特點。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的設施農業帶來了新的生產模式如水培蔬菜、無土栽培蔬果等,生產主體與設施高度融合,也是一種新型的設施景觀。
(三)生產活動景觀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非物質化的元素,如農業生產活動中的采蓮、擇藕、捕魚、捉蝦、采茶等環節,也包括人們為慶祝豐收的節慶活動及長期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風俗民情。這類非物質化的元素根植于某一環境,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也可通過適當的方式轉化成可視景觀,豐富生產性景觀的內涵。
二、鄉村旅游景區中的生產性景觀
城市快速化發展后帶來了人們回歸田園、回歸自然的熱情高漲,促進了鄉村旅游的興起,依托大規模農業生產而設立的鄉村旅游景區逐漸增多。因農業生產性景觀資源季節性明顯,這類景區呈現“旺季人多、淡季無人”的特征。
(一)鄉村旅游景區生產性景觀的特征
1.規模大
在長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基于對立地條件的適宜性選擇,某些區域逐漸形成以一個或兩個主栽品種的生產模式,如江蘇興化的稻和油菜輪作、興化和寶應等里下河地區的大規模蓮藕種植,春季金燦燦的油菜花、夏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很快被轉化成旅游資源。因規模化生產的需要,種植面積動輒成千上萬畝,花開時節很具有震撼力,引人入勝。
2.季節性明顯
農業生產作物在生長過程中一年四季會表現出不同的狀態,出苗時是生機盎然,花開時是色染半邊天,凋零時又是蕭蕭瑟瑟,不是每個季節都適合觀賞,最佳時節當屬花季,但花期畢竟有限,適宜觀賞的景觀隨季節轉換而變化明顯。
3.景觀層次弱
在第五屆國際環境美學大會上,有國外學者提出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即為什么在當代我們可以欣賞大規模的農業景觀,盡管它們是如此單一。①大規模農業生產主要考慮生產的便利性和科學性,布局上多是橫平豎直,因此而呈現出來的生產性景觀層次單一,尺度大但不一定有層次,也容易讓人審美疲勞。
(二)景觀營造中存在的問題
1.設計手法簡單,季節性問題突出
在鄉村旅游熱的大背景下,許多擁有生產性景觀資源的地區發展旅游的動力強勁,目前許多鄉村旅游景區片面跟風,劃定界線、設立大門就變成了景區,對生產性景觀資源的利用過于簡單,對景區整體缺乏合理規劃布局,景觀設計手法較為落后,觀賞性大大下降。由于生產性景觀的季節性特征,旺季旅游設施的超量承載和淡季的閑置,常態化旅游尚未形成,旅游資源的價值不能發揮,旅游效益得不到提升。
2.設施小品設置隨意、簡陋
景觀小品是景觀設計中不可欠缺的點綴,既給景區增添了活力,又豐富了景區的空間情趣。鄉村旅游景區因前期投入及管理人員的視野等問題,為景區配套的設施小品設置隨意、造型不佳,觀賞性不高。
3.參與度不高,景觀模式單一
鄉村旅游景區在生產性景觀的應用過程中過度強調景觀效果,一切規劃著眼于形式上的美感,同時游客無法參與其中,與之產生共鳴,景區設施建設比較粗放,且是資源驅動型,旅游景觀觀光產品的體驗性、科技性、知識性等不強,景觀模式單一。
三、鄉村旅游景區生產性景觀營造思路
(一)營造目標
生產性景觀營造重在對景觀資源的合理展現與提升,結合生產景觀資源的特征和景區健康發展的需求,運用藝術手法,理景與造景相配合,實現觀光與生產相結合、游賞與體驗相結合、旺季與淡季相結合的發展目標,突出主體景觀資源的特色,豐富景區的旅游產品類型,提升景區品質,進而提高景區的活力。
(二)營造原則
1.突出特色
生產性景觀的地域差異性十分明顯,地理位置不同,植物所能適應的生長環境也不相同。生產性景觀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景區營造過程中應注重展現其地域特色,保證本底景觀的優勢。
2.擴充內涵
用藝術化的手法對主體生產性景觀提升加工,挖掘內涵,豐富可游內容。
3.簡單經濟
生產性景觀營造要適應鄉村區域管理粗放的特點,充分了解立地條件,盡量采用簡單宜行的手法,并多采用鄉土材料,減少造價。
(三)營造方法
1.系統性的景觀體系構建
在以生產性景觀為主體的鄉村旅游景區中,景觀營造過程應從景區發展的角度出發,立足于游客多元需求及景區經營要求,構建系統的景觀體系,形成主體生產性景觀突出、輔佐景觀藝術化、接待環境宜人化的效果。首先確保主體生產性景觀的主角地位,緊緊圍繞主體景觀資源做文章,形成景區的特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同時考慮輔佐生產性景觀的開發利用,豐富景區可游賞內容;還要考慮與景區相關的沿路、沿水等區域的景觀營造,與主體景觀相輔相成。
2.主體景觀的藝術性展現
鄉村旅游景區中的生產性景觀是游客游賞的主體資源,適度的藝術化處理可以增強展示效果和感染力,如在設計上采用框景、夾景的手法聚集游客的視線,或設置轉折,由大景轉變為精致的小景,多角度、多方向觀景可以使游客的視野更加開闊,也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體驗景觀,融入景觀。
3.生產設施和小品的鄉土化
生產設施是生產性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利用能為主體生產性景觀增色,如通過陳列、聚集、變異等設計手法將生產農具置于展示景觀之中,增加了濃濃的鄉土氣息。既可將生產設施元素作為鄉土景觀元素直接運用于景觀營造中,也可將這些素材提煉加工,變成實用性的景觀小品,成本較低的情況下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4.生產活動的開發利用
景區中的主體生產性景觀建立在生產的基礎之上,勞動生產帶有較強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景觀營造中可結合生產過程設置采摘、勞作制等體驗性的活動項目,讓人們參與到其中,體會返璞歸真的快樂。重要的是基于參與者的需求進行設計,參與者來自于各行各業、不同人群,群體的龐大和復雜性迫使設計師需要考慮如何滿足更多人的需求,因此,人性化設計突顯出其重要意義。
四、結語
綠維認為:生產性景觀立足于生產,是對農業生產的再開發,其營造重點在于游客視線的引導組織、提升景觀的藝術感和感染力,景觀配套設施建設和景觀資源的深度開發。做好鄉村旅游景區生產性景觀的營造,一方面可增強景區的品質,提高游賞價值,同時對淡季的旅游開發也能起到促進作用。國內鄉村旅游發展正當時,有許多與生產性景觀有關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后疫情時期,鄉村旅游的調整與升級2020-02-21
- ·綠維十五周年案例展播:鄉村旅游經典案例2020-01-20
- ·“網闊天地,大有作為”—鄉村致富新玩法2020-01-06
- · 鄉村網紅:讓縣域鄉村“紅”起來2019-12-26
- ·傳統村落的莊園經濟開發模式2019-11-01
- ·鄉村旅游項目開發流程六步走2019-11-01
- · 鄉村旅游不掙錢?看看這些盈利點2019-10-30
- · 農村用地重大突破,將顛覆康養項目開發模式2019-10-25
- ·“+文創”解鎖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2019-10-22
- ·鄉村旅游下農旅融合發展路徑2019-10-17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